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流亡孟加拉的70萬羅興亞難民自願回來,緬甸:願全數接納

若流亡孟加拉的70萬羅興亞難民自願回來,緬甸:願全數接納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緬甸國安顧問當墩日前表示若逃往孟加拉的70萬名緬甸羅興亞族穆斯林難民自願回來,緬甸願意全數接納。儘管如此,外界仍質疑緬甸政府是否已準備好接納這一些難民。

(中央社)

緬甸國安顧問當墩(Thaung Tun)6月3日表示,逃往孟加拉的70萬名緬甸羅興亞族(Rohingya)穆斯林難民若自願回來,緬甸願意全數接納。

路透社報導,當墩在新加坡舉行的區域安全論壇「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發表談話,他被問到,多數羅興亞人居住地緬甸若開邦(Rakhine state)的情勢,是否能啟動聯合國國家保護責任架構。

2005年聯合國世界高峰會通過國家保護責任架構(R2P),各國同意保護自身人民遠離屠殺、戰爭罪、種族清洗及人道罪,並同意承擔集體責任,以相互鼓勵和協助,遵守這項承諾。

當墩表示:「如果你們能讓70萬人心甘情願被送回來,而我們願意接納,這能叫做種族清洗嗎?」

他說:「目前沒有戰爭進行,所以這不是戰爭罪。人道罪或許能列入考慮,但需有明確證據。這些嚴重指控應有佐證,不應被輕率地散播。」

緬甸和聯合國在5月31日簽署一項協議,旨在讓於孟加拉避難的羅興亞人最終能自願地、安全地返回緬甸。緬甸政府也表示會設立一個獨立委員會,調查在若開邦境內「侵犯人權與相關問題」。

自去年8月,若開邦境內約70萬羅興亞難民為躲避緬甸殘暴的軍事鎮壓,而逃亡到鄰國孟加拉。國外媒體也相繼報導羅興亞人被緬甸軍方殘暴對待,包括殺害、性侵、縱火等。

f6adul9md1xnei5x837aa5thdp3r79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去年10月,從緬甸逃到孟加拉的羅興亞族。

當墩指出在若開邦發生的一切是「不完整且具誤導性」。他說「緬甸並不否認若開邦北部正發生人道主義危機,居住在那的穆斯林也因此遭受損失,不過同樣居住在若開邦的佛教徒、印度教徒以及其他少數民族遭受的痛苦不亞於此。」

他表示,緬甸軍方雖然有權捍衛國家,但如果調查顯示他們違法,那麼緬甸政府依然會採取行動。

自年初開始的遣返程序

今年1月,緬甸和孟加拉同意在「2年內」將流亡的羅興亞人遣返回緬甸,並且自1月底開始,每天至少處理150位難民的遣返手續。不料,遣返作業在這之後一再拖延,雙方互相指責對方缺乏準備。

一直到4月,緬甸政府發布新聞稿表示首個羅興亞難民家庭已安全遣返。

30704888_909333329239774_284335499812816
Photo Credit:Information Committee FB
今年4月,首個羅興亞家庭已由孟加拉遣返回國。圖為接受「公民身分證驗卡」的羅興亞家庭。然而,這張卡並不是公民身份證明,羅興亞領袖也反對這種身分,認為未賦予羅興亞人完整權利。

不過,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就在聲明中指出,緬甸可能尚未準備好,「緬甸境內的情況並不利於那些自願、安全且有尊嚴回歸的難民。」難民專員辦事處呼籲緬甸讓相關單位自由進入若開邦,以評估現場情況,並在難民自願回到緬甸時,監督他們的遣返程序和融入狀況。

相關報導:

海峽時報》報導,翁山蘇姬辦公室在5月28日發佈聲明指出,「共有58名羅興亞人因發現不能繼續居住在孟加拉難民營,而返回緬甸。」聲明表示,這些羅興亞人因未能遵循遣返程序而被拘留,直到獲得「赦免」決定,他们才回到緬甸,並且「暫時」居住在中转營。

不過,緬甸當局並沒有提供上訴羅興亞族的任何資訊,孟加拉當局也稱他們並不知道相關詳情。孟加拉難民營專員Mohammad Abul Kalam對此告訴記者「我們還沒聽說任何羅興亞難民自願、或透過自己的安排回到若開邦。」

不願回到緬甸的羅興亞族

羅興亞人並不願意回到緬甸,且對著「返家」都抱持懷疑態度,擔心回去後受迫害情況依然不變。

衛報》報導,一名48歲的羅興亞難民Mohammad Umor接受採訪時指出,希望聯合國承諾在羅興亞難民遣返後,維和部隊會繼續留在若開邦。

他表示,「他們必須幫助我們回到原來居住的村莊,歸還被沒收的土地和財產。我們不能跟周圍那些(緬甸)警察和士兵生活在一起,他們性侵並且殺害那麼多羅興亞人。為了我們的安全,聯合國和緬甸政府必須讓維和部隊繼續留在若開邦。」

「若開羅興亞全國機構」(Arakan Rohingya National Organization)成員Ko Ko Linn就指緬甸境內的羅興亞族仍持續遭受暴力,不可能在現階段進行安全的遣返程序。「羅興亞族依然被敵對,我們不能相信緬甸在遣返他們的過程中是釋出誠意的。」他說。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周慧儀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