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食全史》:戰國武將的威猛,來自於黑米飯與梅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戰國時代這個戰火無窮無盡的年代裡,武士們的飲食是如何解決的呢?
文:永山久夫
【戰國武將的威猛來自於飲食】
戰禍連年料理技巧卻不斷精進的年代
室町時代雖然戰禍連年,但是料理技巧本質上卻是向上提升,在這個時代幾乎脫離了古時候的飲食方式。
例如魚類的食用方式便從鱠演變成刺身。所謂的「鱠」,是將生魚肉切成小塊後,沾酢或醬食用,自古以來皆是如此料理。
進入室町時代之後,出現了將魚肉一大塊片下來的刀法。為了與自古承襲下來的鱠作區別,於是開始將如此料理的生魚稱作刺身。室町時代長享三年(1489年)的《四条流庖丁書》,便依照刺身的種類說明該使用何種調料味,內容如下所述:
「食用刺身時,鯉魚沾山葵酢,鯛魚沾生薑酢,鱸魚沾蓼酢,鯊魚沾芥茉籽酢,魟魚也是芥茉籽酢,鰈魚沾沼田酢。」
在這個時代食用上仍以酢作為主要的調味料,但是到了中期以後,當醬油一登場,切成大塊的刺身便迅速普及開來。充滿大豆胺基酸的醬油具備飽滿的鹹味,可釋放出魚類本身的鮮味,因此成功擄獲人心。
雖然室町時代戰禍連年,卻也在這個時候確立了本膳料理這種料理模式,形成日本料理的基礎,而當時頗具影響力的武家料理更成為主流。
室町時代武家之間所時行的用餐方式,包括湯漬及汁飯。其中,湯漬的用餐禮儀非常的繁瑣。
正式的湯漬必須事先用熱湯將飯沖洗過一次,然後再盛於碗中端上桌,最後將熱湯倒進飯中食用。在食用本膳料理時,端上桌的就是這種湯漬。汁飯簡單來說,就是用有味道的醬汁取代熱湯淋在飯上,常用於緊急出陣等場合。
視不同用餐禮儀,有時須在食用湯漬前先舔口鹽;此外香物的選擇、配菜如何搭配,都有繁雜的制式規定。
依據《大草家傳聞記錄(大草家より相伝の聞書)》(室町時代)所云:「吃湯漬時,先吃湯漬,再吃菜,最後喝湯」。
像是戰國時代的霸者織田信長(1534-1582)就十分愛好湯漬,用餐禮儀在他眼中根本不屑一顧,想吃時就用自己的一套習慣來吃。甚至在桶狹間之戰(1560)出擊之前,也都是以湯漬果腹。
靠黑米飯養足體力的武士們
應仁、文明之亂自應仁元年(1467)愈演愈烈,耗時11年,使得成為戰場的京都化為一片焦土。
這場紛爭擴及全日本,戰火連年延續了一百年以上,也為戰國時代拉開序幕。實力在握的人抬頭,以下剋上成為時代潮流。
即便身為大名(譯註:較大地域的領主)也不容大意,其地位可能隨時被家臣奪取。這就是亂世中的遊戲規則。
在戰國時代這個戰火無窮無盡的年代裡,武士們的飲食是如何解決的呢?
當時武士主要的熱量來源為一天五合的黑米。所謂的黑米,就是粗搗後的米,接近現代的糙米,因此殘留不少米糠成分。
五合的米飯,會分成早餐及晚餐二次食用。五合的分量在750公克上下,約含2,600大卡。足輕(譯註:下級武士)也差不多,發放的分量都一樣。
黑米的米糠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不但有助於消除疲勞,也是米飯中碳水化合物迅速轉換成能量時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因此黑米飯能夠使肌肉更有力量。
接著來看看每100公克的米含有多少的維生素B1(以下單位皆為毫克),糙米為0.41、粗搗米為0.3,若是精白米的話則僅有0.08,幾乎全被去除了。
一旦缺乏維生素B1,就會因大腦能量來源的葡萄糖無法順利代謝,導致焦躁不安容易生氣,注意力還會下降,就連鬥志與體力都會變差。
黑米飯的好處,也包括十分耐餓。舉例來說,吃蛋糕或麵包雖會讓人突然士氣大振,但是很快就會虛脫無力。這是因為血糖值急速上升,接著又馬上快速下降的緣故。
但是黑米飯在這方面便具有它的優勢。
而且黑米是一粒粒吃進肚子裡,會慢慢被消化,所以血糖值可長時間處於穩定狀態,不會使人出現空腹感。也就是說,戰鬥力會持續高漲。
遠近馳名的猛將加藤清正(1562-1611),在《掟書》(家訓)中便提到:「要吃就要吃黑米」,清正終其一生參與過許多戰役,因此才會熟知黑米所具備的力量。
一天吃早、晚二餐
武士一天可吃五合黑米,這些黑米通常分成早、晚二餐食用。
《武者物語》中記載著戰國武將的故事集,當中就有「由吃飯方式了解北条家為何滅亡(飯の食べ方で北条家滅亡を知る)」這麼一篇故事。
小田原城的北条氏康(1515-1571)與嫡子氏政一同用餐時,氏政做出了致命性的失敗舉止。
因為他在同一餐的米飯中,淋了二次醬汁。氏康看見後十分失望,接著如此說道:「無論身分高低,一天都是吃二餐」,接著吒責他:「既然如此,怎會不熟悉用餐習慣。飯要淋醬吃,竟然不懂得拿捏醬汁分量,以致於醬汁不夠又再淋了一次,行為真是失當。明明是早晚都在做的事情,居然無法預估分量,看來你永遠無法看清一個人的本質,辨別忠良,更不可能招攬名賢家臣」,並且灰心地說:「看來北条家到我這一代就要結束了。」
不出氏康所預言,小田原的北条家到氏政這一代,便遭受豐臣秀吉攻擊而滅亡了。由這篇故事可充分得知,戰國時代的飲食分為一天早、晚二次,用餐須遵循用餐禮儀。
在當時那個年代,想在艱困的戰爭中倖存下來,實在無法因為淋飯的醬汁不夠而要求添加,於是才會衍生出武士的「常規」,為的是讓身體打從平時習慣這種困境。
汁飯終究是屬於上級武士的用餐形式,當下級武士升上足輕後,很多時候早晚吃的還是雜炊。
介紹下級武士在戰國時代結束之際相關生活點滴的《阿編傳(おあむ物語)》一書,關於女主角阿編,有以下描述: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