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交國尋找的是「投資人」還是「恩人」?向台灣貸款45億的海地總統來台

邦交國尋找的是「投資人」還是「恩人」?向台灣貸款45億的海地總統來台
Photo credit: 總統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海地目前正處於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外交爭奪戰,而海地很可能利用這點和台灣重新談條件,增加外國投資金額、並尋求經濟成長。

台灣面臨外交危機,日前一度傳出與台灣邦交岌岌可危的加勒比海友邦「海地」,今(29)日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ise)率團來台訪問,總統蔡英文以隆重軍禮歡迎,下午更與摩依士共同簽署聯合公報,重申強化在各領域之合作。而根據分析,因為中國的干涉,海地的國際局面有了全然的改變。

蔡英文今天上午在總統府前廣場以盛大軍禮迎接摩依士一人行,不但與摩依士一起檢閱儀隊,更以21響禮砲歡迎。

蔡英文說,台灣和海地在地理位置上相隔遙遠,但共享自由民主價值,在許多領域也有長期深入的合作成果。兩國擁有62年邦誼,是相互扶持好友,海地長期支持台灣國際參與,去年聯合國大會總辯論時,總統閣下就親自為台灣仗義執言,今年四月也由外長致函世界衛生組織聲援台灣。接下來將安排農業、電力、科技產業等參訪行程,並與摩依士交換當前國際情勢意見。

(中央社)摩依士則向蔡英文說明他的施政主軸,並提到這次來訪是要跟蔡總統討論未來兩國發展合作的具體計畫,並為兩國關係注入新動能。

摩依士提到,海地外長羅迪格(Antonio Rodrigue)上次來訪時,回去向他表達,台灣有意願協助海地發展,他這次來訪,就是要跟蔡英文討論未來兩國發展合作的具體計畫。

摩依士說,兩國關係是基於長久的友誼,他並重申海地願意與台灣加強關係。他對蔡英文說,「今天在妳面前的是一位誠摯的朋友」,他非常期待在兩國關係上發展到新的階段,讓彼此成為策略夥伴關係,以便兩國關係能夠長久穩固。

摩依士提到,海地政府目前施政有七個主軸,策略統括在「改變列車」的概念底下,優先計畫包括,加強私人投資、農業現代化、促進基礎建設道路以及能源基礎建設發展。

摩依士指出,這個挑戰非常艱鉅的計畫,目的是要促進海地的就業以及經濟發展,以便為海地的國家發展奠定堅強的基礎;海地想發展的領域包括能源、農業、觀光、工程等等。

《台灣英文新聞》報導,本月稍早,台灣已經同意向海地貸款約1.5億美元(超過新台幣45億),用於電力化。2017年六月,摩依士承諾建立一個新的能源網路,在接下來的18到24個月內,每天24小時為該國提供電力,計劃中的電網將覆蓋600公里,並向16個主要城市和10個部門供電

聯合公報內容共有10項,其中,蔡總統重申肯定海地總統「改變列車」倡議並表示願提供協助,包括資助大型合作及其他共同利益領域之計畫。兩國元首也達成共識,同意成立高階工作小組,並納入台灣及海地的資源,在60天內共同規劃海地經濟發展、基礎建設及吸引投資等事項及新的合作條件。

海地總統也承諾將致力強化兩國友誼及休戚與共的情誼,重申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國際組織的活動。

蔡英文
Photo credit: 總統府

摩依士提到,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模範,不到50年的期間,台灣就完成現代化工作,而且憑著人民勇氣與膽識,變成世界首屈一指的經濟體;他相信,海地可以從台灣的發展擷取很多經驗。

摩依士提到,海地在全國各地開發道路建設;建置電力網,要讓海地達成24小時供電計畫;海地開放外資直接投資,盼達成國家經濟成長與就業;海地也希望利用本身優越地緣位置,在加勒比海扮演不可忽視的角色。

摩依士指出,為達成國家發展,海地需要仰賴友邦,尤其,更需要仰賴台灣;兩國有長達62年邦誼關係,海地希望兩國關係更加推展,尤其能達成新的階段,以便海地政府能完成施政的七大主軸。

新崛起的政治中心:海地對台灣、中國、與美國的意義

邁阿密先驅報報導,海地觀察人士表示,鄰近的多明尼加與海地,已成為中國與台灣政治角力的區域,甚至海地可能會利用目前的情勢,來與美國談判。

海地
Photo credit: Google Map

歐巴馬政府前拉美顧問丹尼爾埃里克森(Daniel Erikson)指出,「海地今天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因為中國與台灣的外交戰,這座島嶼成為重要的引爆中心點。問題在於,海地是否想利用這一新的優勢來加強與台灣的關係、討好美國;又或者它會決定,斷絕與台灣的關係並擁抱中國。」

川普政府正逐步減少外援,在2019年7月以前,美國政府將註銷超過對5萬名海地人的臨時保護。

埃里克森認為,海地需要大幅度增加外資以促進經濟增長,而這將嚴重影響它與台灣的談判。

海地總統摩依士正面臨國內外而來、越來越大的壓力。財政赤字的海地,目前正等著9月獲得來自美洲開發銀行、歐盟和世界銀行9600萬美元的金援。與此同時,摩依士需要經費來進行他的「改變列車」計畫,但同時也面對來自勞工的壓力,要求提升工資、並且滿足其他的社會福利。

「海地把中國的錢看作是『明天的錢』,而台灣是可以在今天更快拿到的錢,用來幫助他們得到一些解脫,以便他們能夠治理。」一名官員指出,雖然海地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可以追溯到62年前,但中國商務辦公室也在1993年成立於海地。

除了對海地的黃金、銅和白銀感興趣,海地高階政府官員表示,中國的利益更實際。與擁有眾多美國投資者的多明尼加共和國不同,中國人在海地沒有競爭,而當地為開發的區域,對中國建築商來說,也能創造財富。另外,海地與美國鄰近,在海地製造成衣並免稅送到美國,以及與美國的外交關係,也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