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路易十四》導讀:三百年來的政治,唯一的「真實」就是統治者的「虛飾」

《製作路易十四》導讀:三百年來的政治,唯一的「真實」就是統治者的「虛飾」
Photo Credit:Hyacinthe Rigaud@ Wiki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就某些方面來說,路易十四造神運動的功夫,比現今的形象推銷來得更全面、更具特色,藉此去說服法國子民,相信他們的君主是多麼英明、神聖,多麼崇高、偉大和優美。

本書還從零星的紀錄、文件,以及公共場所的擺設,去掌握下層階級如何回應和接受,或排斥官方所製作的國王形象。至少,從這些少量但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裡,可以讓我們知道,當時的法國中下階級並不是那麼絕對地無知愚昧。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閱讀這本有關17世紀統治者如何製作公眾形以光耀其權力的個人化,說服欲說服的特定對象,並達到其終極目標:推銷一項從古到今人類社會政治市場都有的產品──統治者──還真有點感慨。我很同意作者在文末所寫的那句話,「17世紀君主和20世紀領導人間的對比,並非虛飾與真實間的對比,只是兩種不同風格的虛飾之間的對比。」

三百年來的人間世政治,唯一「真實」的恐怕就是統治者的「虛飾」。

相關書摘 ▶《製作路易十四》:御觸的奇蹟?「國王觸摸你,上帝治療你」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製作路易十四:從藝術作品、紀念章、機密文件等檔案,窺看統治者的權利與權力》,麥田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彼得.柏克(Peter Burke)
譯者:許綬南

在位72年的國王,在各種包裝下與真實的他又有何差距?
戴假髪、披斗篷、穿高跟鞋的路易十四,真的比較有氣勢?
被「製作」出來的路易十四,與今日政治人物相比又有何不同?

「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國王的威嚴是由假髮、高跟鞋和斗篷等等所組成的……而我們所崇拜的諸神,其實是理髮師與鞋匠製作出來的。」社會學家高夫曼曾經指出,就某方面而言,我們都是人造的,位高權重的國家領袖更是如此。本書著力於路易十四公眾形象的製作、傳播與接受過程的歷史。在凡爾賽宮舞臺中央,路易十四壯麗恢弘的演出即為一耀眼成功的人造典範。

作者旁徵博採當時再現路易十四的檔案──油畫、版畫、雕刻、文學、紀念章、戲劇、芭蕾、歌劇等──全面論述17世紀的形象製造者如何推銷路易十四,如何以意識形態、宣傳廣告、操控民意來包裝君王,清晰呈現權力與藝術的互動關係。

從無所不知、戰無不勝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到今日各國領袖如何經營個人魅力和外在形象。網際網路及傳媒發達的今日,政治人物的頻繁造勢充斥於人們的生活之中,透過作者比較文化的精闢觀點,讀者定能對政治人物的媒體包裝機制有更深刻的解讀與省察。

製作路易十四
Photo Credit:麥田出版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