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就是「穿著PRADA的惡魔」的助理,想知道他們工作背後的祕辛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管是看過《穿著PRADA的惡魔》的電影或者小說的你,應該對於劇中時尚女魔頭的無理要求感到忿忿不平,但到底在時尚雜誌真實的助理工作是什麼呢?
文字:Travis Travie;圖片:Instagram
話說,不管是看過《穿著PRADA的惡魔》的電影或者小說的你,應該對於劇中時尚女魔頭的無理要求感到忿忿不平,但是你應該也很好奇,到底在時尚雜誌真實的助理工作是什麼呢?

Grace Coddington和安娜溫圖。
身為時尚雜誌總編輯的助理的確必須無時無刻上緊發條,不過,當然也有一些額外的優質附加條件,例如,你可以參加年度盛會,或者甚至與歐巴馬總統見面握手。
Rey-Hanna Vakili,Lily Stav Gildor和Lili Goksenin是美國VOGUE總編輯安娜溫圖(Anna Wintour)的現任助理,她們各自在instagram上都有帳號,也有不少的粉絲,她們甚至為自己創造一個#hashtag叫做#TeamAW,隨時分享她們的助理生活。
(延伸閱讀:「穿著Prada的惡魔是我媽!」漂亮女兒卻對時尚不熱衷,低調走自己的路)
你可以看見她們出現在最新的73 Questions影片中,也可以看見她們為即將到來的2015 met Gala場勘,或者是Vogue新辦公室的超美景觀,或者有時候也要試試禮服,看完真心覺得,時尚女魔頭安娜溫圖助理的工作好像也沒有那麼恐怖。
(安娜溫圖在73 Questions 中的受訪影片)
一起來看看到底安娜溫圖Anna Wintour助理的真實面貌。
擁有6000多個粉絲的Rey-Hanna Vakili應該是三個人之中最閃耀的。來自澳洲,畢業於耶魯大學,Rey-Hanna Vakili曾經與男模 Jason Dundas交往,她的instagram多采多姿,不過被視為亮點那一刻應該是與歐巴馬總統見面囉。
相較於Rey-Hanna Vakili,Lily Stav Gildor則比較低調,只有600多個粉絲。2013年畢業於布朗大學,研習熱愛藝術,Lily Stav Gildor曾經待過洛杉磯藝術博物館LACMA和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之後進入Black Frame公關公司後才開始接觸時尚產業。
Lili Goksenin Lili Goksenin是三個助理中最資深的。參與#TeamAW這個hastag已經有兩年囉。2009年畢業於紐約大學(NYU),Lili Goksenin在加入康泰納仕(Condé Nast)之前參加過美國白宮計劃,以及實習於SY Partners,也曾經任職於赫斯特數位媒體(Hearst Digital Media)裡的助理一膱,之後才加入VOGUE成為安娜溫圖的助理。看來要成為「小安」,不僅要畢業於名校,也要身經百戰才能夠勝任呢。
延伸閱讀:
- 小安教會我們的事!回顧《穿著PRADA的惡魔》時尚穿搭術
- 想成為時尚業的一份子嗎?聽聽知名造型師Rachel Zoe怎麼說…
- 不爽貓造訪VOGUE美國版辦公室,和Grace Coddington相見歡
本文由VOGUE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原文請見〈擔任時尚女魔頭助理的真實面貌…沒有妳想像中恐怖啦!〉,更多精彩報導,詳見《VOGUE網站》
責任編輯:吳象元
審稿編輯:楊士範
Tags: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