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中貿易戰「停火」:除了中國多買美國貨,還有什麼「具體承諾」?

美中貿易戰「停火」:除了中國多買美國貨,還有什麼「具體承諾」?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若減少中美貿易逆差的方法包括中國減少對美國出口,就會對台灣產生影響。

中美貿易協商19日結束後,白宮發表中美聯合聲明,表示將「暫停」中美貿易戰,中國也將大幅增加對美國貨品與服務的採購,來縮減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然而這次的聲明具體承諾不多,對於智財權的保護尤其模糊,不確定性仍很高。甚至有分析指出,美國只是因為忙於北韓和中東問題,暫時「停火」而不是「終戰」。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5日率團赴美進行中美貿易磋商,他在美東時間19日結束訪美行程,期間曾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梅努欽(Steven Mnuchin)、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及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等美方官員會見。

中美聯合聲明:中國將增加美國進口農產品

(中央社)會面結束後,白宮在19日發布中美雙方的聯合聲明表示,美中雙方就貿易議題進行「建設性磋商」,在採取有效措施、大幅減少美中貨品貿易逆差上,有了共識。他們將繼續商討中國可採取哪些措施由美國進口更多能源與農產品,以縮減美中兩國間每年高達3,350億美元的商品與勞務貿易差距。

而白宮聲明中未提及具體數字,但在減少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上,為滿足中國人民日益成長的消費需求及對高品質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會大幅增加對美國貨品與服務的採購,這有助於美國的經濟成長與就業,雙方還就此達成三點共識:

  • 雙方同意,美國的農業與能源出口將「顯著成長」,美國將派出工作小組與中方就細節協商。
  • 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並為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而努力。
  • 雙方同意將繼續就相關議題展開高層對話,以積極主動的方式,尋找雙方在經貿上關切議題的解決之道。

聲明並未提及中方是否就中興通訊遭美國商務部制裁、無法採購美國產品七年與美方磋商,但指出美、中代表團討論擴大製成品貿易及服務貿易的往來,雙方有共識,必須為這些領域的擴大貿易、創造有利條件。

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上,根據美方說法,華府提出的相關具體要求,中方也有明確回應。美方聲明指出,雙方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且同意加強合作,中國會進一步修改自身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包括《專利法》在內。

《中央社》報導,梅努欽和川普首席經濟顧問柯德洛(Larry Kudlow)接受訪問時表示,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將前往中國訪問,「他將檢視一些我們出口將大幅增加的領域」,包括能源、天然氣、農業和製造業。梅努欽表示,美國預期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金額將大增35%至40%,而今後三到五年中國向美國採購的能源更將倍增。他說:「我們有明確的目標,我不會公開透露這些目標,他們依產業而不同。」

聲明沒有任何具體承諾,不確定性很高

本月稍早雙方在北京舉行首輪談判時,美方曾要求中方將對美貿易順差削減2,000億美元。兩國昨天發布的聯合聲明並未提及金額。川普首席經濟顧問柯德洛(Larry Kudlow)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電視網的《面對全國》節目(Face the Nation),「鎖定2,000億美元的金額為時過早」。他又說:「細節還要再談。這些事情還沒有那麼明確。」

柯德洛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網(ABC)的《本週》節目(This Week)訪問時說,川普對此進展「態度非常肯定」,但他強調:「雙方沒有達成協議,我們從未預期能達成協議,這兩個大國發表了共同聲明,僅此而已。」

《經濟日報》報導,這次美中發布的聯合聲明未提到美中打算縮減的具體貿易逆差數字,也未提到先前中國官員傳出提議一年削減美中貿易逆差2,000億美元的訊息,聲明對於保護知識財產權的措辭也相當模糊,也沒有提到是否要鬆綁中興通訊的零組件銷售禁令。著名經濟學者普拉薩德指出,這項聲明意在降低貿易緊張情勢。

《大紀元》報導,華府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專家肯尼迪(Scott Kennedy)也說,聯合聲明在約束力方面「太模糊」,尤其對於智財權的保障沒有承諾任何具體行動。

《蘋果日報》報導,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這次美中貿易戰仍存在「三大不確定訊號」,分別是:

  • 美國總統川普說話反覆、信用太差,雙方的善意不知可維持多久
  • 中方尚未說明如何擴大對美採購、改善美中貿易關係的「籌碼」為何
  • 雙方對貿易戰的用詞,只以「停火」帶過而非「終戰」。

9日美國才退出「伊朗核協議」,將重啟對伊朗的制裁,14日,美國也高調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國的宗教聖地耶路撒冷。《聯合報》報導,孫明德分析,猶太人是川普的大金主,川普政府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美國要對伊朗制裁但歐盟不支持,恐威脅到以色列的安全及利益,因此美國才想儘速解決中美貿易問題,以免在外交戰上同時要處理中國、北韓和伊朗的問題。若以色列問題解決,是否會重啟貿易戰還很難說。

如果中國對美國減少出口,將影響台灣

《中央社》報導,對此,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徐大衛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也表示,雖然尚未看到協議具體內容,因此暫時無法評估對台灣的影響,但仍「樂見」美中雙方達成共識,避免原本可能發生的貿易戰爭。

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短期內美中貿易衝突暫告平息,對台灣而言也是爭取到喘息空間,「如此一來台灣承受的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他預料,台灣短期內仍可扮演貿易中間財出口的角色,美中貿易衝突暫歇,對台灣仍是有利。

《聯合報》報導,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台灣和美國生產的產品沒有替代性,如果美中貿易談判的共識只有中國增加對美採購,對我國的影響就不大;若減少中美貿易逆差的方法還有減少出口,就會對台灣產生影響。

手機、筆電等資通訊產品是中國對美出口的前四大項產品,美國品牌、台灣零組件及中國組裝的供應鏈,彼此互相影響,當中國減少對美國出口,台灣半導體及電子業者就會受到影響;如果談判內容排除美國自己也會受傷的資通訊產品,則台灣的機械、石化產業就可能會受池魚之殃。

中國強調「成功」談判,「河蟹」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