東南亞大陸區與島嶼區「土著國家」的歷史榮衰

東南亞大陸區與島嶼區「土著國家」的歷史榮衰
Photo Credit: JosephismuarianCC BY SA 4.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關於現今十一國的原型,也就是土著國家時期擁有何種樣貌,以及他們是如何走向殖民地國家時期,就讓我們從現代國家領域的觀點,以大陸區和島嶼區的劃分方式,簡要說明當時的狀況。

文:岩崎育夫

在東南亞地區登場的國家,可以大致區分為三種類型(時期)。第一期是世襲制的「土著國家」,第二期是被歐洲各國殖民地化的「殖民地國家」,第三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現代國家」。本書主要是探討殖民地國家時期與現代國家時期的東南亞,不過,關於現今十一國的原型,也就是土著國家時期擁有何種樣貌,以及他們是如何走向殖民地國家時期,就讓我們從現代國家領域的觀點,以大陸區和島嶼區的劃分方式,簡要說明當時的狀況。

阮朝——首次統一越南

在大陸區,首先以土著國家之姿興起的是越南。在地理上,越南可分為北部(北圻)、中部(安南)、南部(交趾支那)這三個地域;而主導越南土著國家歷史的,是在北部興起的國家。最早建立的國家(南越國)於西元前一一一年被中國(漢朝)征服,納入其統治範圍內;在唐朝滅亡後,趁著時局混亂之際,越南(李朝)於一○○九年獨立。其後以北部為據點,歷朝相繼登場與覆滅;而在這段期間內,國家的統治範圍也與時俱進,擴及到中部及南部地區。

在成為法國殖民地前,最後的土著國家是阮朝(一八○二~一九四五年)。阮朝興起於南方,收編中部與北部的勢力,將首都設於中部的順化。阮朝是首次統一越南狹長土地的國家,現代越南的國土範圍就是當時所定下的界線,「越南」的國名也是誕生於此時。一八四○年代,當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地後,阮朝周邊的局勢雖然變得險惡,但還是維持住了名義上的政治自立,直至一九四五年。阮朝的首都順化,也成為現今越南最具代表性的世界遺產。

Dai_Nam_Nhat_Thong_Chi_-_Toan_Ky
Photo Credit: Cao Xuân Dục(高春育), Lưu Đức Xứng(劉德稱), Trần Xán(陳燦)
越南阮朝時期疆域(本圖以右方為北,左方為南。錄自《大南一統志》卷一

吳哥王朝

繼越南之後興起的土著國家,是柬埔寨。西元一世紀左右興起的扶南,以貿易國家之姿日趨繁盛,在東西方貿易上占一席之地,並於吳哥王朝(八○二~一四三一年)迎來統治的巔峰期。吳哥王朝以柬埔寨西部的洞里薩湖北方為據點,在十二世紀上半葉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統治期間將東南亞大陸區的大部分土地收歸於麾下,東至湄公河、西抵緬甸、南達馬來半島北部、北及泰國東北部及寮國南部,盛極一時。這是在東南亞土著國家的歷史中唯一足以被稱為帝國(意味著將其他民族也納入統治範圍)的王朝。吳哥王朝之所以能夠日趨強大,是由於統治者在農業生產上的種種施政作為,包括管理水利設施、整備灌溉網絡等等。

柬埔寨知名世界遺產吳哥窟。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柬埔寨知名世界遺產吳哥窟。

筆者曾於二○一三年底與家人一同造訪吳哥窟與吳哥城遺跡。想當然爾,四周皆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遙望在綠意盎然的廣大土地上築起的寺院建築,其宏大壯觀之姿,無法以筆墨形容;以吳哥王朝的國力與技術,能夠在西元十二世紀就建造出如此壯麗的宗教建築,更是令人望之興嘆(然而與此同時,也不禁讓人感到困惑:為何擁有如此高度文化力量的國家,會如第三章將詳述的,在獨立後成為長期陷入政治混亂的國家呢?這樣的轉變,令人切身感受到所謂國家「榮盛衰敗」之涵義)。

吳哥王朝將佛教引入柬埔寨,在鄰近的泰國及越南日漸強大之後,便接連喪失其領土,並在一四三一年受泰國的阿育陀耶王國攻擊而滅亡。其後,柬埔寨的政治中心移至南部的金邊;在後方等待著的,是被法國殖民的命運。

「世界的統治者」─貢榜王朝

大約在柬埔寨土著國家興起的同一時期,緬甸(緬甸成為國名是在一九八九年之後,在此之前稱為伯瑪(Burma),本書原則上統一以「緬甸(Myanmar)」稱呼)也出現了土著國家。緬甸在地理上可分為北、中、南三部分,最初發展成強盛勢力的土著國家,是在一○四四年,由緬甸人在中部創設的蒲甘國(一○四四~一二八七年)。蒲甘國以稻作和旱作為基礎日漸繁盛,並獎勵當時由外地傳入的佛教;正如前文所述,在首都蒲甘建造的約二千二百座佛教寺院,是世界著名的遺跡。

Ananda_Temple_Bagan
Photo Credit: Ralf-André Lettau via Wikipedia BY SA 2.5
蒲甘阿難陀寺南門

一五三一年,同為緬甸人所創立的東吁王朝(一五三一~一七五二年)再次統一緬甸國土,首都位於南部的勃固,最後滅於一七五二年。其後登場的則是緬甸人在中部稻作區創立的貢榜王朝(一七五二~一八八五年),於一八五七年遷都至曼德勒。自詡為「世界的統治者」的貢榜王朝,屢次攻擊泰國的阿育陀耶王國使之滅亡,並趁著英國向印度發展、東印度的藩屬國勢力轉趨衰弱之時,向英國宣戰,企圖擴大在東印度的領地,是東南亞地區罕見的侵略型國家。然而,當英國殖民的勢力範圍擴及緬甸之時,貢榜王朝也於一八八六年滅亡。

湄南河流域的國家

現今的泰國要到十三世紀才出現第一個國家,屬於較晚創建土著國家的地區。泰國人原先住在中國南部,當中國北方被蒙古人征服後,漢族逃往南方,壓迫到泰國人的居住區域,因而像撞球一般移居至現今之處。

最初的國家,是創建在湄南河中游的素可泰王朝(一二四○~一四三八年)。素可泰王朝接納了由斯里蘭卡傳入的佛教,後來被興起於湄南河下游的阿育陀耶王國征服,於一四三八年滅亡。阿育陀耶王國(一三五一~一七六七年)殲滅吳哥王朝,並攻擊位於遙遠南方的馬六甲蘇丹王朝等,不斷擴張領土,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於十六世紀迎來王國的巔峰期。但在一七六七年,該國被緬甸的貢榜王朝攻擊,在首都被大肆破壞後滅亡(成為廢墟的阿育陀耶,現今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緊接著登場的是一七八二年,由軍人卻克里(拉瑪一世,RamaaI )所創建的曼谷王朝(一七八二年至今),首都置於湄南河左岸因貿易活動而繁盛的曼谷,並壟斷米穀貿易做為國力的泉源。

Southeast_Asian_history_-_13th_century
Photo Credit: Nicolas EynaudCC BY SA 4.0
13世紀,素可泰王朝大致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