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細究泰國面具文化的類型,除了戲劇文學類型的「箜面具」及宗教拜師儀式用的「魯士面具」外,這款專用於節慶娛樂穿戴用的「鬼面具」,已經藉由泰國「一村一品」經濟政策扶持,成功朝向觀光文化資產的概念轉型
2017年6月26日泰國「世界日報」A3版「泰國新聞」刊登一則標題為「黎府鬼面具節 7國鬼怪參與大遊街」報導略述:
副總理塔納薩上將、文化部常務次長甲叻頌蓬,於昨(25)日一同主持黎府2017年國際鬼面具節儀式,在各國代表和黎府民眾一同欣賞來自泰國、寮國、柬埔寨、印尼、南韓、印度、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代表團,也紛紛穿戴各國特色鬼面具或鬼裝參與巡遊活動,大白天黎府縣到處呈現鬼怪大聚會熱閙非凡。黎府府尹申蓬表示,舉辦黎府國際鬼面節是為了繼承和弘揚地方文化風俗和智慧結晶,在響應政府大力推動發展4.0經濟時代的同時,促進當地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在深化國家改革政策的基礎上泰國發展成長治久安的國家,此次活動吸引大量來自國內外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等云。
由此得知,黎府丹賽縣為配合「泰國4.0」國家發展戰略及「一村一品」(OTOP/ โอทอป)經濟政策,選擇「鬼面具節」(ผีตาโขน)作為地方觀光文化品牌,使得傳統「皮塔空」(ผีตาโขน)面具一改往昔宗教色彩躍身成為文創商品,此舉直接影響了鬼面具型制與保存觀念的轉變。
人類社會使用「面具」的習慣與傳統由來已久,其發韌與古人相信「面具」賦有靈性,可表徵「古代靈魂」與「護身符物」等鬼靈信仰相關,因為遠古所有人力無法企及的事物,先民會轉求神靈或祖靈助佑,而「重祭祀」、「多靈魂」及「祖先崇拜」等現象是中國西南方、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大陸及爪哇島等區域民族之古文化特質,這些民族對於「敬神」、「尚靈」、「畏鬼」及「頌魂」等觀念根深蒂固,酬神、驅鬼與除疫等祭祀儀式成為原始社會的重要特徵,而儀式所使用的「面具」因具有「魂」(ขวัญ)的概念而轉借成神靈或鬼怪的象徵,成為先民事神及溝通萬物精靈之有形載體,也是巫覡或祭祀主藉以達到人神交流的無形平臺。

依據佛教典故《本生經》記載,相傳當佛祖轉世的「瓦三敦/เวสสันดร」王子走出密林,有一批遊神野鬼尾隨其後,護送及慶祝祂逃過劫難。泰國東北部黎府丹賽縣(อำเภอด่านซ้าย จังหวัดเลย)即根據此一傳說與豐富想像,製作色彩艷麗的野鬼面具再搭配五顏六色的奇裝異服,每年於5-6月雨季期間定期舉辦大法會(บุญหลวง)及遊行禮佛來延續此項文化傳統。
以大法會方式來舉辦「皮塔空」鬼面具節活動,其目的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和農作豐收,因為相信丹賽本地的靈魂守護者及古老的祖靈具有超自然的神奇力量,當村民戴上面具扮演「皮塔空」時,象徵扮演當地祖靈,透過法會形式,祖靈會被安頓,而那些追隨佛祖走出森林的靈魂也會共同庇護村民的豐年生活。
神話支持了「皮塔空」儀式的合理性,在為期3-4天的節慶活動中,經由群眾戴鬼臉面具遊行的方式演繹佛陀前世的神話故事,藉以傳達教義與教育人心,因此穿戴「皮塔空」面具來遊行慶祝,是一種儀式能量轉換的方式,透過面具和儀式的舉行,藉以表達當地居民對於祖靈崇拜的文化性和敬天畏鬼的宗教觀。
從佛陀轉生神話而來的「皮塔空」祭儀遊行慶典,爾後受到泰國政府力推「一村一品」經濟政策影響,採用面具化妝、遊行與觀光等方式將宗教儀式與傳統文化加以「節慶化」,並逐漸被認定是一個具有旅客吸引力的地區觀光節慶,同時「皮塔空」進一步結合本地宗教、教育與文化行銷等渠道,逐漸匯聚成有別於湄公河臨岸佬族與其他泰族之在地「伊山」(อีสาน)族群意識,藉由極具創意的鬼面具造型,展現了這支融合泰-佬族群的樂天個性及藝術性格。
泰國旅遊局黎府辦事處為了加強形塑「鬼面具節」特色,2017年6月24-26日在丹賽縣菩才寺廟舉辦的慶祝活動,除包括「皮塔空」面具臉遊行儀式、神靈遊行儀式、恭請須拿達神靈儀式、發射土製火箭拜神儀式、丟鬼臉面具儀式外,另新添一項「多彩鬼面具」活動,擴大邀請泰國北部、東北部、中部和南部等地知名藝術家,一起繪製各種具有泰國特色的鬼面具,共襄盛舉。
由於「皮塔空」面具的型制趨向多元美觀,造成遊行民眾不捨於儀式結束後,依例將這些象徵惡鬼的面具丟棄於孟河,使其轉變成為一種藝術收藏品,商業化的結果逐漸改變了「放水流」的習俗,使得面具的功能屬性從前以「敬鬼」為主,轉朝「裝飾」為重,也讓「皮塔空」的神格從惡靈山魅轉變成為地方守護神祇。這種以鬼面具為主體的節慶文化,將面具視作神靈或祖靈,透過演繹遊行的儀式來連結過去和現在,具有發揮安撫民心及加強族人聯繫之社會功能。
拜OTOP註政策之賜,「皮塔空」面具由宗教祭儀的媒介功能轉型成為節慶娛樂的文創商品,其創作主題在傳統、創新及在地意識等三大範疇內展現,傳統鬼面具上的萊泰紋樣源於古印度,經由爪哇傳入吳哥王朝後由泰人改良沿用,而現代面具上的圖紋裝飾則純粹以創意為主,並沒有傳統特定的文化符號或宗教意涵,且大部分的創作設計與在地工藝師的生活經驗直接相關。

早期「皮塔空」面具不重創意,用色造型也極為簡單,然因面具走向商品化經濟路線,著重強調美學、觀光與節慶化價值,所以面具製作也越趨精緻美觀。新式「皮塔空」面具由帽子、臉部和鼻子等三部位組成,簍帽用竹子編成,長臉由曬乾的椰樹皮鏤空雙眼構成,而尖鼻則用軟木仿鷹喙形狀製作;傳統「皮塔空」面具僅用紅、白、黑三種天然色素塗飾,不同於當今為求快速、多變和保存持久而改用化學油漆來加強亮度和效果,用色表現亦不拘泥於傳統三色。
細究泰國面具文化的類型,除了戲劇文學類型的「箜面具」及宗教拜師儀式用的「魯士面具」外,這款專用於節慶娛樂穿戴用的「鬼面具」,已經藉由泰國「一村一品」經濟政策扶持,成功朝向觀光文化資產的概念轉型,泰國郵政公司亦曾以「鬼面具/หน้ากากผีตาโขน」為主題,2007年6月23日發行紀念郵票推廣。但無論如何,黎府「皮塔空」面具雖已從宗教祭儀用品質變為藝術文創商品,然其內蘊的「通天敬神」與「驅鬼祈福」的精神,及大法會遊行具有「做功德」(ทำบุญ)的意涵,這些概念均說明鬼面具仍是神靈象徵或祖靈化身的文化符碼及再現。
相關評論: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