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一):「馬雲背後的男人」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阿里巴巴是一個擁有電商、雲端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等服務的集團,其中電商服務佔了八成以上,只要他們有什麼新動作,整個電商市場都會跟著變動,能夠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和他們的創辦人馬雲非常有關係。
文:盧玟伶
創業期
相信大家對於阿里巴巴都不陌生吧!阿里巴巴是一個擁有電商、雲端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等服務的集團,其中電商服務佔了八成以上,只要他們有什麼新動作,整個電商市場都會跟著變動,能夠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和他們的創辦人馬雲非常有關係,這一週就讓我們來看看關於馬雲在創立阿里巴巴時的故事吧!
創辦人馬雲的三次創業經驗
- 海博翻譯社
馬雲原來是教英語和國際貿易的老師,1992年他發現杭州出現許多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業的外語翻譯人才,而當時杭州並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於是創立了海博翻譯社。剛開始翻譯社是入不敷出的,為了維持翻譯社能正常營運,馬雲還會批發襪子和鮮花等小商品去販賣,結果賣小東西的收入反而比翻譯高,即便如此,馬雲仍不想放棄海博翻譯社,終於在連三年虧損後開始獲利,當時馬雲留下來全職經營翻譯社一段時間,之後便開始了他的第二份創業。
- 中國黃頁
1995年是互聯網元年,對馬雲來說也是他轉折的一年,他在這一年因為一些機緣出國見識到了「互聯網」,他認為互聯網將會是未來影響世界的關鍵技術,因此決定要朝這方面創業,「中國黃頁」就這樣誕生了。中國黃頁中收集了大量公司的訊息,讓用戶尋找公司相關訊息時更方便,不過後來因為融資的關係,中國黃頁被杭州電信投資之後,馬雲便失去了主導權,最後決定離開中國黃頁。
- 外經貿部商務信息中心
1997年底馬雲率領八人團隊成立外經貿部商務信息中心,一年內替外經貿部完成許多任務,同時也認識了許多厲害的人,像是yahoo的創辦人楊致遠。但後來馬雲認為這不是他真正的志向所在,所以又再次選擇離開,回到杭州進行下一次的創業,阿里巴巴即將要誕生了。
在前三次的創業經驗中,馬雲漸漸累積出自己的一套經營哲學,也展現了他應對及利用媒體、公眾的天賦,還有身為敏銳的機會發現者的天賦,這些都為他未來的創業之路奠下良好的基礎。
阿里巴巴的創立背景與願景
1999年1月,馬雲在杭州湖畔花園找了一群人一起創立的阿里巴巴,當時他立下的願景是:「我們要辦一家B2B的電子商務公司,目標有三個:第一,要建立一家生存80年的公司;第二,要建設一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公司;第三,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他期望幫助中小企業在網路上發布訊息,促進海外交易。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蔡崇信
特別的是,阿里巴巴的合夥制度中,有兩個人是永久合夥人,一個是馬雲,另一個則是蔡崇信,蔡崇信甚至常被人說是「馬雲背後的男人」。那麼,蔡崇信到底是誰呢?
蔡崇信出生於一個台灣的律師世家,個性警慎嚴謹、話不多,但只要是決定要做的事情就會破釜沉舟、義無反顧。1995年5月是馬雲和蔡崇信的第一次見面,他們先是在西湖上划船聊天,後來馬雲帶他去了湖畔花園看看他的創業團隊,蔡崇信發現馬雲一直都是談論他偉大的願景,而不是商業模式,這對一個屢戰屢敗的企業家來說是非常難得的,讓蔡崇信動了想加入阿里巴巴創業的心。
當時的蔡崇信其實正在瑞典的Investor AB工作,年薪有70萬美元,而馬雲能付給他點薪水只有5,000元而已,但為了表達他想加入的決心,蔡崇信帶著懷孕的老婆來到杭州,表明想要加入阿里巴巴的創業團隊,這一切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讓馬雲等人都感到非常驚訝,最後蔡崇信當然是成功加入阿里巴巴了。
那,蔡崇信到底有多厲害呢?他豐富的經驗讓阿里巴巴迅速的進入正規化的運作軌道,像是替阿里巴巴確立了員工的持股制度、替阿里巴巴兩次上市操刀、他也幫馬雲進行了每一次的融資,在馬雲遲遲找不到人融資的時候,蔡崇信的人脈總能適時發揮效果,說他是阿里巴巴最稱職的CFO一點也不為過。
西湖論劍之後
阿里巴巴在2000年舉辦首屆西湖論劍,聚集互聯網界的商業和意見領袖討論業界重要議題,隨後便推出了兩項服務:「中國供應商」以及「誠信通」,中國供應商是阿里巴巴走向營利的重要一步,而誠信通則是成為未來阿里巴巴信用體系的雛型。
他們也利用「地推鐵軍」的方式,組織大量人員進行電話銷售和線下銷售,滲入所有消費者的生活裡,2013年之後阿里巴巴的B2B服務開始全面收費,每天的收入逐漸上升,就在此時,有一位強大的競爭對手──易趣進入了中國,造成阿里巴巴很大的威脅,就等到之後再向大家說明吧!
來看看阿里巴巴創業時期的SWOT。
SWOT
S | W |
|
|
O | T |
|
|
SWOT策略分析
SO增長策略 | ST多重經營策略 |
|
|
WO扭轉型策略 | WT防禦型策略 |
|
|
個人評論
馬雲不斷創業的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因為有了前三次的創業失敗經驗,他才可以更加瞭解自己想要替這個世界改變什麼,從失敗之中逐漸確定自己的核心原則,並且累積更多有用的人脈。我覺得馬雲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幸運也不怕失敗的人,他可以用很小的代價去獲得很大的經驗與智慧,為他之後的創業過程奠下良好的基礎。也因為他的理念非常堅定,並且擁有獨到的眼光,在創立阿里巴巴時成功吸引到蔡崇信來幫忙他,之後才得以在第四次創業時成功,成功改變了部分人們的生活。
參考資料
本文經Pocket Money口袋財經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百年汽車製造商憑什麼談環境永續?奧迪環境基金會與學生團隊跨界對談,共同為環境努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為百年汽車製造商,尤其是像奧迪這樣的大型領導企業,對環境的影響想必是不可忽視。既然如此,奧迪能怎麼做?又能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達成永續?
奧迪創新獎Audi Innovation Award (AIA)是奧迪自2018年起,為了尋找具有創意且能夠改善人們生活方式的新創團隊所舉辦。本屆奧迪創新獎更首度邀請學生團隊加入競賽,獲選的提案將能獲得獎學金。台灣福斯集團暨台灣奧迪總裁安薩瑞(Rahil Ansari)表示,今年奧迪以永續城市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台灣頂尖大學的學生團隊,各自提出他們對城市永續的創意想法,藉由與學生交流,更能為奧迪帶來新鮮氣息,以及充滿活力的新創氛圍。

