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的繼承者:馬其頓更名「北馬其頓」背後的大國角力

亞歷山大的繼承者:馬其頓更名「北馬其頓」背後的大國角力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樂見馬其頓國名爭議和解,卻也立即強烈反對馬其頓加入北約。許多評論指出,馬其頓反對黨暗中受到俄羅斯的壓力要杯葛兩國和解。足見俄羅斯因素在希馬和解的過程中,會與歐盟角色進行角力。

馬其頓共和國,是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內陸國家,原隸屬於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而後於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後獲得獨立,曾與中華民國於1999至2001年有短暫官方外交關係。該國與鄰國希臘為化解近30年的紛爭,於6月13日達成馬其頓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ern Macedonia)的協議。不過馬其頓總統卻拒簽這個協議,而希臘總理也遭致反對黨在6月16日提不信任投票,還好新民主黨(New Democracy)提出的不信任動議,遭153位國會議員否決,另有127位國會議員投下贊成票。

成功逃過國會不信任投票的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於6月17日和馬其頓總理薩耶夫(Zoran Zaev)簽署協議,化解兩國持續27年的國名爭議。儘管齊普拉斯強調,與馬其頓達成的協議,是希臘近年簽署的最好協議,但仍需經雙方國會批准。馬其頓國會於6月19日初步通過更改國名的議案,但仍需二度表決才算過關,且馬其頓的新國名最終定案,還是要在秋天的公投中通過。

面對各造內部人馬反對聲浪不小的情況下,這個國名糾紛的死結,是否真能鬆綁?

與歐盟談判走在最前面,卻不得其門而入

隨著歐盟對東南歐擴大戰略的持續推進,特別是1999年推出為西巴爾幹國家量身訂做的《穩定與聯繫進程》(Stability and Association Process,SAP),該協定就成為歐盟對東南歐(包括馬其頓)的長期政策主軸。此一進程的主要目標有三個:東南歐區域的穩定與邁向市場經濟、促進區域合作和為加入歐盟做準備。

歐盟當年5月通過與阿爾巴尼亞、波黑、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聯盟(當時為塞爾維亞和蒙特內哥羅)和馬其頓五國簽署《穩定與聯繫進程》的方式,協助巴爾幹半島恢復穩定和發展。2001年4月9日歐盟和馬其頓正式簽訂《穩定與聯繫進程》,旨在消弭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裔游擊隊之間的戰鬥,敦促雙方展開對話。另根據該項協議,馬其頓承諾按照歐盟標準,進行政治、經濟、司法和社會等領域的改革、實施《岱頓和平協議》(Dayton Agreement)並遵行民主原則,並據此得到歐盟在投資和貿易等方面的優惠待遇,以確保馬國的穩定和發展,助其達到入盟(歐盟)的標準。

馬其頓在2004年3月22日申請入盟,雙方簽署的《穩定與聯繫進程》於2004年4月1日正式生效,使馬其頓成為東南歐國家中率先促使該協議生效的國家。隔(2005)年12月17日成為歐盟候選國,原本有望在當年底前啟動談判,但又不斷拖延,之後歐盟執委會公佈2009年歐盟擴大年度報告,雖提議啟動馬其頓的入盟談判,但仍舊沒有給出確切日期,迄今談判日期遙遙無期。

AP_18035533292015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希臘仍堅持一個源自西元前四世紀的名字

無奈馬其頓在1991年自南斯拉夫獨立以來,與南邊的鄰居希臘之間在其國名問題上一直有難以弭平的爭議。希臘宣稱:馬其頓的憲法以「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Macedonia)自稱,嚴重侵犯源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帝國,奪取了希臘歷史文化上對此名字的擁有權,其中也隱含著對於希臘北部馬其頓省分的領土聲索。

不僅於此,希臘光擁有馬其頓為名的行政區就有中馬其頓(Central Macedonia)、西馬其頓(West Macedonia)與東馬其頓(East Macedonia),且希臘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更是中馬其頓(Central Macedonia)首府;執此之故,希臘不惜在加入歐盟議案上動用否決權,處處要脅馬其頓易名。1993年,馬其頓共和國是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FYROM)的折衷名字,方才闖關成功加入聯合國。

無獨有偶,國名的爭議甚至延伸成為馬其頓申請加入歐盟與北約的絆腳石,畢竟希臘是兩者的會員國。2008年4月,北約在羅馬尼亞首都舉行的布加勒斯北約高峰會上,對馬其頓發出入會邀請,卻因與希臘的國名糾紛,導致希臘動用否決權而遭擱置。同年3月發表的歐盟進度報告,馬其頓原本有望在秋天展開歐盟的入會協商,再度因國名糾紛因素,於隔(2009)年遭希臘否決。雙方後續關係持續交惡,還發生經濟封鎖與斷航等慘事。

希馬和解的關鍵與歐俄角力

經過二十餘載的爭吵,終於在2017年,偏左的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SDSM)薩耶夫成為馬其頓總理後,以及聯合國處理馬其頓國名爭議的特使馬修.尼米茲(Matthew Nimetz)居中牽線下迎來融冰,加速了兩國談判的進程。馬國外長迪米特羅夫(Nikola Dimitrov)在去(2017)年9月13日即表示,馬國已做足改革,盼能開啟加入歐盟的談判,同時平行處理國名議題。歐盟見狀順勢給了數次的臨門一腳,提高馬其頓加速改革的誘因。

首先,2018年2月6日歐盟高峰會,執委會主席榮克(Jean-Claude Juncker)提到,要加速西巴爾幹的入盟進程,並點出有意加入歐盟的國家,必須在解決邊界糾紛後才有資格進行入盟談判。譬如,像斯洛維尼亞與克羅埃西亞的邊界問題,以及希臘入盟時伴隨而來的塞普勒斯分裂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又因希臘對馬其頓加入歐盟一事持反對態度,故馬其頓恐需在入盟談判前,解決與希臘的雙方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