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慕課「學習長」的口袋書單,五本書擴大你的思考維度

慕課「學習長」的口袋書單,五本書擴大你的思考維度
Photo Credit: 生鮮時書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還記得常常出現在不見面讀書會、和鮪魚一起分享各種想法的神秘嘉賓嗎?他是慕課的共同創辦人阿康,不過與他見面時,名片上職稱卻寫著「學習長」。阿康閱讀領域十分廣泛,我想你會很好奇,除了不見面讀書會上分享的書外,阿康平常口袋書單有哪些。

文:張軒綾

還記得常常出現在不見面讀書會、和鮪魚一起分享各種想法的神秘嘉賓嗎?他是慕課的共同創辦人阿康,不過與他見面時,名片上職稱卻寫著「學習長」。

他說這名稱靈感來自矽谷公司,學習長除了傳統人資要做的教育訓練,也管理公司知識資產。而慕課及自己的目標就是想成為客戶公司的學習長,因此掛上這個職稱。

他也笑說,很多人會問他:「難道你是負責學習的嗎?」這個職稱作為公關介紹有很好的效果。

因為所屬產業變動很快,阿康也常在做新的嘗試,比起相對便宜的書籍,他看好知識節目或是付費的知識內容,思考如何提升這些內容或資訊的價值。

閱讀對他來說已是生活一部分,早期看書都是為了功利或娛樂的理由,因為考試或因為不想考試而去讀;但現在覺得閱讀是日常就在做的事情,不會覺得這件事情是困難而又必須要去做的。現在看一些其他人覺得很難的書,已經如看小說般輕鬆。

成年後的學習還是要有點功利目的好,因為時間沒這麼多,讀的東西最好還是要能解決生活或工作上的問題。

阿康從中學開始大量閱讀課外書,以日本推理小說和私小說為主。學生時期念工科學校,都沒有人要去圖書館看那些書,借書時就會想像村上春樹的書會像《情書》裡一樣,字卡上都是自己的名字。

出社會前他開始看商務、財務金融相關的書,也對人類如何面對風險這個主題很感興趣,從求神問卜到統計分析方法,拉長時間來看,人類面對風險的想法也一直在變。在投資理財、買財務產品時,看這些書可以訓練自己的思考方式。

最近也會讀認知科學、腦神經科學的書,例如人們在思考事情時會陷入什麼偏誤,在溝通時會練習有意識地避免自己犯下這些偏誤。

阿康閱讀領域十分廣泛,我想你會很好奇,除了不見面讀書會上分享的書外,阿康平常口袋書單有哪些:

《躍遷》

getImage-2
Photo Credit: 平安文化

躍遷》的背景是在中國,在一個如此快速變動的時代,人人都想要致富的渴望,覺得充滿無限可能。但在充滿競爭的氣氛下,人們也出現生存焦慮,怕跟不上而很更加勤奮努力。

這本書便是在談有些時候不是你不夠努力或不夠勤奮,是你的方法不對。這裡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個方法是怎麼選擇或思考這件事情,因為有些時候選對了比你認真做還重要。

書裡提到一個人想要快速成長,特別是面對這樣的時代的時候,你該怎麼做選擇?舉例來說,其中一個觀念是槓桿,找到一個支點,就可以用最小力氣換到最大成果。

書中還列了其他各式各樣你可以做的方法,在變動很大、但成功機率越來越小的世界,這本書很適合作為個人成長類書籍。

雖然背景寫的是中國,但台灣有一部分也面臨了同樣的狀況,例如現今台灣的年輕人仍然處於生存焦慮,因此也很適合台灣人閱讀。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這本書算是幻想小說,故事敘述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主角腦中虛擬的世界,也是村上早期投入很大心力的長篇小說,少數用兩個主線書寫的故事。

這是一本令阿康印象深刻的書,因為他是在921大地震的時候讀完的。雖然書裡面的情境其實跟地震沒什麼關係,也不太記得詳細的情節,但這故事就像小時候看的童話,能夠讓人沉迷進去。

阿康是南投人,在地震完後大家只能露宿街頭,這本書當時能夠讓他暫時逃離現實生活中的恐懼,暫時地躲在那個異想世界裡。

《機會效應》

getImage-3
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

這本書的作者是編輯記者出身,很會寫故事,特別的是除了挖掘這些人物的故事外,也會結合自己的觀點。

閱讀後阿康最大的收穫是,這本書不斷地強調「偶然」,書中提到,很多事是無法控制的,人們面對這些事會產生兩種結果:焦慮或認同。

焦慮讓人想要築高牆,把所有東西都封起來,不願面對或認同。但其實這些無法控制的事才是常態,我們該培養認同的心態。

阿康本來習慣去掌握所有事,不會傾向「認同」,一開始要調適很痛苦。但透過閱讀的累積讓自己重新思考,靠著理性的力量去習慣並調整自己的心態。

在了解這件事後,可以更進一步地主動去挖掘或碰到偶然,去擁抱它們就能得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當然,前提是你要先相信有這麼一回事,你才會去做。

《活出意義來》

getImage-4
Photo Credit: 光啟文化

在集中營中,曾有謠傳說到聖誕節一切都會沒事,但真正到了卻什麼都沒發生,反而讓人們更痛苦,甚至崩潰。

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一名猶太人,曾在集中營擔任醫生,他在工作過程中看到了許多關於上述的事件,除了內心的掙扎外,也活在一個隨時都會死亡的環境。

本書帶我們探討人們沒有希望時,到底要怎麼過、怎麼選擇?

作者從集中營活下來後,重新思考這件事情,發現「意義」是最重要的。就算在沒有選擇時,人還有自由決定自己怎麼看待這件事情,這是沒有人可以剝奪的。

阿康說,自己比較悲觀看待人生,所以看到作者在如此絕望情況下,可以得出那樣的結論時感觸很深。

在面對人生困境時,你有能力去選擇你怎麼面對它,你的態度是可以轉的。體會了這個道理,讓作者發展出一套「意義治療法」,帶你重新講故事、重新去挖掘,讓你思考如何重新解讀人生。

《名叫海賊的男人》

getImage-5
Photo Credit: 春天出版

這是一本真人真事改編的書,也被改編成電影。是石油公司「出光興產」創辦人——出光佐三的商戰小說

書中的主角國岡鐵造,並不是姦淫擄掠的海賊,而是因為創業初期他總是搭著小船直接去販賣石油,破壞其他人的交易市場,因而被稱為海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