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著「唐吉軻德」為新住民巡迴推廣閱讀,讓台灣人學會尊重東南亞移民

駕著「唐吉軻德」為新住民巡迴推廣閱讀,讓台灣人學會尊重東南亞移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那麼東南亞圖書又是怎麼轉念的呢?林群說,「有一次在鄉下某個小吃攤,聽見一位外配媽媽吆喝小孩。我突然心想,『奇怪,怎麼好像外配媽媽用的都是中文,為何沒想過用她們的母語教小孩呢?』當下心裡就覺得很可惜。」

文:Stacy(文字工作者)攝影:陳宥任

搭乘火車一路欣賞東北角小鎮的自然風光,經過溫泉之鄉礁溪、緊鄰海水浴場的福隆、貓比人多的侯硐,來到相對靜謐的瑞芳。遊客在此兵分兩路,其一轉往親子遊重鎮基隆海洋科學館,另一股人潮湧向悲情城市九份金瓜石,只有少數乘客的目的地是本地瑞芳。通過收票柵欄,眼前的瑞芳老街少了喧囂的觀光人潮,倒增添幾分純樸古味。

遠遠即瞧見一輛書車停放在老街入口處,亮粉紅色的外型,頭頂還有一隻可愛貓咪的圖案,讓人忍不住露出會心一笑。書架上擺放的並非我們熟悉的中英文書籍,而是少見的印尼文、柬埔寨文、越南文繪本——這是一部東南亞行動書車

suo_guo_de_zhu_tu__0

穿著工作褲、戴著黑框眼鏡的主人林群親切招呼:「歡迎翻翻看,這些書很漂亮喔,妳手上的是泰國的繪本。」

書車上數百本來自異鄉的圖書,都是林群自掏腰包一次次飄洋過海,赴東南亞各國親自挑選購買,每回扛著三、四十公斤繪本通關帶回來的。

32582037_1802067019815177_94560356637291
被林群稱為粉紅鋼鐵喵的唐吉軻德書車,停泊在古樸的瑞芳後車站廣場,開始一天的「營運」。(文中照片取自林群臉書)

以服務新住民與東南亞移工為目標的行動書車,啟程至今3個月,造訪過新竹新埔、台北北投、台東等地。書車上的繪本僅供翻閱,並不販售,代表這樁「生意」註定有去無回,聽來有點兒傻氣。然而林群笑著說,「希望透過這些精美的繪本,讓台灣人學會尊重與接納外籍移民與移工的固有文化,同時,也讓新住民第二代不忘另一重血緣的故鄉與母語。」

29062760_1737188779636335_14421596518848
林群用8國語言誠懇召喚東南亞裔的朋友:「這是為您們而設的行動圖書館。」

扛書40公斤,碰上菲律賓大動亂

因為愛貓而被稱為「貓哥」的林群,在清大校園經營複合式獨立書店「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已有十數個年頭。書店營運上軌道後,他起心動念,希望將英文繪本推廣至偏鄉學校,因此花費上百萬改裝了這台名為「唐吉軻德」的行動書車,期許它發揮騎士精神。

每逢週日、週一蘇格貓底公休日,林群就駕著他的夥伴,上山下海深入偏鄉,將文句優美、圖案鮮豔的英文繪本介紹給鄉里的學校或機關。為了提升當地的閱讀視野,有時他甚至慷慨地免費奉送。

31946145_1794055170616362_21888898428578
愛貓的林群在清華校內開設蘇格貓底二手書屋,是頗富盛名的文青書店。
32862186_1806698342685378_90172440966196
土木工程林師傅(右)向林群(左)買一磅咖啡豆付5000,說:「剩下的給你去越南買書。」林群受訪提到此事仍感動落淚。

那麼東南亞圖書又是怎麼轉念的呢?林群說,「有一次在鄉下某個小吃攤,聽見一位外配媽媽吆喝小孩。我突然心想,『奇怪,怎麼好像外配媽媽用的都是中文,為何沒想過用她們的母語教小孩呢?』當下心裡就覺得很可惜。」

