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女性主義主張推翻父權的同時,其實也解放了受困於父權眼光的男性。所以,不一定要是女性才需要了解女性主義,身為一名生理男性女性主義者,不僅讓你可以更了解身為另一個性別的困境,也能同時讓自己審視自我在這個體制擁有什麼、受何所困。
文:幼犬
一位生理男性的告解:我的性別,讓生活容易了許多
我是一名生理男性,而從小我便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似乎比我的妹妹還要高。
出去玩,我只要晚餐記得回來吃就好,我妹則是要被責問跟誰出去、穿得如何、幾點回來、抵達時要報備;買鞋子,我只要挑喜歡的款式,可能還會被稱讚很有眼光,但我妹妹則是會被譴責整天愛打扮、浪費錢,不專心於課業。
我作為得利者(不用被家人責罵)通常只能噤聲地聽著我妹妹對於這樣雙重標準的不滿,而多半他只會得到像是「因為你是女生」、「查某囝子袂使按呢!(女孩子不可以這樣!)」的回答。
「為什麼?就因為我是男生?」我並不對於自己不用受這樣的規矩綑綁而沾沾自喜,反倒這樣的困擾讓我從小便對「男/女生應該怎樣」產生好奇,而或許那便是我接觸性別議題,或是女性主義的開端。
一旦開了性別之眼,才發現這世界讓某部分的人舒適地早已習以為常而不自知
女性主義強調看見男女在社會各個面向的「不平等」,提倡改變不平等的做法與實踐。
但是有很多人,而且大多數都是生理男性,不認為這樣的「不平等」存在。而這樣的狀況大多來自於對於「不平等」的認知錯誤。
這讓我想到了之前看過一篇關於「異性戀霸權」的文章,裡頭說道:「『霸權』不一定要是積極的壓迫,也可能是消極地擁有既得利益。『我欺負你』這是顯而易見的霸權、『我不需要被擔心,但是你要』也是一種霸權。霸權看似主動,這樣的詞彙卻容易忽略『隱性』的利益與階層關係。」
同理,所謂的男女「不平等」,建構在不只是「男性壓迫女性」的積極宰制關係上,更多時候是在「男生不需要但是女生必須要」的既得利益角色差異上。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不必擔心自己的作為會被貼上我的性別角色應有的樣子的標籤,但是我妹妹需要。又或者,我不需要像同齡的女同學一樣為妝容、穿著而困擾。或著,同齡的大學同學在課堂上也說過,他從小就被耳提面命要學會煮菜、帶小孩、換尿布,要不然以後去夫家會被嫌棄。
在這個社會的期待眼光與遊戲規則中,我是自由的,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未來,不需要受家人、同儕或是社會的眼光放大檢視。我沒有主動對女性同儕或同學欺凌,但這樣的環境下,我確實是不戰自勝的贏家。
許多生理男性,包括過去的我,其實過得非常舒適卻不自知,這本質上就是對自己既得利益者的身份視而不見。而當女性,或是看見這樣的消極關係的人(先讓我稱這樣的群體們為「女性主義者」)提出倡議時,卻會因為自己的舒適感被動搖而提出抗議。
所以,各位生理男性們:你們還認為性別不平等不存在嗎?
從來就不會有「女權過度高漲」的一天
女性主義者從不是要搶奪「生理男性」的權力/利,女性主義也不等於「仇男主義」,女性主義者更不會看到所有東西都會說那樣東西想要強姦我。
當女性主義者指出男性在父權體制下的得利時,最大的目的是要喚起大眾對於這樣的關係的重視,以及期待倡議者、代議政治、或是任何一位公民能夠解決這樣的不平等。
白話來說,當我們指出「社會條件下,女性比男性差」的現象時,女性主義者所期待的是「讓所有性別的人都能是公平被對待」,而不是「男性全部都給我滾下來、讓女性站上原本的位置」。

你知道在美國,女性什麼時候才有投票權嗎?1920年,也就是98年前。在這之前,當各個婦權團體四處奔波,要大眾、議員重視「『男性可以投票』而『女性不行』」的現況時,這樣的倡議被妖魔化成為「女性主義者要毀掉你家」、「不要讓你的老婆變成女性主義者!不然就換你煮飯帶小孩!」的意識形態,可笑的是,這樣的意識形態背後的主使者都是男性。
這樣的事件看似荒唐,但別忘記了,在提倡女性投票的運動時,爭取的人,除了有女性以外,更有生理男性的加入。而這樣的加入反而更能撼動原有的結構,讓更多生理男性能看見這樣的問題。
生理男性們,從來就不會有「女權過度高漲」的日子,好嗎?只是你以往所認為舒適的、習慣的、不以為然的種種被指了出來,你該做的,不是惱怒地仇女、把對方貼上「台女」或是「母豬」的標籤,而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把持著父權紅利?
