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地厚天高》導演(上):拍紀錄片的矛盾,就像「人血饅頭」

專訪《地厚天高》導演(上):拍紀錄片的矛盾,就像「人血饅頭」
photo credit:EPA/JEROME FAVRE/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梁天琦說他搞政治不開心,那時候我很震驚,因為他說這句時是他最受歡迎的一刻。之前我對政治人物的理解是,你受歡迎你可以贏得選舉。那為什麼他會不開心?當我發現梁天琦這一面向,跟我之前想拍一個很激情的作品,方向完全不同,所以我乾脆往比較憂鬱灰暗的方向去拍。

我留意到他某個時候開始變得很坦白,是在2016年6月,那時我剛剛開始拍他。他知道我上一個作品(《未竟之路》)是什麼,因為我請他來看我放映會。我跟他說我想拍你,他說OK。他那時很受歡迎。他就說我們組織「本土民主前線」幫你做個放映會好不好,我就說好啊。那個時候弄了一個放映會,很多人來看,他們不是來看我的電影,是來看他和黃台仰那兩個明星。

我記得梁天琦也在場的那個放映會,台下有個觀眾問我,因為我這個長片是拍兩個我的香港大學同學,在雨傘革命失敗之後,他們怎麼面對、他們在做什麼的故事,其中有一個後來出了名,因為他是香港大學的會長,然後他跟學校也有些鬥爭,警察也拉了他。觀眾問我,你認識你的角色這麼久了,你拍的兩個人有什麼變化?他問這句的時候,我旁邊是梁天琦,另外一邊是我那兩個主角。

我說我那個參與政治的朋友,就是學生會會長,我認識他很久。我覺得他碰政治之前人很開心,很單純簡單的男生,愛說笑話、說女生、說一些很無聊的事,他以前很有熱忱、很樂觀。但是那一年他變得很受注目,很多人訪問他,壓力很大,因為大學學校很討厭他。這一年裡面他出了名,但是他的人就變了,變得很壓抑,他整個人不開心,而且沒有這麼容易說話。我留意到了,因為我一直拍他。以前訪問很容易,之後訪問可能要跟他聊十五分鐘無聊的東西,他才放下心防跟你說。

那天晚上,梁天琦就打電話給我。我覺得他之前不是特別願意給我拍,我很難找到他,他不太回覆我訊息、也從來不會打電話給我。那天他說:喂,Nora,今天晚上我聽到你說你的主角,我很感動,我很同意呀,因為也是在我身上發生的事。

我覺得他的信任是從那裡開始的,可能他覺得有人留意到他不開心的一面,或是他覺得我了解過,因為朋友的經歷,所以也有能力去了解他。這是我的推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覺得天琦是比較坦誠的人,一開始別人很難得到他的信任,但是他一信任別人,就什麼都說了。不是跟我,跟街坊的人也是。我跟其他記者也是這樣說:其實你們問我,他現在在牢裡面,我說什麼也可以。幾年之後他出來,你問他,可能他會說:噢,Nora很煩啊(笑)。

專訪《地厚天高》導演(下):不是拍港獨或政治,而是人性

本文經破土(New Bloom)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