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養脈輪的季節性飲食:一覽阿優吠陀傳統中的食物

滋養脈輪的季節性飲食:一覽阿優吠陀傳統中的食物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精微體療癒指南》是學習能量療法的實用寶典,以《精微體:人體能量解剖全書》百科全書般的能量知識為基礎,教你如何有效運用精微能量療法。

文:辛蒂・戴爾(Cyndi Dale)

瑜伽行者的食物:一覽阿優吠陀傳統中的食物

在阿優吠陀(Ayurveda)療法中,最好的飲食方式與照料情緒的方式取決於你的體質。而體質則取決於不同元素、生理及心理屬性。三種體質的基本原則如下:

風性體質(Vayu,亦名為vata):屬於脈動的原則,主要負責神經系統,由風和乙太組成。風型人:高瘦體型、多話、心思易變,膚色偏土色、毛髮茂密、喜歡吃辣和油膩的食物、易便秘、喜歡旅行、享受生命、淺眠。

膽汁體質(Pitta):屬於能量的原則,負責管理膽、新陳代謝系統,由火和水組成。膽汁型人:中等體型、多汗、膚色粉嫩、早禿、沒耐心、非常多話、喜歡吃喝、勇敢、有雄心抱負、睡眠正常。

黏液體質(Kapha):屬於體液的原則,負責處理黏液—痰或排泄系統,由水和土組成。黏液型人:矮胖體型、多汗、膚色偏白、心智穩定、安靜、胃口正常、容易口渴、時常休息、熟睡。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屬於哪一種體質,請閱讀下列針對每種體質的失衡與平衡的描述,想一想,哪種描述最符合你的情況?

風性體質

擁有這種體質的人一旦處於平衡狀態,就會精力充沛、充滿生氣、熱情洋溢、心智清明警覺、靈活應變、興高采烈、想像力豐富、善解人意、十分健談、反應迅速。一旦失衡,他們就會坐立不安、心緒不寧、焦慮或擔憂、淺眠、容易讓自己過度操勞、疲倦不堪、便祕、體重過輕。

膽汁體質

擁有這種體質的人一旦處於平衡狀態,就會溫暖親切、很有愛心、心滿意足、享受挑戰、消化能力強、容光煥發、注意力集中、表達能力清楚準確、勇敢無畏、靈敏機智、聰明過人。一旦失衡,他們就會成為嚴厲的完美主義者,老是感到沮喪、生氣、易怒與沒有耐心;患有皮疹、少年白或早禿。

黏液體質

擁有這種體質的人一旦處於平衡狀態,就會深情款款、富有同情心、耐心十足、寬宏大量、情緒穩定、輕鬆自在、動作慢、很有條理、性情沉穩、樂觀正面、擁有好回憶、耐力十足、自然的抗病能力。一旦失衡,他們往往就會沾沾自喜、沉悶乏味、無精打采、占有欲強、過度黏人、體重超重、油性皮膚、容易過敏、消化緩慢、老是睡過頭。

依照你的基本體質評估,你可以閱讀以下內容,了解哪些食物可以撫慰你的體質、以及季節性飲食與阿優吠陀六種味道的重要性,看看現在你的飲食中是否可以改變一、兩件事物,藉此恢復能量的平衡。而且,當你行動的時候,要記得聆聽直覺的細語。

撫慰不同體質的食物

風性體質:偏好較濃郁的溫熱食物,例如野米濃湯或麥片牛奶粥;所有的油;鹹、酸、甜的味道;撫慰人心、讓人滿足的食物。需要避免的食物是紅肉、玉米和黑麥。最好也少吃一些澀味的水果,例如石榴、梨子、小紅莓和蘋果(不過,把這些水果拿來煮,效果會很好)。

膽汁體質:選擇冰或溫的食物,避免熱氣騰騰的食物;可吃稍微濃郁的食物;苦味、甜味和澀味。不要攝取太多脂肪和油脂,試著避免太鹹和太酸的食物,例如醃漬食品和酸奶油。有澀澀的綠葉蔬菜的涼爽沙拉, 是平衡過度活躍的膽汁體質的絕佳選擇。冷麥片牛奶、肉桂吐司和蘋果汁是最完美的早餐組合。

黏液體質:選擇溫熱的清淡飲食,烹煮時不要加太多水。在食物中增加苦味(生菜和其他綠葉蔬菜)、辛香味(香草和香料)與澀味(蘋果、石榴、小紅苺、梨子和豆莢),即使無法在所有飲食中都加入這些味道,至少盡量在大部分的食物中加進去。只能加最少量的奶油、油和糖。吃辛辣的食物將促進消化功能,讓身體溫暖起來。避免攝取所有的糖,只有未經加工的蜂蜜例外,這很難,我知道,但還是要努力。

