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與反思:回應陳玉敏〈夾娃娃機夾活龍蝦?〉一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筆者想要對於陳玉敏的道德論證提出兩個層面的疑慮,以小層面而言:就論證的前提觀之,以「感受痛苦」作為建構起人類考量動物的充分條件,是否會有仍待商榷之處?;就大層面而言:從動物科學的進路來談動物福利的問題,在動物倫理學上如何站得住腳?
數日前新聞報導,台南有業者在夾娃娃機的機台內放入活生生的小龍蝦供民眾投幣抓取。有民眾向台南動保處檢舉「虐待動物」,不過動保處人員表示龍蝦不屬於脊椎動物,不在《動保法》管轄範圍內。
針對此一攸關生命倫理的社會新聞,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在《天下獨立評論》發表〈夾娃娃機夾活龍蝦?牠可以吃,不代表牠可以被戲謔虐待!〉一文,並且在結論處表示:「對於被迫犧牲生命以滋養人類健康的動物,人類能否懷抱感恩與尊重?這無關吃素或吃肉?這該是一個重視人格發展教育的社會該學習並重視的事。所以,在台灣動保法律尚無法完備的狀況下,讓我們學習尊重生命,抵制這種對動物施加『不必要的戲謔與痛苦』的娛樂好嗎?」
陳玉敏先是透過科學的實證研究,證明就算龍蝦不具有與人類相似的中樞神經,但是作為甲殼類動物的龍蝦全身佈滿了痛覺受器,以及他們具有能感受威脅和痛楚的能力,甚至甲殼類動物感受痛苦的方式與脊椎動物相同,亦會透過學習來逃避傷害,而陳玉敏更引用最近網路上瘋傳之一部「龍蝦會斷螯求生」的影片來證明前述之可靠性;此後,陳玉敏更援引古生物學的知名假說來企圖隱隱指向一個未竟之主張:所有陸地上的動物都是從水底演化而來的,所以就算龍蝦進不了人類的道德社群,但是站在演化學的角度來說,人類與龍蝦具有一定程度的延續關聯,那麼就應該予以道德考慮。
最後,陳玉敏依據上述二者來試圖證成其關懷動物可能是站在效益主義倫理學的立場,因此引用了英國哲學家邊沁的說法做為其根本立場之辯護:「問題不在於動物能否理性思考、也不在於牠們能否說話,而在於牠們能不能感受痛苦。」並且於文末指出「減少痛苦」應當作為動物福利科學所應當努力的範疇。
依據陳玉敏的文章,筆者嘗試用以下論證做出整理:
- 大前提:凡擁有與脊椎動物相同的感受痛苦能力的非脊椎動物,則應該給予減少痛苦的道德考量。
- 小前提:甲殼類動物也擁有與脊椎動物一樣的感受痛苦的能力,且龍蝦屬於甲殼類動物。
- 結論:在道德考量上應該減少龍蝦的痛苦。
接著,筆者遵循肯定前件的MP論理規則(P→Q);P├ Q,嘗試證明此一論證為有效論證(valid argument):凡擁有與脊椎動物相同的感受痛苦能力的非脊椎動物,則應該給予減少痛苦的道德考量。甲殼類動物也擁有與脊椎動物一樣的感受痛苦的能力,且龍蝦屬於甲殼類動物此一特殊小前提為真且同時被大前提所蘊含,因此,在道德考量上應該減少龍蝦的痛苦。
然而,筆者想要對於陳玉敏的道德論證提出兩個層面的疑慮,以小層面而言:就論證的前提觀之,以「感受痛苦」作為建構起人類考量動物的充分條件,是否會有仍待商榷之處?;就大層面而言:從動物科學的進路來談動物福利的問題,在動物倫理學上如何站得住腳?
甲殼類動物與脊椎動物感受到痛苦的方式真的相同?
我們能透過「動物會學習躲避傷害」而作為動物福利的判準嗎?
