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二):淘寶大戰易趣的三個獲勝關鍵

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二):淘寶大戰易趣的三個獲勝關鍵
Photo Credit:Pocket Money口袋財經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2003年淘寶網的創立,到之後幾年間和易趣的大戰、yahoo收購阿里巴巴股份,在這幾年裡阿里巴巴經歷過了許多風風雨雨,也才能造就今天的成績,先來看看他們在那幾年間發生了什麼事吧!

文:盧玟伶

成長轉折期

關於阿里巴巴的故事非常多,而這個時期是馬雲最核心的一段創業歷程,也是奠定了阿里巴巴今日地位的一段歷程。從2003年淘寶網的創立,到之後幾年間和易趣的大戰、Yahoo!收購阿里巴巴股份,在這幾年裡阿里巴巴經歷過了許多風風雨雨,也才能造就今天的成績,先來看看他們在那幾年間發生了什麼事吧!

淘寶與易趣大戰

先簡單用時間軸說明一下淘寶和易趣大戰的過程:

  • 2002年和2003年間,eBay陸續收購了中國C2C平台易趣的所有股份,並且和用戶網站簽署協議,規定他們不能接受同類型電商網站的廣告。
  • 同時在2003年淘寶網也成立了,阿里巴巴投放一億資金推廣淘寶,一開始先使用口碑做宣傳,針對靠簡訊業務維生的中小型網站和個人網站進行大規模推廣,並且在2003年年底到2004年年初和搜狐、MSN建立聯盟合作夥伴關係。此時易趣和淘寶的競爭非常激烈。
  • 2004年,因為阿里巴巴獲得了一筆大融資,因此在淘寶推出「三年免費」策略,不收取商家的任何佣金和上架費,反觀eBay要跟商家收佣金和上架費,使得大量用戶從易趣移轉到淘寶上。
  • 2005年,馬雲宣布追加投資淘寶,並且承諾會繼續免費三年,到了這時候淘寶已經占據了中國C2C市場的70%,易趣逐漸占下風。
  • 2006年易趣宣布和TOM網成為合資公司,等於正式宣告放棄中國C2C市場,淘寶和易趣的戰爭也就這樣告一段落了。

獲勝關鍵

在當時淘寶與易趣大戰的開始,淘寶的出現其實像是阿里巴巴對於易趣的防守策略,卻意外的成為今日阿里巴巴最主要也最賺錢的業務,後來推出的天貓、支付寶、螞蟻金服等等,也都是從淘寶衍生出來的,可以造成這樣的成功,主要可以歸功於下面三項因素:

1、關鍵人物—孫正義

孫正義是誰?他是軟體銀行的總裁,也是一路投資阿里巴巴,支持馬雲創業的人,2004年的大筆融資也是他領投的,淘寶可以推出三年免費的策略,得歸功於他的大筆融資。

在馬雲剛創立阿里巴巴時,他覺得亞洲的經濟發展水平比不上歐美,消費習慣也和歐美不同,消費者比較難去相信一個素昧平生的店家在網路上所販賣的商品,因此一開始設定的目標以比較務實的B2B為主。但孫正義告訴他,同樣都是幫助有需求的用戶找到他需要的商品,其實進軍C2C是遲早的事,而且越早越好。最有利的投資人都開口了,也讓馬雲理清思緒之後,決定創立淘寶網,所以說他對於淘寶是非常關鍵的一位人物。

他和馬雲之間還有一個小故事,在阿里巴巴剛創立、四處尋覓融資時,馬雲當時也和孫正義見過面,馬雲被拒絕了無數次,孫正義也拒絕了無數想要融資的公司,但是,當時馬雲和孫正義只聊了六分鐘,孫正義就決定投資馬雲了,在外人眼裡看起來真的非常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可見得他們兩位都是非常具有遠見的企業家呢!

