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近亦遠的東南亞》:東南亞史並非進化論式,而是「植物文明」自我成長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南亞從史前時期開始歷經數千年,持續著自給自足的村落型態,是一個受惠於大自然的恩澤,不用煩惱衣、食、住等基本生活的地區,但也因長期對外保持靜默,導致始終不被其他地域所熟悉。
文:石澤良昭(いしざわよしあき)
自然環境與獨特的生活文化
讓我先向各位說明東南亞的自然環境。
中南半島境內雖然沒有高聳的山岳,但地表高低起伏,地形縱橫交錯。境內各條規模不一的河川大多由北方流向南海,途中流經許多深邃的溪谷、湍急的瀑布及平緩的淺灘。靠近海岸的平原地區被幾條山脈分割成數個區域。
三大島嶼蘇門答臘、爪哇及婆羅洲相互鄰接,與中南半島隔著淺海相望;馬來半島呈南北向長長延伸,位於印度洋到太平洋的通路上;南洋群島多為火山島地形,至今仍然持續噴發中的島嶼不在少數。
廣闊的大海包圍了東南亞各地,受惠於內陸海洋的優越地理條件,居民們得以利用海洋聯繫,各地傳統文化相互交錯,居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看到許多共通性。
東南亞的住民們利用雨林氣候特有的風向交替特徵,駕駛著單側或雙側架有腕木的獨木舟(Outrigger canoe)往來各地。其後,開始利用帆船或中式帆船(戎克)前往中國、印度、波斯灣及阿拉伯海等地進行貿易。交易活動使地區與地區間愈加活絡,沿岸逐漸形成港市,一些港市甚至發展成為地區性的小國家。
以這些港市的歷史發展來看,柬埔寨的扶南國(約一世紀~七世紀左右)位於中南半島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同時擁有經營農耕的腹地;室利佛逝 [1](約七世紀~十一世紀左右)位於蘇門答臘中部,靠近麻六甲海峽;滿者伯夷(一二九三~一五二七年)位於爪哇島東部,以上三者皆是受惠於熱絡的海洋貿易與交流活動形成的港市國家。各國的商人陸續來到這些港市進行貿易,穆斯林商人駕駛著阿拉伯帆船(Dhow)來到東方,繼之唐代(六一八~九○七年)後期到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以後,中國商人也利用中式帆船前來進行貿易。
如同前文裡介紹過的,中南半島的山岳地帶有著深邃溪谷,由北方流向南方大海的大型河川與匯流的中小型河川在溪谷中不斷地沖刷,形成河階和平原,甚至是廣闊的三角洲,帶進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礦源,不但可用來栽培穀類、油性植物、甘蔗、橡膠等作物,也是石油、石灰、鐵、鋁礬土、錫、鎢等珍貴礦物的礦床。
東南亞全境炎熱潮濕,最熱的月份甚至可能超過攝氏四十度,平均氣溫約二十八度,年雨量在一千四百到一千八百毫米之間,即便如此有時降雨量差異甚大,特別是雨季和乾季分明的地區常有降雨不規則的情況。稻田耕作是居民的生活中心,更具體來說,居民的生活是以農業為中心,有地理學者甚至將東南亞地區評為「植物文明」的世界。居民們以自己種植的農作物作為糧食,住在用木材、竹、秸稈、土等材料製作而成的木造家屋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除了越南,大多數的民宅皆為高架屋。
在這裡日常生活可見到男女緊密共同作業,就經濟活動來說,女性負責主要的家庭事務,從育兒到稻米收割皆一手包辦,實質上具有相當充分的決定權和自主權。
村落建立在河岸的沙洲和平原上,構成基礎的經濟和社會單位。村民們擁有有私人土地,也共同持有土地,維持著相互扶持和共同生活的傳統習慣,直到現在的農村仍然具有這様的機能。
東南亞各地的宗教信仰同樣地具有共通性,在接受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大型宗教之餘,地方上的精靈信仰、祖先崇拜、土地精靈、地母神信仰、山岳信仰仍未消失,各種祭禮的場合常看到這些信仰的影子。特別是在舉辦與農業有關的祭典時,很多村落會根據陰曆舉行祈求雨季到來或是農作物收成的祭典,祭典時會有板羽球、跳繩、男女的歌唱或舞蹈等慶祝活動。
東南亞的生活史故事
那麼,了解這様的東南亞歷史的意義究竟在那裡呢?
