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陳克華不只是厭女,更是針對「被娼妓化的女人」的仇恨言論

陳克華不只是厭女,更是針對「被娼妓化的女人」的仇恨言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即使有著「終止性暴力」與「終止對女性施暴」的號召與社會風氣,對妓女的暴力依舊普遍被忽視與縱容。

陳克華針對最近的謀殺女性案件,發表了一篇「現在的女生好像都嚮往當妓女」文章,引發各界撻伐,尤其是秉持性別平權、女性主義價值的人們,認為陳克華是仇女、譴責被害人等等。

可是身為一名妓女(參照註解),我認為陳克華不只是仇女這麼簡單,更多的是針對「被娼妓化的女人」(prostituted women)的仇恨言論,也就是不能對一般女性施加暴力,但只要妳被認為是名妓女,妳就活該受暴,因為男人有權力可以對妳為所欲為。

長期以來,中產階級本籍健全順性別異性戀女性主義者們,經常忽視女人的處境並不盡相同,受到階級、種族與性身份(sexual identity)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對這部分議題的重視稱為「多元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

實際上,即使有著「終止性暴力」(ending sexual violence)與「終止對女性施暴」(ending violence against women)的號召與社會風氣,對妓女的暴力依舊普遍被忽視與縱容,進入司法體系也經常會被不友善的對待,吃案、輕視、輕判與再度傷害等現象並不少見,這些並非所有女性共有的處境,是整體社會環境針對妓女的殘酷。

舉個真實的案例,作為一名妓女去報案遭受性侵,可能會先被質疑是不是「財務糾紛」,也就是網友口中的「價錢沒談好」,不是說沒有這種可能,但這對於真的被性侵的妓女而言,當下是非常嚴重的侮辱與再度傷害。

如果是未成年的雛妓,她若是受害去報案,就會被強制送到少女庇護所,一般人覺得這樣是脫離苦海,但庇護所的不自由,往往是這些少女唯恐避忌的,而且會有一種「為什麼我受害,卻是我被關」的感受。

因此,與其針對檢討陳克華的仇恨言論,更應該檢討的是,包含女性主義者與性別平權推動者在內,普遍社會對於妓女處境的忽視、輕賤、汙名化與邊緣化,這並非陳克華獨有的問題。

  • 註:我作為從事性交易的主體,所以不使用「性工作者」(sex worker)這樣去汙名化、去性別化與專業化的用詞,我認為忽視了性產業中非專業、非自願的女性存在。

本文經吳馨恩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