首先,從小層面的問題觀之,陳玉敏在文章中指出:「科學家更發現甲殼類感受到痛苦的方式與脊椎動物相同,牠們會透過學習來逃避傷害。」——此短短一句話可能會觸犯兩項問題。
任教於美國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解剖與結構生物學系教授Terence P. Ma,他在一篇論文中指出(註1),以「避免痛苦」作為如何考慮動物權益的倫理學沒有考慮到人類與非人類動物爾者之間的根本範疇,即生命的「本性」(nature)和「素質」(quality of life),也就是即便人和動物在遭受有害事件時都會反應出類似的特徵,但在意義上卻是天差地遠;他認為我們不能混淆了感到疼痛(pain)和感到痛苦(suffering)二者在含義之間的差別,前者被看成是後者的來源,疼痛是感覺、解釋和調節疼痛反應的過程,後者則是一種特定的不幸狀態,痛苦是由一個人的完整性、內在統一性或者總體性的喪失所導致的,而人類與動物對於疼痛或痛苦的理解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不宜將脊椎動物和龍蝦的痛苦相比擬,例如猩猩、豬、狗、貓、牛等脊椎動物在遭受疼痛的時候,其心靈層面對於此一痛苦的理解,肯定與螃蟹、龍蝦、藤壺乃至魚蝨,在理解能力此一向度上必定截然不同——明顯地,倘若透過論證部分甲殼類動物在感受能力上與部分脊椎動物相同,無疑是對於「相同」(the same)此一日常語言歧義上所造成的混淆,恐有藉著「人類與龍蝦同樣都會感受痛苦」作出偷換概念之嫌,因此這可能成為了陳玉敏在文章後面下了「牠們也會感覺痛和恐懼,就像你我一樣」此一小標之緣故。
以及,倘若我們透過「動物會透過學習來逃避傷害」此一自然天性作為替動物辯護的理由,那麼明顯地沒有考量到動物的天性也會有所謂的「適應性偏好」(adaptive preferences);換句話說,動物們會因為自身的痛苦遭遇而預見未來生活會變得更差,可能會逐漸順服以適應充滿困境的生活水平。美國動物心理學家Martin E. Seligman進行了一個電擊狗兒的實驗,內容概述為測試150隻狗兒被電擊時是否會有反抗的意志、以及牠們能否透過經驗歸納而習得躲避電擊的能力,最後約有三分之二的狗兒確實在最後放棄了掙扎,並任由實驗人員及受電流所宰割。(註2)
因為實驗環境的設定,在心理狀態上學習到無助(helplessness)的動物,會很難學會如何再次進行自願性的活動,即便是他們曾經真的保有某種自然狀態下的天性,但已經習慣於被囚禁的生物,將會失去其自由之身時的自然天性。不論是對人類還是對動物而言,只要將所有這些不正常的偏好加總在一起,並且保留那些不正義的背景環境下所造成的後天偏好,那麼就可以將牠們所遭受到的不正義現狀保留下來。職是之故,如果我們透過判定動物是否會透過學習來躲避傷害,那麼受到適應性偏好所影響的的龍蝦將會被動物福利所忽略,而這正是以偏好效益主義(preference utilitarianism)的思維盲區之所在。
能用古生物學和生物科學,作為「不應該虐待龍蝦」此一道德前提的基礎嗎?
