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苦難 帶來文化深度-余光中、齊邦媛、漢寶德獲行政院文化獎

時代苦難 帶來文化深度-余光中、齊邦媛、漢寶德獲行政院文化獎
Photo Credit: 行政院文化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獲本屆行政院文化獎的作家齊邦媛表示:「我們這一代所受的苦難,希望能為台灣文化帶來深度。」

文化部24日晚上公布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由詩人余光中、作家齊邦媛及20日病逝的建築人文學者漢寶德獲得此項殊榮,頒獎典禮預訂於明年2月舉行,屆時將由行政院長親自頒授,得獎者並可獲得100萬元獎金。

風傳媒報導,文化部長龍應台指出,3位得獎者在其專業領域均享有極為崇高的權威地位,不僅作品與成就影響廣及海內外,其論述、思想更激勵後進投身人文行列,開展出建築美學、文史論述、詩歌及散文創作等多元文化表現,使國內文化專業更為精進。

文化部表示,得獎者日前即已確定,但漢寶德在名單公布前不幸過世,行政院長江宜樺對漢寶德辭世深表遺憾、難過,明年頒獎典禮將以敬重方式,表達對一代建築人文學者的懷念。

「我們這一代所受的苦難,希望能為台灣文化帶來深度。」獲本屆行政院文化獎的作家齊邦媛昨晚表示,她們這一代人在「人的情感廢墟」中站起來,為台灣建立一個溫潤的社會,希望下一代人能秉持這分精神,為下一代打造充滿希望的台灣。

ETtoday報導,作家齊邦媛專精中國文學與英美文學,被部分人譽為「台灣文學之母」,她有系統地推動台灣現代文學英譯工作,讓台灣文學有機會揚名國際,透過文學打開了「文化交流之門」,更催生了台灣文學館。此外,她在80於歲高齡、歷時4年創作的自傳性小說《巨流河》,以溫暖的筆觸勾勒戰火中的人性與家國巨變,為大時代留下註記。

詩人余光中從事文學創作半世紀,在文壇早已富有盛名,更被推崇「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余光中的創作除了新詩外,更對散文、評論等文體多有著墨,經通英語、德語及西班牙語的他更翻譯了多部外籍作品,為中西文化交流奉獻心力。另外,他的創作也啟蒙了台灣民歌運動,「以詩入歌」經楊弦、李泰祥等人譜曲後傳唱海外。

建築美學家漢寶德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系,也擁有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等優秀學歷。他畢生致力於從史學、美學及環境倫理中探究建築蘊含的人文哲理,除了任教於東海大學作育英才外,他還籌備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創辦台南藝術大學,還參與了板橋林家花園及鹿港龍山寺得古蹟修復工程,更催生了台灣第一所博物館研究所。

龍應台說,漢寶德是文化界的清明聲音,齊邦媛透過文學打開台灣文化交流之門,余光中文學地位不可撼動,3人是涓涓活水,豐潤台灣文化土壤,得獎實至名歸。

行政院文化獎是目前國內位階最高的文化成就獎項,旨在表揚對我國文化維護發揚特殊貢獻者,自1980年設立至今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逾70位德高望重的人士曾獲此項終身成就獎。

漢寶德余光中 獲行政院文化獎(中央社)
余光中、齊邦媛、漢寶德 獲行政院文化獎(風傳媒)
漢寶德、齊邦媛、余光中獲行政院文化獎(新頭殼)
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漢寶德、齊邦媛、余光中(ETtoday)
齊邦媛:時代苦難 帶來文化深度(聯合)

如果您認同TNL的選文標準,歡迎在這裡推薦您認為「應該」要報導的新聞給我們。

Photo Credit: 行政院文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