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彼此都輕鬆的「萬能保母」,卻成了最難修復的親子裂痕

讓彼此都輕鬆的「萬能保母」,卻成了最難修復的親子裂痕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電子產品成了親子雙方的萬能保母,它不但填滿了上近內心的空虛,給了他生活的重心與方向,也照顧了父母衝刺工作的需求,讓父母可以將全部的心力,專注在工作上,最後,親子雙方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功能利益導向的工具人。

「我想是因為你現在高三了,他們很擔心你畢業還有升學的問題,所以才會希望你多花一點心思在課業上。」我試著解釋父母可能的擔心。

早期的教育制度對於學生的在校表現有較多的要求,例如曠課時數超過一定的門檻、某學期學分數太低或者是該學期的懲處過多,可能會直接面臨留級或轉學的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演進。這幾年的教育制度,希望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紛紛鬆綁這些規定,學生不會再因為曠課、學分數不足或持懲處過多的問題,就提早在高一高二直接面對留級或轉學的問題,往往會等到高三時,家長和學生才會意識到高一高二的累加的懲處或學分數不足的問題,會導致無法畢業,雖然學校相關單位之前有提醒過上近和家長學分數的問題,而我也曾和他們討論,但那時他們沒有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我有算過了,我只要再重補休個幾科,應該是可以剛好滿畢業學分,因為我的學分數至少可以達到肄業的標準,所以大不了再申請延修,一定可以拿到畢業證書的,我有跟他們講過了,大學的話,隨便填都會有學校,真不知道他們在緊張什麼,管我那麼多幹嘛!」上近不以為然地說道。

「或許畢業或升學對你來說不是問題,但他們擔心你太沈迷在網路遊戲世界會對身心健康有不良影響,其實老師跟他們一樣有這樣的擔心。」我關切地說道。

「不會怎樣啦!我現在還不是活得好好的!」上近的語氣滿是不在乎。

「身為師長會擔心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告訴老師那天和家人的衝突情形嗎?怎麼演變到需要通報的地步?」看來上近認為旁人的關心來說不過是沒有必要的干涉,他也不想多談,於是我將主軸拉回到通報當天現場的狀況,以瞭解衝突發生的緣由。

遊戲 電動
Photo Credit: Marco Arment @ Flickr CC BY 2.0

「也沒什麼,就那天他們一直唸我整天打電動,就像以前一樣,就他唸他們的,我打我的,我爸就突然把我的電腦電源拔掉,還把網路線整個扯斷,還拿走我的手機和平板,我就生氣了,罵他在幹嘛,是不是白癡不知道這樣弄很傷電腦之類的,他就很生氣,拿皮帶打我,我就自己打電話通報家暴,就這樣!」上近用描述別人事情的方式描述著。

「現在回想當天的事情,你自己怎麼看?」與其對上近說教,讓我被他歸類為跟父母一樣只會唸他,不如讓他自我檢視。

「我覺得我已經很克制了,我們班還有很多同學比我誇張很多的!他們爸媽還不是沒什麼在管,可以照樣繼續打電動啊!」上近的語氣,好像在告訴我,我太大驚小怪了,他這樣根本沒什麼。

「那這件事過後,你跟爸爸還有互動嗎?」我問。

「就不講話啊!沒差!反正我回家就吃飯、拿錢和睡覺而已,本來就很少跟他講話了,現在不講話也沒差!」上近不在意地說著。

「所以家裡對你來說,就是旅館和銀行,爸媽對你來說,就是飯店老闆和提款機?」我說。

「哈哈!好像是耶!」上近笑了笑。

「這樣你爸媽會很傷心的!」雖然上近可能覺得我的比喻很有趣,但我覺得我如果是上近的父母,應該會覺得一點都不有趣,根本笑不出來。

「我是不知道啦!但那天他們對我很凶啊!」上近說。

「那你覺得你那天對他們有很溫柔嗎?」我問。

「社工老師是有跟我說,要我跟爸爸好好講話!我承認我口氣也不好,但我覺得我爸也沒好好跟我講話啊!」上近語氣有些不滿。

「老師相信很多道理你都懂,一些師長包括社工老師等可能也都提醒過你,類似的話老師就不多講了,但希望你不要讓這次的事件太快過去,而是讓這件事在心裡面留久一點,藉此好好想想,想想你家人雖然平常不太管你,但多數的時候是如何對待你的,而你怎樣對待他們的?也許他們平常忙於工作,沒有很多的時間跟你互動,但我相信他們對你還是有很多付出的,不管是提供你穩定的生活環境或者是其他形式的關心與付出,你可以好好想想,家人對你付出了哪些?而你用什麼方式回應這些付出?任何關係都是雙向的,都是互相的,家人對這份關係有責任,你也有責任,今天事情演變成如此,如果我們只有看見別人的問題,衝突一定會一再上演,老師希望你可以藉這個事件更認識自己,想想自己的責任是什麼?自己在這次衝突中做了什麼造成這樣難堪的局面?自己是怎樣一個人?」上近只注意自己受害,卻忽略了他對家人造成的傷害,我希望他可以學會檢視自己,而不是只會檢討家人。

「嗯……」上近稍微平靜了一點。

「關係是雙向的,是互相的,爸爸有責任,你也有責任,就像你講的,你也有發現自己口氣不好,如果雙方都堅持是對方的問題,事情就不可能有轉機,只會不斷衝突。」我心平氣和地說道。

「可能吧!」上近答道。

「老師知道你有看到父母對你不好的地方,可能覺得他們都忙於工作不了解自己,你可以對父母不滿,但老師希望你除了看見父母做不好的地方,不滿他們之外,也要公平地看見他們對你的好,公平地看見自己怎麼對待父母的,好好想想自己在衝突以及親子關係中做了什麼?思考這些是很重要的,因為你怎麼對別人,別人其實就會怎麼對你。」我說。

「嗯。」上近平靜地說道。

「另外,老師也希望你好好想想你怎麼對待自己,你對待自己的方式會怎麼影響自己的未來?這種放任自己無限制投入網路世界的生活,持續下去,自己的會變成什麼樣子?不用急著回答,先好好想想好嗎?」我緩慢但堅定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