更多時候,你並沒有實際獲得什麼女性沒有的利益,但是你不需要像其他女性一樣在生命經驗中處處的被綑綁,你消極地獲得了好處。
父權體制讓大家都不好過:男性也可能是父權體制的受害者
男性一定是既得利益者嗎?不一定。就像我在文章開頭說到的,我妹妹在家中被期待的樣子,我也有。我必須要獨立自主、要陽剛、我不能哭、只因為我是長子就被認為要「傳宗接代」、我應該要就讀理工科系,因為生理性別是男性,便被期待、被建構成要有男性的樣子。
更多時候,你氣憤於「家教限女」、「租屋限女」;你不懂為什麼主動向女性攀談會被多數人認為是一種騷擾;你被期待要是主動的、成功的,而不能夠是依偎別人的。
你很痛苦,因為這個父權制度對於男性的想像,讓你不被認可擁有溫柔的、感性的、軟弱的一面,以至於不懂得如何處理情感問題,當你情感失敗時又被貼上「不夠成功」的標籤。
因此,女性主義主張推翻父權的同時,其實也解放了受困於父權眼光的男性。所以,不一定要是女性才需要了解女性主義,身為一名生理男性女性主義者,不僅讓你可以更了解身為另一個性別的困境,也能同時讓自己審視自我在這個體制擁有什麼、受何所困。
大戶看大勢:永豐「DAWHO之夜」展望2024經濟走向,解析股房雙市投資契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1月29日19:30,永豐銀行將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 之夜」直播活動,由主持人吳怡霈和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共同與談,從全球經濟走勢、股房雙市的表現分析切入,聊聊2024未來經濟走勢迎來U型反彈*的可能性! * U型反彈意指經濟急劇下跌後並沒有迅速回溫,而需要經過一段低於平均經濟水準的時間後,整體經濟才開始恢復復甦,逐漸回升至正常的增長趨勢。
綜觀今明年度的經濟走向預測,全球經濟皆呈現「開低走緩」的態勢,且由於國際通膨、升息壓力、地緣政治等風險因素仍在,市場的長期抗戰看來無可避免。既然如此,投資朋友們該如何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找到機會呢?展望2024年,永豐DAWHO再度攜手關鍵評論網與INSIDE舉辦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 :2024經濟展望走向U型反彈」,由吳怡霈擔任主持人,邀請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與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兩位專家,分享明年經濟、房市,以及持續發燒的AI議題,尋覓溫和衰退中的投資契機!
回顧2023全球經濟發展,展望2024經濟趨勢與投資焦點
直播活動中,我們邀請到擁有證券市場及財務分析多年研究經驗的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帶領大戶們從各國貨幣政策走向及電動車、半導體產業的加速發展兩大方向切入,剖析未來一年的經濟走勢,並從後市可期的AI產業回望股票市場,聊聊AI概念股能否延續投資熱度,甚至再創新高;而擁有多年房地產從業經驗的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則從今年國內房市價格緩跌、交易量明顯萎縮的蛛絲馬跡中,梳理2024年的房市走向,並談談未來可能產生的房市利多及利空。
面對瞬息萬變的經濟市場,國際間的貿易合作與供應鏈轉移更是其中關鍵,開低走緩的經濟趨勢有沒有可能迎來U型反轉?兩位專家將在節目中為大家揭曉答案,並大方分享他們縱橫市場十多年來的經驗法則與投資心法。
開啟數位理財大門!永豐DAWHO助你輕鬆享受質感生活
想在市場中多元配置資產、發揮理財的最大效益,除了投資觀念,趁手、便利的數位投資工具當然也不可或缺,永豐銀行新世代VIP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助您掌握經濟脈動,精明、輕鬆管理財富的理財幫手。一起加入11月29日晚間的直播活動,了解如何運用DAWHO精準掌握趨勢脈動吧!
※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討論內容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