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一個讓瑞士球員可能挨罰2場禁賽、15萬台幣的「愛國手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個球場上引發爭議的手勢,其實要從科索沃這個被聯合國眾多會員國承認、但仍然被塞爾維亞視為自治省的「國家」談起。
6月22日,世界盃小組賽E組的第二輪比賽,半場落後的瑞士隊終以2比1逆轉勝過塞爾維亞隊。不過這場比賽最受矚目的,卻是兩名瑞士球員在進球後,紛紛比出的「雙頭鷹手勢」。不僅引發全場塞爾維亞球迷的噓聲,國際足球總會也進行懲處研議,兩名球員有可能遭禁賽2場。
瑞士隊的球員札卡(Granit Xhaka)和夏奇里(Xherdan Shaqiri),在對塞爾維亞進球後,將雙手放在胸前,大拇指交疊鎖住,其餘的手指向上,看起來像是阿爾巴尼亞國旗上展示的雙頭鷹。究竟這樣的手勢,代表著什麼樣的意思?
Granit Xhaka doing the “duart e kryqëzuara” (Albanian eagle gesture) during his goal celebration. Xhaka's father was a political prisoner before emigrating from the former Yugoslavia to Switzerland in 1990. pic.twitter.com/g4igcAPf2m
— Mootaz Chehade (@MHChehade) 2018年6月22日
來自科索沃的「難民球星」
雙頭鷹是一種常見於歐洲各國徽章和旗幟的圖案,不只阿爾巴尼亞, 俄羅斯、蒙特內哥羅、甚至是塞爾維亞的國旗上,都可見雙頭鷹的影子。不過相同的老鷹標誌,對於不同國家卻有種不同的民族情懷,而這次比賽場上出現的「阿爾巴尼亞」手勢,被認為反映出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的民族主義。
夏奇里和札卡皆是科索沃後裔,當地以阿爾巴尼亞人為大宗。
科索沃在1913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被劃入了塞爾維亞,自此成為塞爾維亞的自治區,不過塞爾維亞政府限縮科索沃的自治權利,也將更多的塞爾維亞人移民到科索沃,使得1990年代許多科索沃人為逃離日益加劇的種族緊張,淪為難民。多年的戰爭,也使許多家庭遷移到包括瑞士在內的西歐國家。
雖然科索沃在2008年公投通過,「單方面」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但塞爾維亞只承認該地區為自治省之一,科索沃雖獲得聯合國內111個會員國的承認、與其中84個有建立正式邦交關係,但至今仍進不了聯合國大門,在國際上也屢遭塞爾維亞阻擋。
球員札卡的父親,就曾因抗議塞爾維亞軍事打壓科索沃獨立運動,遭到逮捕入獄3年,後來舉家移民瑞士。而另一名球員夏奇里則出生於科索沃的格尼拉內,4歲時被迫移居瑞士,後因內戰回不到自己的家園。
《轉角國際》報導,夏奇里毫不掩飾自己是「科索沃裔、阿爾巴尼亞族的穆斯林」,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他於賽前在Instagram上展示自己的特殊戰靴——夏奇里的左腳是瑞士國旗,右腳則是科索沃國旗——他以此作為宣示,要代替巴爾幹的「科索沃鄉親」,「戰勝」塞爾維亞人。

在賽後的採訪中,夏奇里並沒有迴避他具爭議的手勢。「勝利是為了我的家人」他告訴瑞士廣播公司,「慶祝並不是向對手挑釁」。
不過他們的舉動,仍引發不少騷動。
「如果他們那麼愛科索沃,那幹嘛不加入科索沃國家隊?」在瑞塞戰前,塞爾維亞前鋒米特羅維奇(Aleksandar Mitrovic)曾如此反嗆。
但事實上,雖然科索沃早已在2008年宣布獨立,可科索沃足協卻因政治因素一直遭到國際孤立,科索沃直到2016年才被歐洲足球冠軍聯賽(UEFA)以及世界盃承認。隨著父母逃難、在瑞士出生的札卡兄弟,才會出現哥哥選擇代表阿爾巴尼亞國家隊、弟弟卻成為瑞士隊主力的特殊狀況,而在過去幾屆世界盃與歐洲盃中,科索沃全國才會成為「第二支持者」、無條件地為「瑞士隊加油」。
而球員在場上的手勢訊息,在科索沃和阿爾巴尼亞都很受歡迎。
科索沃總統哈辛·塔奇(Hashim Thaci)在推特上寫道:「祝賀我們的得分選手札卡和夏奇里,以及整個瑞士隊,(他們)獲得了當之無愧的勝利!為你們感到驕傲。」 他並在文末以阿爾巴尼亞語寫著:「科索沃愛你!」
Congratulations to goalscorers Xhaka, Shaqiri and entire #Switzerland on a well deserved win! Proud of you 👍🏼 #Kosova ju don!
— Hashim Thaçi (@HashimThaciRKS) 2018年6月22日
大多數塞爾維亞媒體都表示,這項慶祝是一種挑釁,部分媒體也指出,群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球員手勢上,卻忽略裁判未能判罰塞爾維亞球員米特羅維奇被兩名瑞士球員撲倒在地。
政治不能進入球場,不只瑞士和塞爾維亞、波蘭也受警告
不過國際足總現在發出聲明,調查委員會已經針對這場比賽啟動調查。根據規章,若將政治紛擾帶進球場,可罰2場禁賽和3800元英鎊(約新台幣15萬元)的罰款。塞爾維亞足協也將同時遭到檢視,國際足總認為他們有煽動群眾情緒之嫌,放大塞爾維亞球迷的政治敏感度。
比賽期間,兩名球員都被塞爾維亞球迷噓過。
Shaqiri and Xhaka both celebrating the winner with the Albanian eagle in front of the Serbian fans. pic.twitter.com/8KBezkMUpx
— DaveBox (@BoalsGoals) 2018年6月22日
不過,瑞士和塞爾維亞隊,並不是唯一受到國際足聯紀律委員會監管的組織。
波蘭足球協會19日被罰款1萬瑞士法郎(約30萬新台幣),國際足聯並在24日向該協會發出警告,在與塞內加爾的比賽中展示一條被視為政治和進攻的橫幅。
而在17日墨西哥與德國的比賽中,墨西哥球迷大聲高唱反同之歌,企圖影響德國守門球員諾伊爾(Manuel Neuer)的表現,儘管墨西哥球隊呼籲自家球迷停止口號,還針對此議題拍影片宣導,但支持者卻不願意妥協。為此國際足總(FIFA)正式對作出懲處,認為墨西哥球迷在比賽中高喊「歧視且具侮辱性」的口號,導致該國足協吞下1萬400美元(約31萬台幣)的罰款。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世界盃顯影 Day-9:瑞士逆轉勝,「科索沃難民」的復仇(轉角國際)
- 比雙頭鷹惹議 瑞士雙雄恐面臨禁賽2場(聯合報)
- 蘿蔔看世足-國仇家恨 瑞士雙雄激情復仇(中國時報)
- 世足賽/札卡「雙頭雄鷹」手勢惹議 挑科索沃、塞國政治敏感神經(ETtoday運動雲)
- FIFA investigates two Swiss players for political World Cup goal celebrations(德國之聲)
核稿編輯:楊之瑜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