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近亦遠的東南亞》導讀:地處東亞樞紐的台灣,如何向東南亞借鑑?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導讀:地處東亞樞紐的台灣,如何向東南亞借鑑?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讓學生從國中開始至大學,逐步加強對東南亞各族人民的歷史文化認識,懂得欣賞他們曾經有過的輝煌歷史,才能培養出與東南亞的親密關係,雙方對話才有內涵意義,才能成為親密鄰居,台灣才有可能成為東南亞與東北亞的橋樑。

東南亞地區存在著多樣的文化、人種、語言、宗教、社會組織,甚至政治體制,這是它多元文明的外在表現。不過在氣候風土、生活型態與文化的核心精神上仍具有一致性。東南亞型的歷史是以「森林、水田及海」為基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長篇生活故事,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豐富自身傳統,不以時間為主軸的文化史。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鉅獻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夾在中印之間,非線性發展的多文明世界》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出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12卷。這套書的出版是希望跳脫出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歷史之流,尋找歷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getImage
Photo Credit: 八旗文化出版

講談社世界史活動 X 新書講座

33022633_1596138397151157_64513636754490
32323869_1588563204575343_86619171701391
32294175_1588563527908644_31702025618986
33469251_10156138738426023_8776680362735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