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邊境的「零容忍」政策再轉彎,川普:我們有惻隱之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川普的移民政策引發眾怒,在兩黨議員施以巨大壓力後,川普今天簽署行政命令,讓美墨邊境的移民家庭得以團聚。
(中央社)
美國政府在美墨邊境強行拆散移民家庭的作法引發爭議。美國總統川普今(21)簽署行政命令,推翻遭到國際譴責的嚴厲作法,希望能為在邊境拆散移民家庭而引發的爭議畫下句點。
法新社報導,孩童哭著被人從家人身邊強行帶走,叫人心碎的場景已讓川普掃蕩非法移民的作法引發激烈反對。
川普今天在白宮表示:「我們不久就會簽署行政命令。」他強調,希望國會也能同時通過立法。「我們要讓家庭不被拆散,但我們也必須維持強硬作法,否則我國會人滿為患,充斥所有我們無法容忍的事。」
聯邦眾議院預定明天針對移民相關法案進行考量。聯邦眾院議長萊恩(Paul Ryan)今天表示,非法移民和尋求庇護者大量湧入,這項立法將可解決包括拆散移民家庭作法在內的多個問題。
依據現行政策,自5月5日以來,已有逾2300名兒童遭從家人身邊強行帶走。
川普抨擊前總統小布希和歐巴馬政府執政期間,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做得不夠。他說:「這種事情已經持續許多、許多年了,看看我們能否解決。這可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事。」
川普結束「骨肉分離政策」,稱美有惻隱之心
川普表示,儘管做出更動,邊境執法力道「相同,或許更強」。
多個星期以來,川普堅稱他是受到法律約束才強行將兒童與父母分開,還說只有國會能夠解決問題,如今他180度大轉彎。「我們希望美國安全。我們不但有安全,同時間,我們有惻隱之心,讓家庭團聚。」
根據這道行政命令,接下來擔負這些家庭責任的將會是國土安全部,而非先前政策所定的司法部、衛生及公共服務部。
川普的行政命令也提議,政府有意無限期拘留移民家庭、挑戰現有法規,即1997年佛羅雷斯和解案(Flores Settlement)所規定的,無論有沒有父母陪同,安置兒童期限不能超過20天。
川普政府打算無限期拘留移民家庭的提議因此可能面臨新的司法硬仗。
今年3月至5月這段時間,每個月有超過5萬人從墨西哥非法入境美國時遭逮捕,其中約15%是家庭,8%是無人陪伴的兒童。這些家庭和其他許多人,幾乎全都正式要求庇護,援引母國有接連不斷的暴力。
當局為了嚇阻,5月7日宣布強行拆散骨肉的政策。然而,要如何讓2300名兒童與他們的家長團聚,白宮官員今天表示,目前還沒有答案。
《聯合報》報導,行政令明確表示,嚴格執行移民法是本屆政府的政策,在目前法律下,對合法入境有明文規範,除非國會做出任何行動,任何其他方式入境的外國人將受罰款或監禁懲罰。同時,「維持家庭團聚、包括在適當和合法與資源允許情況下,將被拘留一家人同時留置也是本屆政府的政策。」
行政令中指示司法部長,涉及家庭成員的邊境拘捕案應優先審理。他也要求司法部盡快對全美幾個無證移民親子一同被監禁的訴訟案作出回擊,為邊界家庭拘留取得合法性。
行政令中指示國土安全部部長的「非法入境者臨時拘留政策」是 : 部長應在法律允許範圍及足夠撥款的情況下,在移民訴訟未決期間保持整個家庭的羈押。但,如果親子一同羈押可能危及兒童福祉,國土安全部不應將家人一併拘留。行政令中定義的兒童指的是18歲以下。
事實上,川普政府對無證移民實施「零容忍」(zero tolerance)政策就連自己的老婆「第一夫人」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也看不下去。
《自由時報》報導,梅蘭妮亞罕見對政策做出發言,強調不願看到孩子與家人分開,並希望透過國會兩黨,雙方仍攜手實現成功的移民改革。「相信我們必須是一個遵循法治的國家,但同時也必須是一個用『心』治理的國家。」
美國國內輿論則批評,把孩子帶離家長身邊生活,讓成人一律關押並面臨起訴的政策,是美國司法部長賽申斯 (Jeff Sessions)上月才宣布的政策,不需要國會採取行動就能停止,且共和黨對這項政策也已內部分歧。
另外,《iThome》報導,美國的科技界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臉書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與Google執行長皮采(Sundar Pichai)都公開譴責此一行為。而微軟也有超過100名員工要求微軟應該要終止與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ICE)的合作協議。
Google執行長藉由Twitter表示,家庭在美國邊界被拆散的故事與景象令人痛苦,美國政府應該尋求一個更好也更人道的方式,以體現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價值。
The stories and images of families being separated at the border are gut-wrenching. Urging our government to work together to find a better, more humane way that is reflective of our values as a nation. #keepfamiliestogether
— Sundar Pichai (@sundarpichai) June 19, 2018
第一代台灣移民之子、加州國會眾議員劉雲平(Ted Lieu)也在推文中表示,今天是世界難民日,美國是由一群反迫害流亡者組成的國家,但今天美國政府卻做出拆散親子的事。
America was founded by people fleeing persecution. Today we honor #WorldRefugeeDay.
— Ted Lieu (@tedlieu) June 20, 2018
But it is deeply disturbing the @realDonaldTrump Administration is ripping babies & children away from mothers & fathers. Today would be a good day for @POTUS to reverse his evil policy. https://t.co/puZX0bFDu1
美國兩大航空聲明 拒載與家庭分離兒童
(中央社)美國兩大航空公司今天表示,他們已經要求當局不要用他們的飛機來執行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載送強迫與家人分離的兒童。
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指出,對於當局使用旗下飛機落實川普總統的「零容忍」移民政策,美航並不知情,且政府也未透露乘客相關訊息。
美國航空公司說:「我們無意涉入拆散家庭的作為,甚至從中獲利。」「美航力盼政府遵守我們的要求,我們感謝他們這麼做。」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