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頭政治」效應:全球多家航空將台灣改為「中國台灣」,那麼東南亞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針對全球航空公司發布禁令,單方面要求航空公司將台灣更改為中國台灣(Taiwan, China)或者加註中國,多數媒體只關注歐美航空公司是否配合中國要求,卻忽略鄰近的東南亞國家,許多東南亞國籍航空公司早已靜靜的矮化台灣,媒體不關注,民眾似乎也不在乎,如同至今對東南亞的態度一樣。
中國針對全球航空公司發布禁令,單方面要求航空公司將台灣更改為中國台灣(Taiwan, China)或者加註中國,據外媒報導,全球至少20家航空公司屈服中國壓力,包括加拿大航空、英國航空和德國漢莎航空,近日,蔡英文總統嚴正提醒中國大陸停止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作為,並強調中國態度魯莽,對改善兩岸關係毫無幫助。
然而,當多數媒體只關注歐美航空公司是否配合中國要求,卻忽略鄰近東南亞國家的立場。許多東南亞國籍航空公司早已靜靜地矮化台灣,媒體不關注,民眾似乎也不在乎,如同至今對東南亞的態度一樣。
1793年英國特使馬嘎爾尼(Gorge Macartney)出使中國,拒絕天朝要求英國特使跪拜中國皇帝,叩頭(Kotow)開始成為英文詞彙,近年在國際關係的討論當中,更提到中國是否會透過壓力,重塑古代天朝的朝貢觀念,即使中國不斷強調和平發展,但實際作為卻也讓鄰近國家不敢放心,「叩頭政治」逐漸浮現。
台灣的外交處境困難,駐外人員更是辛苦,近期中國大陸更是到處放火,除了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營航空都矮化台灣,加註為中國,近幾日泰國航空更悄悄把台灣列為中國(見下表整理)。
東南亞10國主要航空公司對台灣稱謂 | |||
國家 | 國營/民營航空 | 稱呼 | 備註 |
汶萊 | 汶萊皇家航空 | 無飛航台灣 | 汶萊外交部將駐台北貿易旅遊辦事處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不對等免簽(汶萊護照可來台免簽30日、台灣僅可申請落地簽)。 |
柬埔寨 | JC國際航空(中資) | 均以飛航城市稱呼 | 柬埔寨總理洪森曾下令遵守「一中」,禁止與台灣任何官方交流。 |
印尼 | 印尼航空(Garuda Indonesia)、獅子航空(Lion Air) | 桃園機場(TPE)列在China之下 | 印尼外交部未列出駐台辦事處資料。 |
寮國 | 寮國航空(Lao Airlines) | 未飛航台灣 | 台灣護照赴寮國需另紙簽證。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航空(Malaysia Airlines) | 列為Taiwan-China | 馬來西亞外交部將台灣列為「國家(Country)」,但駐外清單特別列出「友誼及貿易中心」。 |
亞洲航空(Air Asia) | 僅列飛航城市,避免國家爭議 | ||
緬甸 | 僅華航直飛仰光 | 緬甸外交部無駐台灣資料,辦理緬甸簽證國籍資料為中華民國台灣(Taiwan Republic of China),緬甸僅發給另紙簽證。 | |
菲律賓 | 菲律賓航空(Philippine Airlines) | Taipei, China(台灣繁體版網站列為中國台北) | 沒有落地簽,務必事先申請簽證(包括轉機) |
宿霧航空(Cebu Pacific) | 列為台灣(中國)Taiwan(China) | ||
新加坡 | 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 | 列為台灣 | 星國外交部「國家/區域(Country/Region)」有列出Taiwan一欄,並載明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駐香港領事館則是列在中國之下。 |
泰國 | 泰國航空(Thai Airways) | Taiwan-China | 不對等免簽,泰國護照第2年試行來台30天免簽、台灣赴泰仍僅可落地簽證 |
皇雀航空(Nok Air) | Taipei, Taiwan(列在China之下) | ||
越南 | 越南航空(Vietnam Airlines) | 列為「台灣」 | 越南偶爾僅發給台灣護照另紙簽證 |
