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太平洋的求子長征,單親同志爸爸的育兒漫漫路

越過太平洋的求子長征,單親同志爸爸的育兒漫漫路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沒有伴侶的支持,和父母摩擦不斷,工作上也沒有育嬰的支援,羊爸面對許多問題都只能一個人戰鬥。一個爸爸獨自帶著嬰孩出門會遇到什麼樣的困境?

文:李奕萱(獨立記者)

隨著社會型態轉變,許多青年選擇跳脫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成家觀念,有越來越多爸爸選擇在家帶小孩,或擔起主要照顧者的角色。依據官方統計分析,105年男性與女性申請育嬰津貼人數比約為1:4,顯見女性仍為育兒的主力,社會對男女在職場家庭及育兒工作上的期待,似乎仍脫離不了傳統觀念。

青平台與教育廣播電台每月合作的節目「青年打造理想國」,特別在五月份的節目中,邀請兩位奶爸上節目分享另類育兒經。此外,青平台並進一步與獨立記者李奕萱和關鍵評論網合作,專訪兩位奶爸,聊聊他們如何面對種種來自親友及社會傳統對男性不友善的眼光及挑戰。

Some families are big. Some families are small. Some families are the same color. Some families are different colors. All families like to hug each other!——The Family Book, Todd Parr

講起孩子,羊爸臉上總洋溢著溫柔的笑容,雖然會埋怨說:「別人家的孩子都很可愛,自己家的孩子卻很討厭」,但拿起手機給別人看孩子的照片時,他總是一臉「自己孩子最可愛」的傻爸爸模樣。他的教養理念也有著一種可能會被稱作「傻」的執著:他將兒童人權放在第一,想要不打不罵的方式來教養小孩,希望自己像是孩子的朋友,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羊爸是個單親爸爸,更精準一點來說,他是個單親同志爸爸,有個人工受孕後由代理孕母產下的兒子。羊爸的兒子目前三歲多,正是逐漸會和爸爸唱反調的年紀,調皮搗蛋的難纏程度再再挑戰羊爸教養的理想藍圖。而在羊爸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困難的可不只有越來越失控的小孩:在家裡,他像是夾心餅乾,上有父母,下有小孩,自己還有繁重的工作。

在他和前伴侶交往時,他甚至需要在無法全然接受同性戀的父母、以及未出櫃的前伴侶中間不斷協調;出了家門後,羊爸還需要面對其他壓力,有軟硬體設施對「父職育兒」的不友善,例如看得到卻用不了的育嬰假和男廁缺乏的尿布台;也有社會對羊爸這樣非傳統教育理念提出挑戰的隱形壓力。

無論是世代的衝突、軟硬體設施的缺乏,羊爸所遭遇的,不只是身為單親同志爸爸的困境,也是整體環境對年輕人育兒的不友善。隨著家庭型態越來越多元、教養方式的逐漸更新,沒有跟上的制度、設施、觀念都需要重新檢討。

Depositphotos_32427559_xl-2015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越過太平洋的求子長征

羊爸是個醫生,他一直都很喜歡和小孩相處,審視自己的經濟狀況及心智成熟度後,他判斷自己已經準備好成為一個爸爸,於是就開始注意同志族群是如何有小孩。對於常見的方法,例如找一個不同性別的同性戀者共組家庭,再去人工授精、生產的「形式婚姻」,或是領養,羊爸都沒有採用。

一來因為單身男性領養孩子的比例低、門檻高,且他也不希望孩子生在一個不是由「愛」組成的家庭。恰巧在五年前,他聽了一場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演講,得知了人工生殖及代孕的資訊,便開始了一場時間與距離的長征。

當時,羊爸找不到任何的前輩可以請教,網路上也找不到相關的經驗分享,在整個繁瑣複雜的代孕手續、法律程序中,羊爸都像是個開路先鋒。

羊爸選擇到比較昂貴但也比較讓他安心的美國來進行人工生殖及代孕,過程中無論是文化、法律、醫療的差異,還是總需要隔空進行的諮詢與洽談,羊爸總是十分不安,他形容尋找合作機構時:「你也不知道對方是真的機構還是詐騙集團,因為我們都只靠網路聯繫,網路上有很多負面訊息,也都分不出是真的還是假的。」

羊爸花了整整兩年找好卵子捐贈者及孕母,跑完應有的前置程序,中間好幾次需要往返台美兩地。在即將生產前,羊爸為了請假到美國等待孩子誕生並處理手續,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用「提前幫忙做什麼」「之後幫忙做什麼」換得了一個月的假。

等孕母平安產下健康的孩子後,羊爸的代孕求子路也還沒走完:他需要跑出生證明的文件、到美國國務院辦公室申請護照、還需要到台灣駐外單位辦回國的手續。他煩惱:一個「母不詳」的孩子入得了境嗎?好在最後,一切都順利過關。

「第一個人走很慌,不曉得到底什麼環節會出問題,我走了一輪之後,後面的大家就開始越走越順。」秉持著不要再讓其他人經歷同樣煎熬的心,羊爸總是樂於分享海外代孕的經驗,前人種樹,後人雖然不到乘涼那樣輕鬆,但至少好走得多。然而,身為先鋒的羊爸,卻發現頭疼的才剛要開始——有關男性育兒的討論實在太少了,男同性戀育兒的經驗分享更是少之又少;而且,他也發現,怎麼育兒並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Depositphotos_66923515_xl-2015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日復一日的夾心餅乾生活

帶著孩子回到台灣的家後,首當其衝就是和父母的磨合。原先羊爸和父母說好,要找保母來帶小孩,沒想到孩子一回來,父母就要求不要找保母,白天由他們來帶,晚上再交班給下班的羊爸。羊爸的父母從小對他就是威權式的教養,偏偏這正是他最不希望用在孩子身上的教養方式。幾番溝通後,羊爸和父母才終於約法三章,說絕對不可以打小孩。

問題接踵而至,身為醫生的羊爸,時不時就要輪夜班,還要為行政工作加班,每一次他晚下班,就會引爆另一波衝突。在孩子剛出生的幾個月,羊爸同時要面對觀念衝突的父母,又要照料晚上啼哭的孩子,每天白天工作時都恍恍惚惚。他想要請育嬰假,但這一次,上司堅決不同意,就算羊爸搬出了《性別平等工作法》,也沒有任何用處。

好在關關難過,關關過,孩子逐漸能夠睡過夜,羊爸的負擔也減輕了不少。然而當羊爸有了交往對象時,家裡的緊張再次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