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彼此都輕鬆的「萬能保母」,卻成了最難修復的親子裂痕

讓彼此都輕鬆的「萬能保母」,卻成了最難修復的親子裂痕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電子產品成了親子雙方的萬能保母,它不但填滿了上近內心的空虛,給了他生活的重心與方向,也照顧了父母衝刺工作的需求,讓父母可以將全部的心力,專注在工作上,最後,親子雙方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功能利益導向的工具人。

「好,我會想想的。」上近點點頭。

上近後續沒有再傳出類似的家庭衝突事件,他在學校的作息一切正常,社工不久後也結案,由於上近無意再與我談話,因此我和上近的晤談就此劃上句點。

雖然晤談中,上近說會好好想想,但其實我不那麼確定,在走出諮商室後,他會記得多少,畢竟我對他的影響力遠遠不如網路以及身邊的人,但至少,我埋下一個讓他自我檢視的種子,希望日會有機會發芽。

上近以延修的方式,順利取得畢業證書,上近爸爸打電話來向我表示謝意,但他也說,親子關係從那之後就一直處在冰點,好像回不去了,擔心上近上大學後,再也沒機會修復了,我鼓勵上近爸爸不要氣餒,多給彼此一點時間,再努力看看,希望他不要就此放棄。

我想,對上近來說,電子產品可能比父母還像真正的家人吧!因為不管何時,只要打開電源,它們就陪伴在身邊,分享生活的所有喜怒哀樂,隨時給予他讚賞和鼓勵,提供各種精神層次的滿足,因此當它遭受剝奪時,上近用盡全力捍衛;而對上近的家人來說,電子產品可能是為他們分擔教養重擔的最佳幫手,讓父母可以全心投入工作,還可以讓他們在疲憊的工作之餘,好好休息,為他們省下大量的教養時間與心力,因此,他們也樂於讓它接手教養的困難責任。

於是,電子產品成了親子雙方的萬能保母,它不但填滿了上近內心的空虛,給了他生活的重心與方向,也照顧了父母衝刺工作的需求,讓父母可以將全部的心力,專注在工作上,最後,親子雙方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功能利益導向的工具人。

幸運的是,在這次事件之後,上近的家人有警覺到這件事情,上近爸爸一改過去不以為意的態度,想要跟上近拉近關係,我想,只要有心,上近應該也會感受到,一切都不會太晚,只是可能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慢慢找回被取代的親情。

上近和家人也許都沒想過,原本,讓親子彼此都省力的電子產品、讓彼此都輕鬆的萬能保母,最後卻成了讓他們最費力的生活隔閡、最難修復的親子裂痕。

相關書摘 ▶親愛的孩子,老師也是跌跌撞撞的過來人啊!你並不孤單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同學,你只是不想太累:那些最快最簡單的方法,為什麼救不了你的學習痛苦?》,大寫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郭彥余

親愛的孩子們:有天當你必須離開校園&家庭的舒適圈,
迎接現實的種種考驗,世界仍能以你們為中心運轉嗎?

來自第一線教育工作者、一個台灣校園諮商老師的真實輔導紀錄。

  • 「老師,智力是天生的,所以不可逆轉吧?」
  • 「不知道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偷用』了什麼方法而我不知道?」
  • 「老師!我就是學不來!」
  • 「老師,為什麼我的孩子被不公平的對待?」
  • 「老師,為什麼要考試?為什麼專心這麼難?」

我們的教育現場出了什麼事?
究竟學生們如何看待學習的問題?
我們的學校教育又能不能解決及面對這些「最基本」的青春困惑?

這本書將凝視一味強調「高效學習」及一味崇尚「教室娛樂化」現況中,學子、教師及家長的各種迷思,以及校園教育在當前科技與社會潮流下的觀念衝擊。本書作者任職於一所技校的輔導室,他在本書將以日記方式記錄下當前年輕學子對「學習」的誤解、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錯誤想像,以及當前教師的無力感(以及無心之中帶給學生們的挫折感)。

自從教育改革被社會廣泛討論以來,台灣各級校園開始有了專業的心輔專業老師進駐後,本書不以大談教育理念的大前提、高度概念出發,以日記的方式溫暖呈現他與學生、家長及同事的對話及事件,讓教育者及受教者關係人都能省思其間的問題。

在每篇諮商日記中,本書選錄的皆是「最普通」卻也最真實的問題——學習如果不是一步登天的事,一時學不好的孩子,究竟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幫助及引導?這本書將試圖釐清一些當前台灣校園的難解之結……當學子們習慣於可以「無限轉移責任」的校園,同時也荒廢了他們從青春到自立的關鍵練習!

同學,你只是不想太累
Photo Credit: 大寫出版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