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隱私、民主、人權或言論自由,幾乎都是反義詞

「中國式」的隱私、民主、人權或言論自由,幾乎都是反義詞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我們思考關於民主、自由、人權、隱私等等議題時,出發點都是人性的尊嚴及平等。因為唯有傾聽人民的聲音,才能減少無謂虛華地浪費,唯有屏除族群的成見,才有真正互相包容的團結,唯有尊重彼此的意見互相協調,才能換得真正的長治久安。 

今天又看到一個新的詞,叫做「中國式的隱私」,意思是,中國人習慣了大家庭的生活,成員之間是沒有秘密的,所以中國人根本不在意隱私,他們在意的是生活的方便,因此,可以追蹤你行蹤跟金流的支付制度及面部辨識系統才會這麼發達。

對他們來說,方便比隱私更重要,中國式的隱私,就是沒有隱私。

這也不是他們第一次發明新名詞了,例如:

只允許一黨專政,要求人民相信政府會以民為主,這種一般我們叫做獨裁,但他們稱作「中國式的民主」。認為這種「民主」讓他們可以更有效率地發展,有效地讓全中國都富裕起來。對他們來說,效率比民主更重要

消滅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要求少數民族的命運要由全體國民決定,一般我們叫做種族滅絕,但他們稱作「中國式的人權」。認為這種「人權」可以幫助他們族群融合,使中國人可以更團結地一致對外。對他們來說,團結比人權更重要。

或是禁止所有威脅統治的批評,逮捕、監禁相關異議人士,一般我們叫做言論控管,但他們稱作「中國式的言論自由」。認為這種「言論自由」可以讓人民的思考更單純,可以更穩定地生活與發展。對他們來說,穩定比自由更重要

中國式的民主、人權或言論自由,幾乎都是這些名詞的反義詞。

如果你身邊有些長輩,一定聽過諸如:「台灣就是太民主、太自由、太在意人權那些有的沒的,所以發展才會比不上大陸。」之類的話,那麼,那些遠比台灣更民主自由且在意人權的,想必都是未開發國家?很顯然並不是這樣。

RTX3K78O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獨裁的效率,是建立在不顧人民意見的前提之下,那這樣的建設如何能符合人民需求?當民族的團結、治安的穩定,都是建立在暴力的壓迫之下,這樣的穩定及團結如何能長久?

當我們思考關於民主、自由、人權、隱私等等議題時,出發點都是人性的尊嚴及平等。這是中世紀以降人類得以快速發展的根本,因為唯有傾聽人民的聲音,才能減少無謂虛華地浪費;唯有屏除族群的成見,才有真正互相包容的團結;唯有尊重彼此的意見互相協調,才能換得真正的長治久安。

人類活過相信獨裁者聖明的年代、活過相信極權政府會沒有私心地為人民服務的年代,也活過草木皆兵、沒有隱私、人人都是監聽者的年代。而最後,這些年代都證明了當時的制度是失敗的,但卻仍然有人不斷地試圖複製那些失敗。中國這樣、即將建構面部辨識路燈的台北市也是這樣,他們企圖出賣人性的尊嚴,只為了換取一點點生活的便利或效率。作為最早擁有文字得以紀錄歷史的民族之一,對歷史的教訓,中國人不知為何卻始終學不會。

本文由林艾德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