食物的心理信息

食物

信念或信息

酥脆的食物

生氣會惹麻煩。

如果有人生我的氣,代表他們不愛我。

很鹹的食物

充滿活力或熱情會很危險。

與眾不同會受到排拒。

女孩不會冒險。

冒險很不安全。

高麩質或全麥食品

沒有人會為我提供真正需要的東西。

這個世界並不安全。

我不能仰賴別人提供愛或撫慰,只能靠自己。

為自己找樂子並不妥(這是邪惡之事)。

我不配開心。

乳製品(奶類、冰淇淋、含脂起士)

我不討人喜歡。

沒有人會愛上真實的我。

愛是有條件的。

巧克力

性是不好的事。

我的性欲很危險。

酒類

如果我展現真正的自己,別人就會傷害我。

沒有人會接受真正的我。

玉米

成功導致驕傲。

我是失敗者。

我永遠不會成功。

高脂肪食物

我是個壞人。

我不配得到任何好東西。

我不值得被愛。

阿優吠陀的季節性飲食

阿優吠陀系統把一年分為六季,而非四季,並針對每一季建議有益健康與快樂的一般食物與活動。

  • 三月—四月(Vasanta-ritu):春季。飲食清淡,睡得少。
  • 五月—六月(Grishma-ritu):夏季。飲食清淡,喝涼飲。
  • 七月—八月(Varsha-ritu):雨季。增加胃口、吃熱食。
  • 九月—十月(Sharad-ritu): 短夏。攝取涼食、甜食和澀味(收斂性質) 的食物。
  • 十一月—十二月(Hemanta-ritu):冬天。多吃、多運動。
  • 一月—二月(Shishira-ritu): 寒冬。正如冬天一樣,要多吃多運動,花時間自我反省。

滋養脈輪的飲食

脈輪

燃料

靈性信息

1

紅色食物,例如肉類、甜菜、葡萄、草莓和櫻桃。

你值得活下來、安全無虞、強健和熱情洋溢。

2

橘色食物,例如山藥、鮭魚、地瓜、木瓜和小麥。

你的感覺是好的、充滿渴望與令人嚮往。

3

黃色食物,尤其是玉米,也包括葡萄柚和南瓜。

你值得成功。你聰穎過人。你可以學會需要知道的一切。

4

綠色食物,例如蔬菜和調味醬。

你是被愛的, 而且討人喜歡。你值得擁有健全的人際關係。

5

藍色食物,例如莓果類,以及所有刺激嘴巴的辛香料。

你可以誠信待人。你可以展現你的需求。溝通是安全的。

6

紫色食物,例如葡萄,以及誘發幻覺的物質,比方酒、香菸和有機可可。

你的本性如實受到接納。你是按照造物主的形象創造出來的。你值得做出有益的選擇。

7

白色食物,例如防風草、白蘆筍和魚; 儀式用的物質,例如苦艾(用來釀製苦艾酒)、卡瓦樹根(kava)、鼠尾草、紅酒和麵包(在聖餐中使用);神聖藥草,包括鼠尾草和香茅(lemongrass)。

你擁有獨特的命運。你與神連結。世上有一種神聖的命運。

8

黑色食物(碳基),例如酒、咖啡、白麵粉和糖;意義重大的前世食物(這些食物往往會引發問題);還有膠質銀(colloidal silver)。

你可以從過去獲得指引與力量。你值得擺脫過去的束縛。你可以選擇嶄新的未來。

9

膠態金(Colloidal gold)、蜂花粉、蜂蜜;還有象徵你靈魂的食物。

你生來就該成就一番偉業。

10

大地食物:堅果、穀類、馬鈴薯、香草、水。

你的身體是神與大自然的交會點。

11

振動物質,例如順勢療法酊劑、茶和受過賜福的聖水。

負面可以轉變成正面。

12

礦物質與維他命;對你獨特生理有益的物質。

你是完整的人類且完全神聖。

味道,或六種滋味

正如傳統中醫一樣,飲食也是阿優吠陀系統中最重要的要素,而且食物和我們內在與周遭的自然元素密切連結。阿優吠陀美好的神奇力量包含適當地結合、避免或增加不同性質的食物與香料。在阿優吠陀系統的六種基本味道中呈現了這些性質:

  • 甜:增加土和水元素。功效是滋養、冷卻和溼潤;常見於米、麥和糖中。
  • 酸:增加土和火元素。功效是加溫和添加油脂;常見於酸的水果。
  • 鹹:增加水和火元素。功效是溶解、軟化和刺激;常見於所有的鹽。
  • 苦:增加風和乙太元素。功效是冷卻、乾燥和淨化;常見於綠色蔬菜和薑黃、北美黃蓮(goldenseal)等香料。
  • 辛:增加風和火元素。功效是暖化、乾燥和刺激。常見於薑和芥末。
  • 澀:增加風和土元素。功效是冷卻和乾燥;常見於蜂蜜、奶油、石榴和薑黃等香料(也屬於苦味)。

味道療癒

味道

增加的元素

對身體的功效

在哪些食物可找到

土和水

滋養、冷卻和溼潤

米、麥、糖和根莖類蔬菜

土和火

加溫和添加油脂

酸的水果

水和火

溶解、軟化和刺激

風和乙太

冷卻、乾燥和淨化

綠色蔬菜和薑黃、北美黃蓮等香料

風和火

暖化、乾燥和刺激

薑、芥末和辣椒

風和土

冷卻和乾燥

蜂蜜、奶油、豆莢、石榴和薑黃等香料

傳統中醫的食物與情緒:舒緩心神的五行方法

傳統中醫認為,食物有五種基本味道,為了調整身體,通常可以利用這五種味道,將情緒轉變成火。食物也可以用來提升與促進重要的情緒,像是減少令人不安的情緒,並安撫太過激動的情緒等。將這五種味道整合到你的飲食中,可以促進氣(亦即重要的生命力)的自由流動,有益於安神、養神(靈性與心靈)。

從西方的觀點來看,加強所謂「負面情緒」,例如怒氣、憂慮、悲傷或恐懼,或降低看似正面的喜悅情緒,似乎令人困惑不解。但從東方的觀點來看,認為所有情緒都是面對刺激的正常反應,屬於心理健康的反應,前提是這些情緒都在控制中,而且保持平衡。任何情緒過多或過少,尤其是長時間維持同樣的情緒,都會對內臟與經絡造成病理損傷。

舉例來說,過度喜悅會導致精神渙散,引發焦慮。這種喜悅並非那種帶來深刻滿足與平靜的情緒,而是會讓人興奮過頭與活動過度。缺少怒氣,我們的氣就無法提升,我們可能會沒辦法為別人或自己挺身而出。但如果我們太憤怒,就會變得暴力與殘酷。如果我們過度憂慮,就可能錯過生命中的重要事物;我們將不會主動接觸別人。太過憂慮會帶來絕望與虛弱。悲傷則幫助我們感受到愛;如果沒有失落感,我們就只會感受到淺淺的愛。然而,悲傷過度將導致肝腸寸斷,耗盡心神。恐懼會導致氣的減弱,能幫助我們放棄成見,觀察評估眼前情況。但如果太害怕,我們就會精神渙散,無法正確思考或行動。

正如你所見,當所有情緒都相等,而且容易受到影響時,每一種情緒都很重要。

味道

加強的經絡

引發的情緒

減少的情緒

酸味

肝經與膽經

憤怒

思緒太多

苦味

心經與小腸經

喜悅

悲傷與憂慮

甜味

脾經與胃經

思慮

恐懼與震驚

辛味

肺經與大腸經

憂慮與悲傷

憤怒

鹹味

腎經與膀胱經

恐懼與驚嚇

喜悅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精微體療癒指南》,心靈工坊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辛蒂・戴爾(Cyndi Dale)
譯者:沈維君
繪者:理察.惠爾曼(Richard Wehrman)

  • 能量療法最佳使用指南
  • 親切易懂,迅速上手
  • 每個人都可以是能量療癒師

《精微體療癒指南》是學習能量療法的實用寶典,以《精微體:人體能量解剖全書》百科全書般的能量知識為基礎,教你如何有效運用精微能量療法。

每個人都擁有能量、且有能力運用能量,因此都能學習精微能量療法,療癒自己,也療癒別人。
《精微體療癒指南》指出,「治療」(cure)著重於根除病症,而「療癒」(heal)的重點卻是幫助一個人維持與生俱來的完整狀態。能量療癒師的使命,便是讓人回到完整與平衡。

本書第一部寫給準備接受能量療法的人們,建立能量療法的基礎觀念。包含如何感覺到精微能量、什麼是能量場,以及主要的能量療法傳統:脈輪、經絡、穴道、五行、精氣神等。

第二部則寫給想要成為能量療癒師的人。在成為能量療癒師,迎接個案之前,必須慎重地準備自己。從檢查自己的意圖、練習使用四種直覺、釐清能量界線、設定療癒目標,到各種實務建議,如療癒空間的布置、療癒者的守則、工作備忘錄等,都有詳盡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