Tags: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史上最輕盈腳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adidas推出Ultraboost系列優勢大成之作──Ultraboost Light,以史上最輕的腳感為靈感,傳遞極致(ULTRA)舒適的理念,提供能量回饋的舒適感受。
在口罩禁令正式放寬的後疫情時代,對於喜歡運動的人而言,一雙舒適美觀的運動鞋絕對是生活中的必備單品。不過,想要找到一雙簡約、有型又兼具功能性的運動跑鞋,卻沒有想像中容易。巧的是,近期adidas為慶祝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推出一雙無論外觀還是性能都堪稱年度經典的鞋款──Ultraboost Light。

十年淬鍊,成就史上最輕盈腳感
進入正題之前,我們不能忽略adidas獨創的BOOST科技,這個為全球運動跑鞋中底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經典跑鞋系列「Ultraboost」一次又一次迭代的蛻變過程。
十年前,adidas以發泡微球與TPU材料合成的創新技術,開發出一顆顆外型近似爆米香的科技材質「BOOST」;經由特殊熱壓技術處理後,一顆顆橢圓討喜的BOOST聚合成特殊的能量膠囊的中底材質,當足部一觸地,數百顆BOOST能量膠囊立即引爆能量, 賦予了跑鞋前所未見的回彈腳感。
- 2013年,首款Boost科技跑鞋「Energy Boost」問世。革命性的科技材質「BOOST」一推出,連帶影響了整體製鞋產業製作工藝的轉變,讓這「能量膠囊」材質在極短的時間內掀起中底革命。
- 2015年,adidas引入Primeknit針織鞋面技術,打造出流線型跑鞋外觀;其中以Ultraboost OG/Ultraboost Triple White為代表,簡約百搭的前衛外型也在當時掀起一波跑鞋熱潮,更有好萊塢大明星愛穿加持。
- 2016年,Ultraboost首次結合「Continental ™馬牌橡膠大底」,搭配鞋領編織技術的更新,讓Ultraboost倚靠著「抓地力」、「耐磨性」及穿戴時的「完整包覆性」再次攀上跑鞋顛峰。
- 2019年,「Primeknit 360度針織鞋面」及「Torsion Spring創新抗扭轉系統」兩大創新技術賦予跑者更完整的包覆與支撐,讓Ultraboost再次迎來足部腳感的全方位進化。
- 2021年,BOOST技術又迎來巨大突破,中底顆粒含量增幅26%,結合最新L.E.P.抗扭轉系統給予使用者超勁感受,又一次顛覆了跑者對彈性能量的想像。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永續減碳更環保、輕量30%更舒適
歷經十年淬鍊,adidas始終站在時代尖端創造又突破,一步一步推進跑鞋科技的歷史足跡,成就無數年度潮流經典──2023年Ultraboost革命進化,史上最輕、最環保的Ultraboost Light問世。

要被譽為潮流經典跑鞋,俐落百搭的外觀、舒適耐穿的實用性缺一不可。首先,觀察成鞋的基礎科技及數據表現:Ultraboost Light使用了比過去BOOST顆粒輕量30%的「Light BOOST」顆粒製成跑鞋中底,不只將鞋全重降低近10%(尺寸UK8.5 Ultraboost 22-333g;Ultraboost Light 299g),回彈性能也增加4%,並較前代減少整整10%的碳足跡。這些數字不只意味著BOOST科技再上一層樓,更體現了adidas的品牌永續價值,為Ultraboost Light的「Light」賦予了低碳永續的特殊意義。
接著回到大家最關心的舒適度與實用性。這次adidas特意針對過去Ultraboost系列跑鞋的缺點進行優化,鞋面選擇延展性佳、透氣的Primeknit+針織網布,加強編織結構的支撐性、提升鞋面彈性,讓跑步時腳部能夠伸展,如襪子般易穿脫而不壓腳背;而Ultraboost系列一貫使用的Continental™馬牌輪胎大底也依然保留,但特別的是,adidas這次透過左右豆莢式的排列,提供多方向抓地性、減輕穿著負擔;L.E.P抗扭系統也全面更新,從X型換成U型片,提供鞋身更好的穩定度及回彈性能。
最後,我們來看看它的外觀及配色。這次的Ultraboost Light鞋身承繼過去幾代Ultraboost白底的簡約風格,配上鮮明的橘紅色及淡藍色兩色線條點綴,搭著側面顯眼的三條黑線,整體外觀十分出色,搭配日常穿搭也非常適合。由船隻圓潤身形發想設計的中底線條也加強整體鞋身的協調感,強調出單品的存在感與圓融百搭的特質。

一代經典Ultraboost Light,年度必備的風格單品
adidas推出的「Ultraboost Light」跑鞋新經典,它完美傳承BOOST科技極輕超彈的材質特色,又以船隻圓潤的幾何形狀設計,實現輕巧舒適的穿戴感受。無論外觀還是性能,Ultraboost Light絕對可以說是難得一遇的複合性單品,不管你是追求舒適腳感的運動愛好者、還是尋找蒐藏價值與穿搭單品的典藏主義者,都能在上腳後獲得最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