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中國的「對照組」,台灣必須走出自己的發展路徑

身為中國的「對照組」,台灣必須走出自己的發展路徑
Photo Credit:RT/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個著重強人政治的威權保守政治體制、「由上而下」或是「強國家弱社會」的秩序,才是符合中國國情與未來發展中國家的典範,與台灣所強調憲政主義下的有限政府、人權保障、注重多元開放價值的文化截然不同。

北京的思維很簡單,這是對西方普世價值的反噬,更是與台灣競爭現代性的話語詮釋權;兩岸不僅存有制度之別,更是話語權之爭。在北京眼中,一個著重強人政治的威權保守政治體制、經濟增長甚於社會合理分配、著重規範性價值與社會控制、強調國族主義的情感動員並以其為中心的「新朝貢體制」的國際體系,這種「由上而下」或是「強國家弱社會」的秩序,才是符合中國國情與未來發展中國家的典範。這與台灣所強調憲政主義下的有限政府、強化人權的保障、平衡經濟發展與社會分配的衝突、注重多元開放的價值文化、重建公民國族主義截然不同。

RTS1IZ4T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直白說,北京正在重新強化「傳統中國中心」的象徵,主要的手段就是經濟實力以及族主義的動員,要營造中國時代的普遍性,唯一最大的挑戰與對照組就是台灣的歷史、制度與價值的客觀與事實存在。因為台灣在近代歷史上的現代化過程、對於中華文化的延續再現的努力、多元開放的社會價值以及政治經濟制度都是共產中國始終「缺席」或是「殘缺」的,台灣理當務實智慧運用自身的軟實力,走出「中國中心」的桎梏並建立自身的高度。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彭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