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是單選題:曾經步入異性婚姻的老年同志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想要捕捉的正是王增勇所說的「多樣光譜」,在老年同志的眾多身影之中,有的可能從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喜歡相同性別的人、交往過同性伴侶,卻因著社會氛圍、家庭壓力等因素,使得他們必須與異性交往、結婚,步入異性戀的婚姻與家庭之中。
「男同志文化對青春肉體的崇拜,使得同志文化裡的『青春』比外面世界來得短促,以致老年男同志遭遇圈內與圈外的雙重歧視,而消失在同志圈中。」——王增勇(2010)〈跨越世代相遇:看見「老年同志」〉
一句話道出了在同志社群內要看見老年同志並非易事。整個社會對老化也抱持著焦慮的心態,使得老人的感受沒有獲得相對應的重視。老年同志當中,少數公開露面者像是伊莎貝爾廣告〈他他篇〉的兩位男主角何祥與王天明,兩人從年輕時認識交往,之後一起共度了三十年的時光。然而,即便兩人相知相惜地在一起這麼多年,如今七十五歲的何祥也曾有過一段異性戀的婚姻。這也是王增勇在〈跨〉文裡提及老年同志生命歷程裡的主題之一:與異性戀婚姻交錯重疊的同志認同。
對於年輕同志而言,同志認同與婚姻往往是零和之間的選擇;但對於這些進入婚姻的老年同志,婚姻與同志身份之間是具有部分妥協的可能,因而從無法共存到相互補充之間,呈現多樣光譜。
本文想要捕捉的正是王增勇所說的「多樣光譜」,在老年同志的眾多身影之中,有的可能從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喜歡相同性別的人、交往過同性伴侶,卻因著社會氛圍、家庭壓力等因素,使得他們必須與異性交往、結婚,步入異性戀的婚姻與家庭之中。於此同時,他們會如何面對原先的同志認同、徘徊在婚姻家庭與同志社群中的感受又是如何,最後是在步入婚姻數年後的他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同志身份。
走入異性婚姻之前,早已與同性友人情竇初開
「我叫巧克力,因為喜歡游泳曬得很黑,所以取這名字。」1957年出生,現年60歲,相當健談的巧克力在採訪一開始這樣向我介紹他自己。巧克力在2016年與太太離婚,結束了這段長達30年的異性戀婚姻,與這段婚姻關係並行的是他與同性伴侶在一起至今36年。離婚後的他與三個小孩繼續生活。
另一位同樣走入過異性戀婚姻,喜歡與她一樣性別的受訪者是阿惠。1938年出生,現年80歲的她育有兩男一女,丈夫在她41歲時過世,之後她與女兒繼續生活。阿惠在婚後沒有固定交往的同性伴侶,卻有著一群同樣也喜歡女人,會一起出遊的結拜姐妹們。阿惠的女兒也補充說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多少可以看得出來媽媽和哪些阿姨感情比較好。
縱使兩人的年紀有著20歲的差距,巧克力與阿惠都曾經身處在異性戀的婚姻家庭中超過三十年以上。不約而同的是,在他們倆進入結婚之前,早已都有喜歡同性友人的經驗,甚至也有過交往的對象。
巧克力提及在高中之前的他不認為自己是同性戀,在於國小時期他曾經遭遇雙性戀的導師給他50元,要巧克力和他發生關係。這段經驗後來因為同學間流傳,讓當時的巧克力覺得是段極為不愉快的回憶。高中之前的他對於親密的同性關係是有陰影的。讓他對同性關係改觀的轉捩點發生在高中後的軍旅經驗。