以歷史的觀點思考現在的東南亞世界如何形成,這個地域,這個國家,或是這個民族,究竟歷經過怎樣的時空才形成現今的樣貌?答案必須透過一步一腳印的史料挖掘和歷史建構才能求得。而若要思考東南亞人民的生活史是如何被形成,雖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還是有必要一提:傳統是長年累月的累積下建立的,有傳統作為根基,才能形成今日所見的日常生活的樣貌。這個形成傳統文化的地域迎來了外來文化,在擷取外來文化的同時,仔細地推敲著這些文化對自己是否有好處,然後做出取捨。
農業是支撐東南亞居民生計的基礎。例如:柬埔寨在六世紀左右引進印度的犁,當時也已經存在著用畜力犁耕的技術,居民們引進外來的農具加以改良,讓它們適應東南亞的土地後持續使用至今。當地基本上是以雨水為主的水田稻作和儲水灌溉為主,也有少部分的火耕農業。這様的耕作型態一直維持到帝國主義國家引進熱帶農業栽培後,才有大幅度的改變。
讓我們跟同一時期,也就是西元一○○○年左右的世界人口比較看看。中國正是在宋朝時期,擁有印刷術、火藥、羅盤等三大發明,是首屈一指的文明先進國。在西方,誕生於七世紀的伊斯蘭教已經擴展到伊比利半島,形成伊斯蘭文化圈;各大都市中學者和文人們聚集,研究希臘的古典文獻;當今世界的「主角」歐洲當時還僅是落後的地區,甚至還沒有開發出讓家畜過冬的技術呢。日本又是什麼情況呢?世界最早的小說《源氏物語》(十一世紀初完成)在京都問世,象徵著優美的宮廷文化開花成果。根據推估,西元一○○○年時世界人口約有二億五千萬人(根據二○○○年一月三日的《讀賣新聞》報導)。其中,世界最大的都市哥多華(Córdoba)[2] 約有四十五萬人,中國北宋的首都開封約有四十萬人,君士坦丁堡(今日的土耳其伊斯坦堡)約有三十萬人,吳哥城約有二十萬人,京都約有十八萬人左右。
Tags:
南投10大農遊體驗──下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南投許多農業區發展為休閒農業區,將農村景觀、農業文創、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營造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產品加工、三級農業體驗和服務,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其發展的休閒農業區將在地生產、農村景觀、農業文化創意、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區內,營造農業主題特色,開發商品,同時提升產業服務質量及充實友善旅遊環境,成為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近年來,南投許多農業區推出農業體驗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農作的樂趣!
以下精選10大南投農業體驗活動:
6. 埔里鎮──果寶歡酵觀光工廠
「果寶歡酵觀光工廠」位於埔里鎮,為全亞洲第一大的網室有機嘉寶果農場,面積達12公頃,主要是以埔里絕佳氣候與水質培育出的果中黑鑽石──嘉寶果,由農場親自栽培,堅持全面以生態平衡的共生方式進行培育。藉由觀光工廠、觀光農場的開放,酵素等健康知識的展示,好物選購、休憩角落的提供,給民眾一個身心靈舒展放鬆的好去處。
◎ 建議行程:參觀觀光工廠→農場採樹葡萄→製作果醬→野餐→製作果醋
◎ 體驗活動:採果體驗、果醬DIY、一日農夫體驗、果醋DIY、酵素DIY
◎ 嚐鮮特選:樹葡萄(12-5月)
◎ 伴手好禮:樹葡萄酵素果乾、有機康普茶、樹葡萄酵素、鳳梨果醋、牛樟酵素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64之4號
7. 埔里鎮──宏基蜜蜂生態農場
「宏基蜜蜂生態農場」位為埔里鎮,為傳承超過一世紀的養蜂百年品牌。經營者賴朝賢先生投身養蜂50餘年,生產蜂蜜連年得獎,受台灣養蜂協會譽為「評蜜博士」,並榮獲「神農獎」殊榮。多年來帶領台灣蜂農實施自然農法,輔導協助合作蜂農產銷管理,推廣自然農法與蜜蜂生態教育,研究改良蜂蜜、蜂王乳生產技術,頑固的追求各單品風味蜂蜜所醞釀之極緻品質與香氣,研發出多樣蜂產品引領台灣市場。近年更為台灣首家「產銷履歷蜂蜜」業者,致使出產的每滴蜂蜜安心有保障,且風味極緻!
