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被斷交不是他國忘恩負義,而是台灣沒有用「第三世界」角度看問題

被斷交不是他國忘恩負義,而是台灣沒有用「第三世界」角度看問題
Photo Credit:總統府@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當我們被斷交時,我們就忿忿地說著別國忘恩負義、唯利是圖,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那是因為你沒有用第三世界人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他們的政治菁英嚮往著中國的發展模式,希望自己的國家也能完成現代化。

文:Payas(國際戰略研究者)

邦交國的多寡,對於台灣的國家安全、主權存續根本沒有實質影響;但我不是要告訴你邦交國不重要。邦交國是很重要的,因為邦交國是台灣世界戰略的重要堡壘。對,就像中、日、韓都有自己野心勃勃的全球布局一樣,台灣理應有自己的世界戰略。無論經濟再怎麼不景氣,台灣在這世界上仍然是個資本富國,必須踏足世界追尋經濟活水。

失去布吉納法索後,中華民國還有18個邦交國。除性質特殊且岌岌可危的梵蒂岡,另外17個國家都是中、低度開發國家。這證明了一件事:台灣邦交戰的本質不是主權保衛戰,而是對「第三世界」的戰略角逐。(註:本文用「第三世界」一詞泛指綜合發展程度較差的國家。)

失去布吉納法索當然是很沉痛的事。布吉納法索雖然窮困,卻是西非的地理心臟,失去布吉納法索等同於失去了台灣經略西非的最後橋頭堡(雖然我們可能從未懷抱過這樣的進取心,也沒多少人識貨)。至於台灣自家,失去布吉納法索後當然還是會活得好好的。

是我們把自己的格局做小了,硬要把邦交國數量看待成國家存續的保衛戰,硬要把對外投資失利想像成毀家滅族的災難。與他國的正式邦交就像台灣在偏鄉投資的小分店,失去了這些分店絕對不會讓台灣家破人亡;但從利益上來看,當然還是非常可惜。

絕大部分與我們沒邦交的國家,仍然會以國家級的外交禮遇來對待我們的駐外人員,仍然與我們保持著豐沛的商貿往來。所有與台灣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的國家,都不是我們的邦交國,但它們仍然明裡暗裡支持著我們。依據國際法學理,它國承認與否本來就不是國家構成的必要條件,非邦交國依然能以不同名義和我們簽訂經貿條約。邦交國從來就只是台灣實質對外關係中的一小部分。

邦交國「數量」是假議題,關鍵是邦交國「在哪裡」

不要想「為什麼邦交國要跟我們斷交」,要想「為什麼還有國家願意當我們邦交國。」台灣的外交對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捨台投中」在這年頭是非常合理的選項。中國市場那麼大,錢這麼多,為什麼還有國家不去跟中國建交?

除梵蒂岡之外的17個國家中,有九個位在中美洲環加勒比海區域,六個位在大洋洲──密克羅西亞的八個國家裡面,就有四個是我們的邦交國──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上則各剩一個國家。這樣看來,我國的外交強勢區便一目了然:就是太平洋島國和加勒比海。這兩個區域有幾個共通點:都是和台灣一樣海洋文化濃烈的國家,都是發展情形較差的國家,而且都位在美國影響力較穩固的區域。台灣憑什麼能在這兩個區域和中國纏鬥數十年?這一切不是偶然的:

一、這些國家沒有足夠的資本力量去角逐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盈利;就算和中國交往,也只有被中國單方面傾銷工業品的份,原物料外銷中國的利潤並不多,有些國家甚至也沒什麼原物料能出口。

二、這些國家不是只能跟中國拿錢,它們還能和西方國家或日本拿錢,別以為這世界非中即台。中國金援和貸款是帶有惡意的,他們也懂,當地教育程度高、有大局觀的政治菁英未必會冒著淪喪主權的風險去捧人民幣。

三、這些國家位在美國及其盟國的勢力範圍內,美國不希望我們的邦交國驟減,所以會緩阻它們與中國建交。日前外傳中國想在萬那杜建立軍事基地,便激起了澳洲與美國的警戒。美、澳私下會不會支持台灣鞏固大洋洲邦交?當然會,畢竟中國不可能在我們的邦交國蓋軍事基地。

這些地方也不是台灣人所蔑視的那種「漲潮時就會淹沒」的不毛之地。中美洲與加勒比海是台商與台灣遠洋漁業的一大重鎮;太平洋的密克羅西亞與美拉尼西亞群島是北半球國家從事南極科考與經濟活動的重要中繼站。這些利益無關乎台灣生存,但對於以商立國的海邦台灣而言,這些當然是值得開拓的重大利益。

賠錢的邦交是做表面,投資的邦交是做長遠

「凱子外交」也是個迷思。資本發達國家在第三世界的玩法,本來就是靠著金錢資助來換取原物料或戰略要地,雙方是互利關係。日本和韓國一直在對東南亞、太平洋、拉丁美洲甚至非洲進行溫和的移民以及經濟拓殖,他們灑出去的錢都是投資。再看看偏激一點的中國,為什麼中共寧可讓內陸省分和農村地區餓肚子,也要舉起一帶一路的大旗、拿大把鈔票去幫第三世界蓋機場和鐵路?難道中國搞的不是凱子外交?中國會連本帶利討回來,像放高利貸一樣。

問題在於台灣人的玩法有點跑偏了,變成花錢買面子,或者純粹做愛心。不代表台灣就沒有投資,只是相對來說確實比較貧弱、欠缺戰略規劃。

台灣人真的很善良,我們給予邦交國的援助基本上以農業技術、醫療援助與物資救濟為主,外交人員與民間慈善團體的努力絕對不容否認,但真正的經略不能只靠他們孤軍奮戰。每當我們被斷交時,我們就忿忿地說著別國忘恩負義、唯利是圖,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那是因為你沒有用第三世界人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他們羨慕中國在短短三十幾年間從貧困大地一躍成為國際土豪,他們羨慕中國蓋出了摩天大廈、先進的高鐵與氣派的機場,他們的政治菁英嚮往著中國的發展模式,希望自己的國家也能完成現代化。

他們的政治精英就像清末民初的中國知識份子,想要為自己的國家找出得以振作的道路。很多台灣人善良無私地對他們好,但台灣人不懂他們心中的願望,沒有提供他們一張可靠的現代化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