2、農村包圍城市

當時阿里巴巴選擇和許多小網站結成聯盟推廣淘寶,而不是直接和易趣在大網站中競爭,畢竟易趣不論資金或是實力在一開始都比阿里巴巴強很多,如果要直接硬碰硬,淘寶絕對不可能贏過易趣,所以起初阿里巴巴把重心都放在小網站上宣傳,而這些不起眼的小網站累積起來,其實也對淘寶的推廣有了非常大的作用,有人就形容阿里巴巴這項策略就像是過去「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一樣,經過時間的累積,一舉擊敗對手易趣。

3、揚子江的鱷魚

淘寶在那個時候也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免費時代,馬雲不是第一個提出免費政策的人,但是是第一個把免費政策付諸實現的人,之後也越來越多免費的應用程式出現。當時馬雲用這麼一段話比喻自己:「eBay是海裡的一條鯊魚,可我是楊子江裡的鱷魚。如果我們在海裡交戰,我會輸,但如果我們在江裡對峙,我穩贏。」他替自己開闢一條新的道路,也在這條路上闖出了好成績,因此後來就有許多人用「揚子江的鱷魚」來代表阿里巴巴以小博大的這段歷史。

阿里巴巴和Yahoo!的併購

相信大家對這段歷史也都不陌生,2005年Yahoo!投資了阿里巴巴10億元,持股阿里巴巴40%,這筆投資讓當時的阿里巴巴獲得很重要的資金,有了這些資金才可以和易趣對抗,但同時也對阿里巴巴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 進入搜索領域失敗

馬雲當時看到了搜尋引擎的重要性,想藉助Yahoo!的技術和經驗把搜索的服務建立起來,但花了一大筆錢之後宣告失敗,包括後來他也替Yahoo!做了非常多廣告,成效也不彰,讓他後來決定專注在原來的服務上。

  • 文化融合失敗

當時阿里巴巴很努力地想要融合和Yahoo!到杭州的團隊,但是想要讓中西方這麼不一樣的文化融合,一定是非常困難,想當然馬雲也失敗了。有個小故事說:阿里巴巴用一整個列車把Yahoo!的員工運到杭州總部,車到站的時候,阿里巴巴的同事們為Yahoo!準備的早餐包子還是熱的。但即使盡力想要融合雙方,文化氛圍完全不同的阿里巴巴和Yahoo!還是難容得下彼此。

這次的失敗也讓馬雲在往後和不同文化的合作中,不會再強烈要求雙方融合,而是讓彼此都保有原來的模樣和平共處,這對馬雲來說應該也是一次經驗的收穫吧。

  • 股份稀釋過多

前面有提到Yahoo!這筆投資佔了阿里巴巴40%股份,讓阿里巴巴許多內部的決策權受到Yahoo!很大的牽制,像是管理階層的控制權設計、集團無法整體在香港上市等等,馬雲想做的很多事情都因此受到了一些阻撓,儘管知道會如此,阿里巴巴在當時若沒有這筆資金,就會大大減少活下去的可能性,為了可以順利活下去,阿里巴巴當然還是接受了Yahoo!這筆投資,中間歷經非常多次的協商,後來終於抗戰成功,在2007年於香港上市。

阿里巴巴上市!

關於阿里巴巴的上市,其實背後是有許多小故事的。

  • 金融危機要來了

2007年年初馬雲參加了達沃斯論壇,當時論壇中有人提到「金融危機要來了」,不過這並不是主流的觀點,也沒有被大家特別關注,但是馬雲卻很敏銳的捕捉到了這點,論壇結束後便開始推動阿里巴巴的上市計劃,最後成功趕在年底前上市。隔年金融海嘯如期來臨,所以假使馬雲沒有在前一年就先將阿里巴巴上市,那麼這個上市計劃也許就告吹了。而且上市時阿里巴巴獲得一大筆融資,也剛好替之後阿里巴巴發展其他業務時奠下良好的經濟基礎。

不禁讓人佩服馬雲的戰略眼光與前瞻性,還有蔡崇信的財務專業,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決定並且成功將阿里巴巴上市。

  • 注重誠信的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