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1:破除老後生活「與性無關」的迷思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針對年長者提供性教育,讓他/她們認識生理結構、生理現象、性感染疾病與性反應等,已被證實可以有助於他們破除迷思、建立自信,獲得擁有性生活的權利。
文:威廉.亞伯(William L. Yarber)、芭芭拉.薩雅德(Barbara W. Sayad)
性與老化
性在四十五歲以上人們的生活中依舊是相當重要的部分,然而男人和女人對於老化有不同的看法,男人認為性在整體生活品質中無比重要,且是良好關係的關鍵要素。相對地,女人若到了五十幾歲,每五位之中就有一位說自己很樂意不再有性行為,但在五十幾歲的男人之中只有五十分之一認同。
文化對於性與老化的看法,顯然會影響年長者的性生活是否被鼓勵。性表達在美國向來被視為年輕人和新婚者專屬的活動。所幸這種觀點並未被普遍接受,跨文化的研究顯示,許多國家不僅可以接受,甚至會期待年長者有性活動。
不論傳統看法是什麼,美國近期研究顯示年長者仍持續有性生活。毫無疑問地,影響性生活有無的其中一項關鍵因素,在於是否擁有伴侶。二○一○年,美國退休人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訪問了將近一千七百名四十五歲以上的美國人,結果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反對未婚性行為的比率會明顯下降,也會更不認同美國文化對性的過度強調。
在這個訪查進行的十年之間,性交頻率與整體性滿意度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但自我刺激、性念頭、性幻想的頻率則不變。該研究的其他發現尚有美滿性關係的構成要素,包括:
- 性伴侶(但不一定指配偶)
- 頻繁的性交(一週多於一次,但不需要天天進行)
- 健康狀況良好(自己和伴侶)
- 生活壓力低
- 沒有經濟困擾
關於這項研究結果的重點整理,見圖7-9。

在年長的男同性戀、女同性戀,以及異性戀伴侶之中,對關係有堅定承諾的人最能感受到幸福快樂。我們對於親密、陪伴與意義的需求,超越了性傾向的議題。
因為我們的社會傾向於將老年人視為與性無關的,年長者可能會把自己的反應遲緩,解讀成性事要結束的前兆。針對年長者提供性教育,讓他/她們認識生理結構、生理現象、性感染疾病與性反應等,已被證實可以有助於他們破除迷思、建立自信,獲得擁有性生活的權利。
女性的議題
從四十幾歲開始,多數女性就會開始經歷生育能力下滑的一個正常生理歷程,許多女性會因為不用再擔心懷孕而鬆一口氣,也因為不需要再處理月經而感到高興。這個逐漸變化與調適的階段被稱為近更年期(perimenopause),此時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跟黃體素會減少,排卵的周期也較不穩定。有幾年的時間,月經會變得不規律,然後慢慢結束。這個階段多發生在四十五歲到五十五歲之間,但也可能出現在三十幾歲到五十五歲之間,或是更晚。停經(menopause)是指至少整整一年沒有月經,平均出現年齡是五十一歲。女性停經的另一種原因是接受子宮切除術時一併將兩邊的卵巢摘除。停經後的女性,其雌激素濃度約為停經前的十分之一,而黃體素則幾乎不會分泌。多數女性在停經後會經歷某些生理或心理症狀,但僅有百分之五到十五的案例會嚴重到必須就醫。
停經的生理效應 不論是因自然歷程或手術而導致停經,當女性的身體試圖適應雌激素濃度的下降時,都會出現相關症狀。停經的症狀會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只有極少的症狀,輕鬆度過更年期;但也有些人會出現許多不舒服的症狀,持續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停經最常見的症狀是熱潮紅、陰道乾澀與睡眠障礙。其他症狀如陰道壁變薄,會導致陰道的長度與寬度縮減,且在陰莖─陰道性交時不像以往具有彈性,因此性交時可能會疼痛、流血,陰道也會容易受到感染。這些影響可能在停經前就已經發生,然後一直延續到停經後。高達百分之八十五的女性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熱潮紅,通常在停經後的兩年內就會緩解,但是約百分之二十到五十的女性會持續好幾年都有這個症狀。
熱潮紅(hot flash)時身體會突然感到一股燥熱、皮膚潮紅,(通常會)加上流汗等情形,經常持續一到兩分鐘,但也可能短至十五秒、長至一小時之間。熱潮紅是因為雌激素的濃度下降,導致腦部的「體溫調節器」驅動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產生熱的感覺。熱潮紅造成睡眠時大量流汗的現象,稱為夜間盜汗。有些女性在更年期會失眠(可能跟熱潮紅有關)、對性的興趣改變(通常是降低)、尿失禁、骨盆底肌肉無力、頭痛或體重增加。也有些女性表示有憂鬱、易怒等情緒問題。
部分女性身上會出現與雌激素濃度下降有關的長期影響,例如骨質疏鬆症,即骨質密度流失,會造成手腕與臀部骨折等問題。雌激素濃度偏低還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因為牽涉到低密度脂蛋白(即「壞」膽固醇)的濃度上升,與高密度脂蛋白(即「好」膽固醇)的濃度下降。遺傳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兇。
想減少停經產生的生理效應,飲食上要攝取低飽和脂肪、高纖維質的食物,而鈣質跟維生素D可以降低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另外也可以適量進行負重運動,並維持健康的體重。欲克服陰道乾澀可以塗抹局部潤滑劑;凱格爾運動有助於強化骨盆底肌肉;時常(自行或由伴侶)進行性刺激可以維持陰道潤滑。對於抽菸的女性而言,戒菸有很多好處,包括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緩和熱潮紅的強度、建立更好的主觀幸福感受。
停經後荷爾蒙治療 為了舒緩更年期症狀,醫師可能會採用停經後荷爾蒙治療(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 MHT),比較常見的名稱是荷爾蒙補充治療(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已開始使用「停經後荷爾蒙治療」一詞,因為這個名稱比較能符合現狀,且能統稱現有數種不同型態與劑量的荷爾蒙組合。這樣的治療方式會使用雌激素,或合併雌激素跟其他荷爾蒙,例如黃體素或合成黃體素。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