◎ 建議行程:蜜蜂生態解說館 生態導覽→百萬蜜蜂隧道 穿越體驗→香氛蠟燭DIY→天然古湧泉泡腳
◎ 體驗活動:純天然蜂蠟香氛蠟燭DIY、純天然蜂蠟護唇膏 DIY、天然蜂蠟紫草膏 DIY、天然甜蜜蜂巢蛋糕 DIY、古錐蜜蜂公仔彩繪 DIY
◎ 嚐鮮特選:蜂蜜(3-5月)
◎ 伴手好禮:荔枝蜜、龍眼蜂蜜、貴妃蜜 、蜂蜜果凍條、蜂蜜醋、蜂蜜果醬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枇杷路52之1號
8. 國姓鄉──台灣國姓咖啡館
「國姓咖啡館」位於國姓鄉,為大型全木造建築,館內主要展售國姓咖啡與在地小農產品,亦提供簡單台式熱食與手作甜點。不定期與辦理在地小學作品展覽及藝文活動,咖啡館提供遊客農遊體驗及季節性DIY活動,需提前來電預約。
◎ 建議行程:參觀咖啡館區→咖啡採果→手沖咖啡DIY→咖啡館用餐→養生檸檬醋DIY
◎ 體驗活動:手沖咖啡DIY、紅豆大福DIY、養生檸檬醋DIY、
◎ 嚐鮮特選:阿拉比卡咖啡(9-12月)、羅布斯塔咖啡(5-8月)、賴比瑞亞咖啡(6-10月)
◎ 伴手好禮:國姓精品咖啡豆、國姓精品濾泡式咖啡、國姓精品咖啡限定黑鑽禮盒
地址: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中正路一段127號
9. 竹山鎮──青竹文化園區
「青竹文化園區」位於竹山鎮,抱著對「竹」的使命,青竹文化園區在竹山落實生根已25年,致力於竹產業竹文化的推動,將竹的生態、生產、生活、創作、教育等功能發揮淋漓盡致;從竹工藝技術導入傳承,透過專書編撰、參與標準認證,到茁壯成熟期並朝社會企業邁進。這個由竹林生產者、竹園經營者與竹藝創作者所共同設立的園區,企圖在竹材、營運、創作三方面做垂直整合,使竹的生態、生產、創作、景觀、生活及教育等功能在此合而為一,這與近年提倡的六級產業不謀而合。
◎ 建議行程:竹生態導覽→手作青竹杯→品嘗竹筒飯風味套餐→參觀青竹博物館→竹鐵馬踏青→品味古早味黃金鮮筍包→住竹民宿
◎ 體驗活動:青竹杯DIY、竹童玩DIY、創意竹編DIY、 園藝療癒時光、黃金鮮筍包DIY、幸福竹風車DIY
◎ 嚐鮮特選:香烤竹筒飯、竹炭嫩豆花、竹炭麵、和風竹筍封、竹筍排骨湯
◎ 伴手好禮:青竹竹醋原液、青竹盒裝竹炭片、青竹竹炭杯、青竹炭寶寶多功能除臭包、青竹經濟包竹炭片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富州里富州巷31號
10. 魚池鄉──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
「活盆地休閒農業區」位於魚池鄉日月潭風景區內,在政府及農民合作努力下,建立全國最高海拔絲瓜專業生產區,產量面積已接近60公頃,另外,為迎合時下流行的美容、美白趨勢,推出衍生物-活盆地絲瓜水,深獲消費者喜愛。農業區近年來也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廣農村產業之旅,包括建立台灣第一個以農村為背景的大型壁畫國際彩繪村、傳統文化以手工精製的手工蘿蔔、老菜脯產業以及積極建構無毒農業、中藥草、金銀花還有溼地茶樹精油等農業的推廣,戮力創造永續發展機會。
◎ 建議行程:頭社水庫→走跳活盆地→阿嬤洗衣場→彩繪村(農村的壁畫)→古早味割稻飯
◎ 體驗活動:絲瓜水DIY、菜瓜布DIY、醃製老菜脯DIY、紅茶葉書籤、愛玉DIY、金銀花香包、香菇馬卡龍DIY
◎ 嚐鮮特選:絲瓜(5-10月)、愛玉(9-12月)、菜脯(11-2月)、金銀花(全年)、金針花(8-10月)
◎ 伴手好禮:季節性蔬果、紅茶、老菜脯、金銀花茶、絲瓜布、絲瓜水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平和巷50-33號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