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為什麼到北京讀書工作?在清華的半年我學到很多

為什麼到北京讀書工作?在清華的半年我學到很多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年輕人想創業,如果留在台灣一直找不到機會發展時,對岸有人願意投資我,給我機會去試試,因此雖然面臨要暫時離開家鄉工作,但也願意為了夢想放手一搏。

文:王羽榳

台灣在這幾年面臨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人才外流,對岸提出了多項優惠政策,以及高額薪水,吸引許多台灣人前往。究竟會造成前往的動力是甚麼?

就舉我自己來說,上學期透過學校交換計畫,到了北京清華大學做交換,清華大學對中國學生來說,或許是個一輩子擠破頭都進不去的學校,能進學校的學生各個都是學霸或是家鄉的狀元。在北京的半年,讓我學習到很多。實際走進校園,我發現並非外界所想的那樣,學生並沒有所謂搶著教室的第一排坐,或是在課堂積極發言,但很重要的是,我常常看到學生留下來,與教授討論問題,以及組成小組讀書會彼此討論課程內容,清華學生平均每一個人,一學期大約是29-32學分,相較台灣一學期25學分,就讓許多同學受不了。

RTR1FDWJ
Photo Credit: Jason Lee/Reuters / TPG
北京清華大學2006年畢業生。

你會問我,30學分到底是怎麼修課的?毫無疑問的就是有些課程是開設在周末,也就是說,周末還有許多教授與學生,在校園中上課。光是這一點還不夠,離清華大學最近的地鐵站叫五道口,五道口地鐵站是一個繁華熱鬧的小商圈,有許多餐廳及逛街的商場在那,但是你仔細觀察,在五道的商圈,幾乎都是外國人或是交換學生以及附近工作的上班族,很少看到當地學生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在學校食堂吃飯,不僅便宜還分量多,相較於學校外面,物價高,更重要的一點,整個清華校園大約450公頃,要出學校一趟,騎腳踏車來回至少也要半小時,他們認為學習的時間都不夠了,哪有時間出去吃飯。

還有些學生離鄉背景來北京讀書四年,可能連北京許多著名景點都沒去過,一學期離開校園不超過五次。這是與台灣的大學生活截然不同,我們上了大學,就是開始參與各項活動,假日與同學相約出去玩,中午休息時間也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吃飯,相比之下,同樣是大學生活,但在許多方面彼此是有所不同。雖然這沒有所謂對與錯,但是很明顯看出來,中國學生對於自己的要求是一刻也不鬆懈,好還要更好的追求模式。

RTS1B85Z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台灣

學校緊鄰著中關村科技區,讓許多一畢業的學生,能直接有機會進入公司,而如果你是清華北大的學歷,畢業起薪最少都有五萬多台幣(約1.2萬港元)起跳,甚至更高,這是台灣學生起薪的兩倍之多,並且提供台灣人許多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台灣人。當然面對如此待遇,加上中國大陸再者幾年迅速崛起,就業機會與人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他們的公司對於現在流行的新創產業,大力支持,許多公司願意出資金,讓年輕人去外面闖,去創業與開發。

相較於台灣,台灣的大公司,會認為我為什麼要去花錢投資一個沒有保障的事業?當年輕人想創業,如果留在台灣一直找不到機會發展時,對岸有人願意投資我,給我機會去試試,因此雖然面臨要暫時離開家鄉工作,但也願意為了夢想放手一搏。如今這是台灣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要怎麼克服,政府極力想留住人才,那麼因應變化所做出的政策是否適用?台灣年輕人要怎麼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便是共同努力的目標。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