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很自在,但老後獨居的九大風險你都想過了嗎?

一個人很自在,但老後獨居的九大風險你都想過了嗎?
Photo Credit: David Longstreath/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個人過日子很自在,但是一個老人過日子,最好還是把可能的風險先「預演」一遍。不要太輕忽一個人的虛弱老後,列出獨居老人可能面臨的種種風險,提早因應老後的各種挑戰。

文:朱國鳳

老後獨居的九大風險,你真的完全了解嗎?

劉爺爺退休後返鄉,由於親族都已遷居都市,劉爺爺平時獨居祖厝,過著恬靜的田園生活。清明時節,大家族返鄉,正準備出發去墓地祭掃時,才剛走到屋前的曬穀場,劉爺爺雙腳麻痺,差點往前仆倒,還好眾親族都在身旁,趕緊攙扶回到正廳坐下。

我當時就在現場,親見這位長輩的突發狀況,心想這種險狀,如果發生在平日,獨居的長輩又無法呼救的話,後果不敢設想。

2007年,正式上路的「長照1.0版」,緣起就是因為接連發生數起獨居老人來不及搭救的悲劇,目前雖已「進化」到「長照2.0版」,但是對於獨居老人來說,仍然有照顧上的缺口。

目前獨居老人可以申請政府提供的居家服務補助,居服員會到府幫忙家務與身體照顧。但是居服員不是天天報到,而且也大多是在日間的特定時段。

就算失能程度還沒弱化到中重度,白天還可以到日照中心打發時間,夜間與假日仍然是照顧空窗。

這種現象不是台灣獨有,日本在2000年上路的「介護保險」,上路後面臨的難題之一,也是缺乏假日、夜間、與緊急時的照顧。而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身體最容易出狀況的時段,就是夜間到清晨。

雖然新版的長照給付辦法,有針對「晚間服務」、「夜間服務」、「深夜緊急服務」,提供給付價格加成的誘因,但也要看居服員是否買單。我們還是要提早認識,老後獨居到底會有哪些風險?

風險一:身體出現緊急狀況

台中市有一位住在外地的兒子,因為一直連絡不上父親,請求當地員警前往查看,才發現老父因為突然暈眩跌倒,在地板上整整躺了三天,當然這三天是顆粒未進,如果員警再晚點趕到,又是憾事一樁。

國人十大死因雖然是以慢性病為主,但是top2、3的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卻是因為急症發作,來不及搶救而致命。即使平日有居服員到府照顧,但是獨居老人急症發作時,如果身邊無人及時伸出援手,悲劇可能就會發生。

就算自己來得及在意識清楚時求救,誰來陪你就醫?有去大醫院急診過的人都知道,要先去檢傷、掛號,正式問診前,可能還有一堆檢驗流程要跑,像是照X光、抽血、驗尿。

既然已經是急診狀態,當然是氣虛體弱,躺在急診病床上時,口乾腹饑、誰來幫你買餐送水?誰來扶你上廁所、或是遞送尿盆?就算醫院有志工協助,臥病時誰來幫你保管證件、錢包、和家中鑰匙?

藝人林志玲有一次在鏡頭前落淚,因為志玲姐姐有感於父母生病時,老夫老妻還可以相伴去醫院,「但是將來我如果一個人,生病了,誰來陪我?」

生病時是身心俱疲,志玲姐姐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的。

老人就醫是一件大工程,獨居老人的難度更高。雖然目前政策正在推動「在宅醫療」,但是就算醫護願意到宅,誰來協助失能嚴重的長者執行醫囑?

風險二:災禍應變不易

極端氣候效應,梅雨不再只是滴滴答答了,2017年6月初,台灣梅雨季出現頻繁的強降雨,在很多地區都釀成災情,位於一樓的娘家,也成為受災戶。

山洪灌入社區,幸好發生時間是正午,如果災變發生時間是半夜,甚至加上停電狀態的話,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勢必手忙腳亂,可能連求救的機會都沒有。

2001年的納莉風災,娘家社區水淹高度達到170公分,就有住在一樓的老人,因為逃避不及而溺斃。住在樓上的獨居老人,也是一夜膽戰心驚,因為大窗破裂,老人無力搬床墊阻擋,只能任由狂風豪雨強灌屋內。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複合式巨災,根據日本警察廳統計,死亡人數近一萬六千人,60歲以上的老人占了近65%。老人原本行動能力就弱,如果又是獨居狀態,根本來不及躲避。

撇開機率較低的天災,獨居老人對於人禍應變力也令人擔心。我有一位長輩重聽,用笛音壺燒開水,笛音狂鳴到左鄰右舍都聽到了,長輩卻渾然不覺。有一次社區火災警報器大響,鄰居們紛紛開門查探究竟,還好只是烏龍一場。但若是真有「祝融」降臨,聽不到警報器的獨居長輩,不知要如何應變?

風險三:老本容易被騙

當一隻鱗翅目的昆蟲,身上散發出「性費洛蒙」時,幾公里遠的同種異性都能聞得到。獨居老人也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特別會吸引騙子上門,因為對騙子來說,獨居老人=有機可乘。

最常見的是,被慫恿買一些高價推銷品,這還不會傷筋動骨,《當世界又老又窮》一書中,也記錄了一個真實案例。九十歲的亨利爺爺,在幫他管理財務、並且是唯一的手足過世後,獨居的亨利爺爺陷入憂鬱,一位遠房親戚爭取當他的財產代理人,並且成為亨利遺產的繼承人。

亨利的不安,很快就讓鄰居得悉,鄰居也以幫亨利保全財產為名,不斷的從亨利家中取走物品到網路販售。還好最後是由當地政府介入,將亨利的財產交由公共監護人機構代管。

一年要處理數百件類似獨居老人財產被騙的公共監護人律師表示,「我們的經驗顯示,如果不採取行動,亨利很快就會失去一切,最後會被送進養老院等死」。

台灣專門鎖定獨居老人的騙術也是不斷翻新,不只是會用電話詐騙,還會用各種身分、面貌去接近。譬如社工、居家服務員、里幹事、衛生所護士等等,很容易就讓老人家卸下心防。

還有一種是先騙感情、再騙錢。劉爺爺離婚多年,退休後在鄉間獨居,參加進香團時認識了一位六十多歲的女子,因為聊得很投緣,女子以照顧為名,住進了劉爺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