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綠委提案散布「假新聞」要坐牢3天,但誰來負責查核、監管?

綠委提案散布「假新聞」要坐牢3天,但誰來負責查核、監管?
Photo Credit: 我們的島臉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紀錄片導演李惠仁說,這種提案一不小心,就會走回以前國民黨言論審查、思想審查的老路。痛批「提案的立委諸公,你們熱暈了嗎?竟然要立法來管制?」

近日針對香蕉、鳳梨價格崩跌,網路卻流傳過時照片以指控政府施政不力,引發外界關切假新聞流傳的問題,為此民進黨立委提案,建議修法對散播假新聞者開罰,最重甚至可拘留散播者3天。不過這樣的提案,也引發外界質疑恐淪為言論、思想審查的工具。

今年香蕉、鳳梨盛產,價格下跌,國民黨文青會、南投縣黨部日前在臉書粉絲專頁貼出大量香蕉被棄置照片,不過卻遭踢爆其實是用 2007年的照片「移花接木」,外界質疑國民黨散布假消息。

另外,行政院長賴清德與立法院長蘇嘉全帶頭吃香蕉,照片中人員都戴著白色手套,謠言指是因為香蕉上農藥殘留過多,但其實是為了捲潤餅才戴手套,也讓農委會特別製圖,在臉書上發布澄清。

(中央社)有鑒於假新聞、假消息猖獗,民進黨籍立委邱志偉、蘇震清等人提案,希望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條文,新增「未經查證於網路散播、傳遞假新聞、假消息或散布謠言,足以影響公共安寧秩序者,可處3日以下拘留或3萬元以下罰鍰。」

邱志偉表示,近來藉網路便利性,未經查證就散播或傳送假新聞、假消息日益猖獗,常讓網友們無所適從,也實質影響公共秩序、社會安寧。他說為明確且有效規範、處罰這類假新聞、假消息的謠言散播者,避免繼續影響公共秩序、社會安寧,他提案修法,以杜絕假新聞、假消息肆虐。

《聯合報》報導,這項修法是由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蘇震清共同提案,包括蔡易餘、郭正亮、劉世芳等17位民進黨立委連署。

立法審查「假新聞」,學者憂審核的會是「自由」

不過這項提案,也將未經查證於網路散播、傳遞假新聞、假消息者也列入處罰範圍。這也讓學者憂心,這項法案恐會淪為審查工具。

才剛拍攝完批判中國箝制思想自由「并:控制」的紀錄片導演李惠仁,在個人臉書上痛批「提案的立委諸公,你們熱暈了嗎?竟然要立法來管制?請問,誰有資格進行查核監管?」李惠仁說,這種提案一不小心,就會走回以前國民黨言論審查、思想審查的老路。

《聯合報》報導,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李慶松也質疑,假新聞定義為何,由誰認定?他指出,新聞有急迫性、即時性、敏感性、政治性,記者遇重大新聞,採訪相關人報導,而報導事與事實有所出入,為了保護新聞來源,不透露相關人身分,這種情形下要不要處罰?他認為若以法來箝制,可能會造成新聞自由「倒退嚕」。

《風傳媒》報導,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蘇蘅就曾提出假新聞的三種型態,她認為第一種是純屬虛構的消息,第二種是品質不好的真新聞,第三則是假扮新聞的廣告。由於假新聞定義難明,立委提案散布假新聞要坐牢3天也引發箝制言論自由疑慮。

《風傳媒》報導,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表示,他還沒看過一般民主國家,有直接就訊息、新聞內容進行處罰的案例。胡元輝說,在德國如果有假新聞的話,是經過申訴、檢舉,若是媒體平台沒有在時限之內刪除,政府才會罰款,主要是讓社群媒體平台自律。

其他國家如何抑制「假新聞」?

假新聞流竄,是全世界各國面臨的頭痛問題。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俄國政府資助的網軍就曾在Facebook網站上利用假帳戶大量購買廣告版面,散播對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不利、共和黨候選人川普有利的假消息,企圖影響選舉結果;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中,現任總統馬克宏的陣營也不時受到假新聞干擾,例如說他不願意和窮人握手。

為了抑制不實消息,業者持續透過人工智慧及人力來過濾假新聞,Facebook、Google也建立通報平台,藉此減少假新聞散佈,不過仍然不夠。

為了打擊假新聞,2017年6月,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投票通過《社交網路強制法》(Network Enforcement Law),規定擁有超過2百萬德國人註冊的大型社群網站,像是Facebook和Twitter,必須在接受到使用者通報後的24小時內,撤除「明顯」違反德國刑法的仇恨言論,而對於假新聞或是「較不明顯」、「有爭議」的仇恨言論,社群媒體公司有7天的時間可以決定是否要移除該貼文。

馬來西亞下議院4月2日通過2018年《反假新聞法案》,新法案規定,在知情下製造、提供、出版、印刷、發布、轉發或散播假新聞,違法者將罰款最高達50萬令吉(約新台幣373萬元),可能被判入獄六年,或兩者兼施,這項法案被視為當時的總理納吉,用來平息政治異議的一種方式。

不過法案通過後、馬來西亞新產生的總理馬哈迪仍不打算廢除這項法案:「雖然我們支持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概念,但這些都是有限制的。」馬哈迪告訴《美聯社》,「如果任何人故意試圖造成混亂,他們將不得不面對法律。」

而鄰國新加坡也醞釀制訂反假新聞法,在今年3月舉辦一場公聽會,邀請包括臉書、Google及推特等網路公司代表參與,業者都認為不應再制訂限制性的法律。

路透社》報導,臉書代表指出,新加坡已經有法令來限制仇恨言論、毁謗及假新聞散佈,不需要再額外制訂專法。法律及規範只會阻礙臉書及其他線上平台透過創新技術及消費者溝通來解決這些問題。推特代表也認為,言論真實與否不應由單一公司、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來決定。

Google則在文件中列舉英、法、義大利等國經驗顯示,錯誤資訊是存在已久的問題,並不是現在才有,因此從教育著手,教導民眾如何辨別假新聞,並提供實用、好用的工具,以及倡議高品質新聞,才是防堵假新聞之害的有效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