這個場景在林群心中漸漸滋長發芽,讓他轉而立志服務因為文化和語言的隔閡,而顯得社會地位相對弱勢的新住民。他同時也希望,新住民的孩子也能閱讀來自海洋另一邊母親故鄉的故事書,欣賞與尊重媽媽祖國的文化,進而不忘臍帶相連的本源。

有了理想,該如何實踐?行動派的林群二話不說,立刻提著皮箱出國收書。為了扛書,他只帶一套衣服和護照,將行李極簡化,第一站就是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回憶馬尼拉之行,林群臉上露出苦笑說:「我明明跟計程車司機講好去Recto(書店),卻被載去妓院……」人生地不熟的他,三番兩次任憑司機、旅社與餐廳服務人員宰割。

那段時間剛好碰上菲律賓社會治安不平靜,「商店是不能進去逛的,你只能告訴店員需要什麼,先付費,對方再幫你取貨。」也因此一來一回間,往往花了錢,卻不是預期中的商品。「另外,整間旅館沒有插座,我的手機若需要充電,也得拿給櫃檯小姐,人在外面等著,這多令人不安啊!但街上都是荷槍實彈的警察,也不敢在店內爭吵。」

親身經歷東南亞大國首都的動亂,林群並沒有因此打退堂鼓,反而更加篤定:「連菲律賓首府都這樣不堪,可以想像還有很多我們觸及不到的窮鄉僻壤處境更加困難。可是置身其中,反而產生很大的正能量,會覺得自己正在做對的事。」

24900219_1644871872201360_29494581766891
馬尼拉集體幫忙找書的書店員。得知林群想做的事,店經理說:「It is kind of you......」

馬尼拉行的第三天,林群終於抵達市中心的大型連鎖書店。「知道我要選購繪本給台灣的新住民之子,所有店員都跑來幫我選書,連店經理也跟我握手致意。」就這樣,第一次海外收書行終於否極泰來,完成任務。

林群有感而發說,在台灣待久了,會覺得安穩舒適的日子是理所當然,加上自己的性格容易對現狀不滿,進而批評政府作為(他的書店取名蘇格貓底,正是因這位哲人受政治鬥爭而死)。但幾次東南亞行,卸除觀光客的眼鏡之後,他見識到每個國家都有它陰暗的一面與難解的課題,回國後更加珍惜島國上富足的生活。

他說,以新二代而言,如果他們會說媽媽的母語,吸收、交融兩地的優點與文化,長大後成為跨國的橋樑,將來一定大有可為,可帶動雙邊往好的方向發展。彷彿預見了美好的未來,林群微笑起來。

「印尼大姊,妳們的故事台灣人正在看!」

「唐吉軻德」書車旁,隨地放著兩個籐編的「懶骨頭」,供客人對坐閒聊。在這裡,有時會看到牽著小孩的媽媽趨前翻書,有時前來的則是推著長輩輪椅的外籍看護。

有位歐巴桑倚著敞開的後車廂,細細翻讀中文與多國語言對照的《移民工文學獎作品集》,十幾分鐘後,她丟下一句話:「等我回家拿了眼鏡再來,書先幫我留著。」林群趕緊說明,這一系列的文學獎作品集可以外借,只要留下姓名、電話,等一個月後書車回來時再歸還即可。歐巴桑問清規則,歡喜地拿著書離開;而明明是無償出借,林群也開心得彷彿成就了一筆好買賣。

簡易的書架上整齊排列著一至四屆的《移民工文學獎作品集》,每屆有10冊,是該文學獎發起人張正免費提供相挺的。當天稍早,一位身材結實、眼神堅定的印尼大姊停下腳步,好奇地拿起文學獎作品集。林群見她說話雖然帶著腔調但語氣平穩,感覺受過良好教育、擁有專業,便鼓勵她:「這是專為東南亞移民、移工舉辦的文學獎,您今年也可以提筆參加。」

32592832_2046624115549229_78596050428845
談吐、外型十分幹練的印尼大姊,翻看《移民工文學獎作品集》:「原來我也有機會提筆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