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不當,送極度瀕危娃娃魚最後一程? 中國科學家:調整策略

保育不當,送極度瀕危娃娃魚最後一程? 中國科學家:調整策略
Photo Credit: Xinhua/Newscom/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研究團隊以基因技術發現娃娃魚原來有5-8個物種,這意味中國的保護政策會出現重大改變,由物種保護級別、保護區佈局和管理,以至放歸計劃、人工養殖產業管理等都要相應調整。

娃娃魚是世上體型最大的兩棲類動物,其起源可追溯到侏羅紀時代,已列入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不過,最新研究顯示,娃娃魚原來有5至8個物種,意味以往的保育方法有誤,甚至可能把這極度瀕危動物趕上滅絕之路。

娃娃魚又名中國大鯢,是中國特有珍稀野生動物,具極高的進化獨特性,被譽為活化石。曾廣泛分佈於長江、黃河及珠江流域。在很久以前,娃娃魚被視為不祥物,不會被捕殺,令這些遠古物種得以活到今天。

保育如何「做錯了」

到1970年代,娃娃魚突然被視為「補品」,在過度捕捉、棲息地破壞下,野生娃娃魚幾近絕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為了保育娃娃魚,中國曾鼓勵人工養殖,及放歸大自然。然而,最新的研究卻顯示,這些行動都是錯的,有可能令部分種群較小的娃娃魚已經滅絕。

RTX1ZG45
娃娃魚是世上最大型兩棲動物,小時候用鰓呼吸,長大後用肺呼吸。全長可達1米以上,體重可超過一百斤。一般壽命為50-60年,曾有報道指,娃娃魚的壽命可達百多歲,甚至200歲。photo credit: REUTERS/David W Cerny/達志影像

問題出自長期以來,娃娃魚被視為一個物種,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參與的國際科研團隊經過10年的研究,最近以基因技術,發現不同地區的娃娃魚雖然長得非常相似,卻屬於不同物種。

研究團隊目前界定娃娃魚有5個物種:陝西種、四川種、廣西種、貴州種和安徽種。另外,又在養殖場意外發現了另外兩個獨特支系,再計入分佈於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種群,團隊推測,娃娃魚可能包括8個物種。

好心做壞事的後果:娃娃魚絕路?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車靜表示,新發現將推進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意味中國保育娃娃魚策略要盡快改變,一些種群小的,極度瀕危的物種應嚴格禁止買賣。同時要立即停止未經遺傳核查的無序人工放歸行為,因為此舉會令不同物種的娃娃魚雜交,導致物種衰退。

有份撰寫這份研究報告的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研究員特維博士(Dr Samuel Turvey)更指出,有證據顯示,最常見的所謂黃河種已經明顯取得優勢。研究人員在野外,包括中國南部發現的,全都屬於黃河種,「那些地區不是黃河流域,即是說那根本不是牠們的原生地。」

簡單來說,中國過往的保育努力是「好心做壞事」,雖然抱持良好意願,但在沒有充分了解物種知識下,卻可能已把一些物種送上絕路,而不是拯救牠們。如果能及早發現娃娃娃魚有不同物種,做好保育管理,就可以阻止混種的出現、避免物種滅絕。

中國:會因應最新研究改變保育計劃

那麼,野生娃娃魚是否已經走完最後一程?科學家雖然不樂觀,但也不至於絕望。車靜表示,必須盡力找出純種的娃娃魚保育,而且絕不可以假手商業養殖場。同時,中國政府必須加強對民眾的教育,阻止捕捉娃娃魚。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娃娃魚的保護,以往在就地保護和人工增殖放流等方面投入巨大資源,但之前並未對不同地方的種群加以區別對待。根據最新研究,娃娃魚的物種保護級別、保護區佈局和管理,以至放歸計劃、人工養殖產業管理等都要相應調整。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