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際大風吹】那些年,跟美國總統握過手的獨裁者們

【國際大風吹】那些年,跟美國總統握過手的獨裁者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川金會「世紀之握」引爆全球關注,但在歷史上,美國總統其實常常跟獨裁者握手,而這些人的結局也不盡相同。

〈國際大風吹〉用生動影音帶你穿越國界,每週探討一個最有意思的國際話題。建議全螢幕觀看!

川普和金正恩在新加坡的高峰會,是史上第一次在任的美國總統跟北韓領導人面對面,兩人握手一瞬間,也被很多媒體封為「世紀之握」。想想,一邊是高舉自由民主的美國總統,另一邊是極權統治的獨裁者,去年兩個人還在隔空叫罵,現在就突然握手言歡,好像有點超現實?但其實翻開歷史,美國總統跟獨裁者見面握手的次數,還蠻多的!多到一集節目講不完,今天我們挑其中四位獨裁者,看看他們在什麼情況下跟美國建立緣分,最後又走向什麼樣的結局?

卡斯楚尼克森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卡斯楚:一輩子反美的白宮眼中釘

1959年4月,古巴強人卡斯楚(Fidel Castro),跟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森見面握手。四個月前的元旦當天,卡斯楚才剛剛革命成功,推翻獨裁者巴蒂斯塔,在古巴建立美洲第一個共產政權。反美立場鮮明的卡斯楚,是在美國媒體邀請下,踏上美國國土發表演說,但當時的總統艾森豪卻故意避不見面,等到卡斯楚快回國了,尼克森才跟他碰頭,勸他放棄社會主義。想當然,卡斯楚不為所動。

接下來的半世紀,卡斯楚高壓統治古巴。反美親俄的路線,讓美古兩國陷入敵對關係。據傳白宮先後企圖暗殺他638次,卻全數失敗,讓他活到90歲高齡才病逝。諷刺的是,他的弟弟勞爾(Raúl Castro)在2008年接班領導之後,卻選擇放下歷史仇恨,跟美國走向關係正常化,還跟歐巴馬上演另一次「世紀之握」,據傳讓年事已高的老卡斯楚相當不滿。

海珊倫斯斐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海珊:生也美援,死也美軍

好啦,嚴格來說,海珊(Saddam Hussein)沒有跟美國總統握手。他是在1983年跟雷根總統的中東特使倫斯斐見面握手,但這一握代表白宮其實曾經支持這位獨裁者。那時候海珊已經做了4年伊拉克總統(按:影片中誤植為20年),正在跟伊朗打兩伊戰爭,而美國不希望伊朗在中東坐大,所以一方面提供經濟援助,另一方面也主動提供軍事情報。當時為了圍堵伊朗,伊拉克的背後除了美國,還有俄羅斯、土耳其、中國等勢力撐腰。

最終,兩伊戰爭在僵局中劃下句點。但海珊跟美國的關係逐漸惡化。小布希上台後,美國更在2003年以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名義,率領多國聯軍入侵伊拉克。還記得雷根的中東特使倫斯斐嗎?這時他已經是小布希的國防部長了。戰爭發動三個禮拜後,海珊政府垮台,結束24年的獨裁統治。蓬頭垢面的海珊被逮捕入獄,經過新政府的法庭審判後,確定違反人道罪名成立,最終在2006年被處以絞刑,享年69歲。

南西蘇哈托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蘇哈托:西方默許的屠夫總統

1986年,美國第一夫人南西雷根,在東協高峰會上,向印尼總統蘇哈托(Suharto或Soeharto)舉杯敬酒。這是為了回請雷根四年前邀請蘇哈托到白宮訪問。不過真的算起來,美國早就在暗中支持他了。1965年,第一任印尼總統蘇卡諾的親信發起政變,當時是陸軍少將的蘇哈托,以弭平政變的理由,大舉圍捕和殺害共黨人士,估計有50萬人在這場行動中遇害。同時,蘇哈托也發起排華浪潮,導致華裔族群遭到迫害。但在冷戰的大環境之下,美、英、澳等西方國家,為了避免印尼成為俄國和中國以外的第三大共產國家,默許蘇哈托為所欲為。

清除前朝勢力之後,蘇哈托順利成為印尼第二任總統,隨後反覆連任,也一直跟美國維持不錯的關係。他雖然帶領印尼走向現代化,但也淪為全球貪腐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估計他和家族成員貪污金額在150到450億美元之間,可能是史上最貪領導人。最終,印尼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中遭受重創,要求蘇哈托下台的遊行遭到開槍鎮壓之後,演變成大規模排華運動,估計導致數十萬華裔族群受害,而蘇哈托也在風暴中辭職,結束32年的獨裁執政。

格達費歐巴馬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格達費:與西方化敵為友,卻下場悽慘

2009年,在八大工業國峰會場邊,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利比亞強人格達費(Muammar Gaddafi)有點尷尬的握了手。這是格達費第一次跟美國總統見面,歐巴馬這一握也讓外界有點吃驚,因為格達費一直是美國死對頭。1969年,軍人出身的格達費發動政變,推翻親美的利比亞王朝。上台之後,主張社會主義的格達費馬上趕走美國公司,把石油產業收歸國有。70年代,利比亞成為包含愛爾蘭共和軍等極端組織的訓練基地,所以被美國列入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黑名單,雙邊關係快速惡化。1986年,利比亞涉嫌發動西柏林迪斯可爆炸案,造成美軍傷亡,更讓美國隨後空襲利比亞首都作為報復。

但就在對峙超過20年後,格達費的態度開始軟化,2003年甚至主動銷毀生化和核子武器,向西方世界展現誠意。之後的幾年間,利比亞和美國和歐盟的關係都出現暖化跡象。沒想到2010年民主運動「阿拉伯之春」爆發,利比亞國內對貪污腐敗、官商勾結等狀況不滿的情緒,在2011年點燃反政府浪潮,而格達費選擇血腥鎮壓,導致衝突上升為內戰,最終在美國為首的北約介入之下,格達費政府垮台。他跟幾位親信最後躲到一處工地的排水管,卻被反抗軍拖出來活活打死,42年的獨裁生涯就此落幕。

AP_111020068800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從歷史上看起來,美國並不介意跟獨裁者打交道,也未必會懲罰那些違反美國價值的行為。合作或是對抗,似乎都得看國家利益而定。有些獨裁者下場悽慘,有些卻安享天年。這回,金正恩握了川普的手,他的領導人大位會越坐越穩嗎?恐怕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了。

看更多〈國際大風吹〉

監製:謝旻樺
企劃:丁肇九、彭振宣、李漢威、羅元祺
主持:李漢威
拍攝 / 後製:許家嘉、鄭宇軒
片頭動畫:游子慧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