台灣學生挑戰國際競賽,實踐想法超興奮
本屆的評審委員,也是奧迪環境基金會的資深顧問Matthias Rossmann博士指出,這個深具啟發性的獎項,不僅將德國、台灣的企業與人才匯聚在一起,為了追求一個有意義的共同目標,彼此分享、激盪,是一件相當令人感到興奮的事情;更希望透過學生們新穎的眼光,來點亮這個世界的多種可能。
在台灣的四個團隊中,包括了代表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的蘇姮侒、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的林芮伃、臺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的張培旺,以及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的林曜宇。張培旺靦腆地表示,在參加之前,其實並不知道AIA是一個什麼樣的競賽,所以做了很多事前的準備;在實際參加後,更是認同AIA的理念,很高興有機會可以把自己腦中的想法,化為現實可行的作法。而來自清大的蘇姮侒也有同樣的感受,能夠把所學變成所用,甚至更進一步的推展擴大,是這次參加活動最大的收穫。

刻寫在DNA中的新創力,轉化成永續科技的動能
針對本次競賽的主題「永續城市」,學生們最初的確感到有些困惑。作為百年汽車製造商,尤其是像奧迪這樣的大型領導企業,對環境的影響想必是不可忽視。既然如此,奧迪能怎麼做?又要用什麼樣的角度來談永續?Matthias Rossmann博士認為,事實上,這正是全球的汽車製造商所面臨的挑戰,而奧迪願意正面接受這樣的考驗,並且做出承諾。因此在2009年成立了奧迪環境基金會,就是希望借力使力,將與環境相關的問題,透過科技、技術的力量來解決。藉由解決這些全球性問題的過程中,奧迪環境基金會更期待引發每一位奧迪人對環境的熱情與認識。

Matthias Rossmann博士同時也分享了奧迪環境基金會所進行研發的兩個項目。首先是與德國柏林大學合作,用於對付目前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的智慧過濾器。這個過濾器被設計成適合安置在城市的下水道系統中,除了直接過濾掉有害的塑膠微粒之外,更重要的是收集這些東西的來源、型式,並且數據化,就能建立城市中的塑膠微粒熱區,以便針對這些地方進行防治、宣導及改善的工作。另一個非常有趣的項目則是與海德堡大學合作,開發配備了先進傳感器技術的無人機,用來監測樹林中的狀態,對於有志於保護植物生態系統的人來說,這無異為最有力的幫手。

從移動到居住,為下一個世代而生的解決方案
永續、環保的實踐,不再只是自備環保餐具和環保袋而已,奧迪環境基金會把這個影響巨大、需要全球一起努力的環境議題,視為一個創造的契機,一個能夠透過創新思維、前端科技,打造出更適合人們生活的環境的機會,也是幫助我們的地球資源能夠永續循環的機會。
在精彩刺激的競賽之後,2021年的奧迪創新獎AIA圓滿落幕,所有參加的團隊不只具備很強的新創能量,也提出了非常有趣、複雜的設計。而學生團隊的優秀表現,更是令評審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Matthias Rossmann博士表示非常期待將來能有機會,與這些學生們一起工作,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安薩瑞總裁(Rahil Ansari)也提出了願景,希望透過這樣的共識以及共同努力,可以加速打造一個永續的、宜居的、對所有人都更好的,專屬於下一個世代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