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印尼地方選舉:佐科威明年連任路無法「躺著選都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次地方選舉結果不如預期,佐科威擁護者辯駁,這純粹是因為根植於舊體制中的政治強權現實,「總統在打一場需要短期交易的轉型持久戰」。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專電)
印尼27日舉行地方選舉,外界視為是明年總統大選前哨戰。不過,執政黨選舉慘敗,反應出選民對佐科威地方建設和改革事項的評價,也為佐科威連任之戰敲響警鐘。
印尼逾1億5200萬選民27日投票選出17個省、39個市、115個縣的首長。印尼國家選舉委員會預計於7月9日宣布官方計票結果。
根據各家媒體及民調機構傍晚的出口民調快速計票結果顯示,執政黨民主奮鬥黨(PDIP)在這次選舉中慘敗,丟掉最重要的爪哇島兩個省份,即西爪哇省和東爪哇省的省長寶座。
這次選舉最受關注的是西爪哇省長選舉。西爪哇省人口4671萬人,首府為萬隆,是印尼政經中心所在,重要大城及設施多位於西爪哇省。
印尼近2億6000萬人口中逾85%是穆斯林,西爪哇省是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大本營,省長選舉結果被視為是2019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各政黨聯盟無不卯足全力,要在選戰中拿下省長寶座。
西爪哇省長選舉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上屆印尼總統大選,1億8800萬登記選民中,西爪哇省就占20%。佐科威在2014年總統大選中,在西爪哇的得票數輸給對手大印尼行動黨(Gerindra)主席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
民主奮鬥黨推派的西爪哇正副省長候選人僅拿下西爪哇選戰12.2%的支持率,敬陪末座。被視為伊斯蘭選民票倉的另一重要省份東爪哇省,民主奮鬥黨也未能拿下。
此外,民主奮鬥黨在北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楠榜省的候選人也都敗下陣。
這場地方選舉也被視為印尼民眾對佐科威政府近4年來在地方建設上的支持程度。
「日經亞洲週刊」(Nikkei Asian Review)指出,這次地方選舉是對佐科威在地方建設和改革事務的檢驗,也攸關他是否要在明年4月總統大選前改變施政路線迎合民粹主義。
位於雅加達的康科德顧問公司(Concord Consulting)資深風險分析師勞佛德(Keith Loveard)表示,這次選舉結果很可能是對佐科威的一個警鐘,意味佐科威不能太有自信,且必須更加察覺人民的心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地方選舉中,許多在野黨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像是印尼第二大黨從業黨(Golkar)和國家民主黨(NasDem)推派的正副省長候選人,就拿下9個以上的省份。
而前總統尤多約諾領導的民主黨、老字號伊斯蘭政黨民族復興黨(PKB)、國民使命黨(PAN),表現也都勝過執政黨。
印尼資深媒體評論員邱烈豐指出:「印尼政治就是幫派打群架,不是華山論劍單挑定輸贏。」
邱烈豐分析,印尼的多黨政治生態及選舉法律對政黨推派總統參選人的規定,造就這種合縱連橫的現象,目前沒有哪一個政黨能夠獨大到足以獨自推派總統候選人。
根據印尼選舉法規,政黨或政黨聯盟必須獲得至少25%選票或20%國會席次,才有資格提名正副總統候選人,因此,政黨之間彼此結盟,共同推派一組正副總統候選人角逐大選已成常態。
雅加達記者蘇堤萬(Setiawan Liu)分析,這次地方選舉也被視為是明年4月同步舉行的國會及總統大選前哨戰,各政黨在這次的地方選舉中能夠在各省拿下多少票數,很大程度也反應各政黨在明年國會選舉中能夠攻下多少國會議員席次。
蘇堤萬說:「從地方實力揮軍中央國會,是這次選舉的意義。」
蘇堤萬分析,由於民主奮鬥黨在這次地方選舉的表現不如預期,民主奮鬥黨和佐科威政府接下來勢必要再割讓更多政治利益給從業黨、國家民主黨等執政同盟的友軍,以確保明年總統大選是友非敵。
從業黨內部人士指出,佐科威自上台以來,為鞏固領導權力並在國會中順利推動各項政策及法案,進行多次內閣改組,任命重要部長職位給友黨,以換取友黨支持中央政府施政並支持佐科威2019年連任,「美其名是換人做做看,事實上是納編在野力量確保順利連任」。
印尼「商報」報導,佐科威任命多位原本支持普拉伯沃的退役軍事將領出任總統府幕僚長、總統咨詢委員等要職。佐科威透過改組及收編反對黨人士,獲得更多在野勢力的支持角逐連任。
雖然佐科威目前仍享有很高的民調支持度,不過,這次地方選舉的結果意味佐科威明年可能面臨比預期更嚴峻的連任之戰。
佐科威擁護者辯駁,這純粹是因為根植於舊體制中的政治強權現實,「總統在打一場需要短期交易的轉型持久戰」。
邱烈豐分析,印尼社會長期貧富不均,佐科威上台以來的確推動許多改革,但這些改革也讓過去習慣透過關係、便宜行事的商人「生意更難做」;再加上佐科威的改革政策未必能讓全體底層民眾雨露均霑,這也反映在這次地方選舉結果中。
誠然,佐科威在打一場需要短期交易的轉型持久戰,但昨天的地方選舉結果卻狠狠對佐科威敲響警鐘。在面對舊勢力反撲和轉型正義、合縱連橫和全面肅貪、種族宗教草根反撲和政績牌間的拉扯角力,佐科威明年的連任路可不是「躺著選都贏」。
相關報導:
核稿編輯:吳象元
最新發展:
-
【印尼大選】4月14日讓全台印尼移工放假一天,為他們家鄉投下寶貴一票 3年前
-
【印尼大選】穆斯林議題成競選主軸,但伊斯蘭認同政治是印尼要走的路嗎? 3年前
-
【印尼大選】4月14日海外投票全台設34處投票所,讓他們為故鄉投下選票 3年前
-
【印尼大選】第二場辯論聚焦經濟成長,普拉伯沃對科技用語「獨角獸」感到困惑 4年前
-
【印尼大舉】佐科威將再戰普拉伯沃,究竟最後總統一職將鹿死誰手? 4年前
-
印尼總統大選首場辯論:時隔5年,佐科威再度與老對手激烈交鋒 4年前
-
印尼總統選戰開跑,佐科威暗批對手「從未進過傳統市場」 4年前
-
評印尼連環恐攻事件:宗教、政治、種族,究竟是誰躲在幕後? 4年前
-
將牽動印尼政局?鍾萬學若八月出獄,恐影響佐科威連任和亞運維安 4年前
Tags: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