越捷航空(Vietjet) | |||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參考各國主要航空公司網站及外交部,更新日期2018年5月23日 |
東南亞各國的曖昧「一中」
台灣在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國家地位尷尬,東南亞各國菁英普遍認知現階段的台灣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且不受中國管轄。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維持邦交,除了柬埔寨,極少有東南亞國家配合歌頌北京定義的一個中國,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維持模糊一中仍然符合利益。
東協各國對台灣採取曖昧對待,台灣不被承認是國家,卻也未遭否定是國家,台灣民眾可持中華民國台灣發行的「護照」進出東協各國,除了緬甸與寮國,多數都直接在台灣護照上蓋章;台灣護照旅行東南亞的便利程度更是高過中國護照,即使與台灣沒有邦交(政治關係),東協各國雖然希望和台灣維持良好關係,但在經濟、文化與教育等領域,卻要注意中國壓力,而北京自然也不會希望看到新南向政策的成功。
只是,中國最近更是加大這類「歐威爾式的廢話」,透過商業威脅要求各國航空公司屈從中國要求,將台灣列為中國的一部分;從各國國營航空或主要航空公司的變化,也可以看出東協對中國的態度,以及台灣與東南亞各國在交通往來,仍只聚焦主要幾個國家,多數沒有直飛的地方,代表沒有足夠人員往來,都需要在曼谷或者雅加達轉機前往。
對東南亞國家來說,汶萊、寮國、緬甸、柬埔寨國營航空與台灣沒有航班往來,也因此訂位系統沒有台灣,不會有任何需要遭到中國為難之處;東協當中具領導地位的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國營航空都屈從中國,將台灣列在中國之下,泰國航空近期也悄悄地改為中國台灣,臣服於中國在東南亞的商業利益及威脅。
而新加坡、越南國營航空並無配合中國要求,畢竟航班天天直飛中國,中國也不可能要求斷航,因航權談判,且旅客持續有往來需求,驟減航班也可能造成票價浮動引起抱怨,但可想而知,中國宣傳系統會將這類情緒疏導為政治問題,歸咎蔡英文以及民進黨不願意承認一中原則。

近年來,有學者研究東南亞各國面對中國,是採取抗衡或扈從政策,要選擇對抗或迎合中國,但國際關係永遠處於變動,東南亞各國也只是選擇對自己國家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因此,不在「一中原則」明確表態,維持曖昧,也是較佳的選項之一,但這種情況也會隨著時間動態調整。
東協各國,只有柬埔寨洪森政權高調配合中國北京,除了禁止柬國境內懸掛中華民國國旗,更明令禁止政府部門與台灣進行往來,台柬教育、觀光、文化等交流都受到限制,因而洪森也換取更多中國授予的經濟紅利;而汶萊外交部網站雖然列出駐台北的半官方機構,但「汶萊貿易旅遊代表處」卻是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之下。
對於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四個東協中型國家,和平的兩岸關係符合其利益,也知道目前是中方片面變動現狀,在南海爭議上更看得出中國對小國的霸道。東南亞國家面對中國,在政治經濟的實力都還是過於懸殊,且中國近年大幅增加觀光及經濟投資,實在萬萬得罪不起,就連東協組織也無法團結力抗中國,而美國或歐盟是否能持續給予支持,也是東南亞國家面對中國的考量之一,但在利益盤算下最終只能委屈台灣,航空公司也紛紛把台灣改為中國。
除了情緒發洩 更應向東南亞社會強調「台灣價值」
面對中國更加強勢的作為,對台灣人來說固然感到不舒服,但情緒無法解決問題,何況近期在習近平稱帝後,中國已逐漸不理會台灣民意,且有意跳過台灣政府,更大幅度單方面改變兩岸現狀,陸委會卻總是以民意支持來正告北京,卻忽視中方早就不再把台灣民意奉為圭臬。
對於台灣立場來說,的確是民選政府才能代表台灣,但北京自始就不願尊重台灣民主人權,何況現在的民選政府,還不願屈從北京設定的一個中國原則。
台灣必須讓世界知道自身重要性,台灣雖然面積不大,但在經濟和各方面實力仍然是亞洲的中等國家,台灣長期被中國打壓而排除在國際事務之外,以及媒體報憂不報喜的趨勢,讓民眾普遍對台灣的政經現況沒有信心,反而很多台灣人自己輕視台灣,或以為每四年一次的選舉,就能紓解不滿,卻忘記按照「選罷法」,一張選票只不過值新台幣30元。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