巧克力服役的這一年(1975),蔣中正逝世、幾個友邦也紛紛與中華民國斷交,政治上可說是動盪不安,更別提此時早已戒嚴26年餘。在肅殺與講求紀律的軍旅環境中,巧克力與連長在事事以團體為行動單位的部隊裡,巧妙地製造出兩人獨處的時、空間,在看似密不透氣的環境裡,呼吸到些許自由的空氣。

有一次在站哨的時候,大約清晨3到4點,連長拿酒給我喝,喝到爛醉的時候,連長就開始對我毛手毛腳,隔天醒來,才發現被連長幹了。⋯⋯後來我與連長的關係漸漸的越來越好,慢慢的有被他的體貼跟疼愛感動到。然後再有一次我穿著紅色短褲在洗衣服,連長就從後面把我撲倒,發狠得把我的褲子扒掉,又猛幹了我一次。[註]
那次我感受到被征服的快感,體會到男人身體精壯、汗味淋漓的感覺,我當下心裡就接受了跟男人做愛。
退伍後的巧克力得知家族裡有一位堂叔也是同志,在他的帶領之下開始出沒在同志場合、結交朋友。當時的巧克力在感情上遇到問題時也會徵詢堂叔的意見,1982年,他在戲院認識了未來會交往三十幾年的同性伴侶。
喜歡女人的阿惠在結婚之前,也有一段與巧克力類似的過往。1951年,13歲的阿惠就從彰化來到台北工作。阿惠年輕時就知道自己喜歡女人,在當時還沒有任何同志專屬的交友場合,她回憶確認其他女孩子是否也喜歡同性的方式,是靠著在路上騎腳踏車時無意間擦撞對方,如果對方沒有氣急敗壞地斥責她,便會判定這個女生有進一步認識、追求的機會。
開完笑著說自己是「見一個愛一個」,阿惠回憶起當時曾同時交往過多位女友,由於女友們各自住在不同縣市,主要都是以書信往來維繫情感,偶爾阿惠也會到女友所在的縣市找她們出遊。我詢問起後來與這些女友的發展,阿惠說因為工作忙碌關係無法時常聯繫,有些女友後來便不再繼續交往。從阿惠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見不論是出遊或是與女友魚雁往返,都需要有獨立自主的空間,以便能夠到外地、或是將女友寄來的信收好。與原生家庭拉開一段距離之後,或許正是阿惠的同性情慾得以獲得發展的原因。
不論是巧克力或阿惠,兩人都意識到自己喜歡同性,也有過交往的經驗,但是這段相對能夠「做自己」的時光,也一樣不約而同地在30歲之前暫時畫上了休止符。
「這事情絕對不能發生,你一定要結婚」
巧克力會在接近而立之年時步入婚姻,有著當時的社會背景,更具影響力的則是來自母親年紀輕輕就守寡的盼望。退伍後的巧克力雖然在同志堂叔的帶領下,開始認識其他的同性戀。然而在當時的社會氛圍裡,同性戀仍像是個禁忌——「只能做但不能說」;社會對同性戀的印象也是負面的居多。依據吳翠松整理1981-1995年間的新聞報導,在1985年前的報導主要將同性戀視為病態或變態,同性戀者則是一群不見天日的人。
巧克力也提及當時在同儕之間,男生們彼此也會較量是否已經「轉大人」,透過與女性交往、發生關係,證明自己是個男人。在巧克力重新接受與男人發生關係的同時,他也認識了未來要結婚的太太。縱使巧克力當時覺得太太的哥哥比較帥,「但當時你的同學們都會說要交女朋友,也會較勁是否已經跟女生上過床,所以當時我也跟未來的太太先做過愛了。」
論及婚嫁的壓力,巧克力說29歲那年(1986),在老婆哥哥的恐嚇之下,他很快地就步入了婚姻。但最主要還是為了一圓母親的心願。巧克力的父親在31歲時過世,母親從29歲便開始守寡。母親對身為長子兼獨子的巧克力,最大的期望就是盼望他能成家立業和傳宗接代。讓巧克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對話是,退伍後與男朋友剛交往時,某次在家中與男朋友通電話的同時,媽媽正在另一支話筒上聽著兩個男人間超乎一般友誼的對話。巧克力轉述當時母親聽完他和男朋友對話後的內容:「我知道你的事,可是這事情(指同性戀)絕對不能發生,你一定要結婚。」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