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黃致豪是國內極少見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律師,他因多次為社會矚目殺人犯辯護,聲請為被告重做精神鑑定或心理衡鑑,尋求對被告有利人格成因求免死。
台北地檢署偵辦華山分屍案,凶嫌陳伯謙涉將高姓女子殺害並分屍,加上一個月內發生三起分屍案,引起民怨沸騰。而陳伯謙的委任律師黃致豪,近來也引起熱議,因為這並非他第一次替重大案件的被告人辯護:台北捷運隨隨機殺人案的鄭捷、北投女童割喉案的龔重安、小燈泡命案的王景玉、性侵殺害女模的程宇、縱火燒死全家的翁仁賢等,都是他曾經上法庭為其辯護的對象。
《上報》報導,這次替陳伯謙辯護的律師黃致豪,早在2014年5月21日「鄭捷在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中,就擔任主嫌鄭捷的法扶律師,當時黃致豪不顧外界批評聲浪,接下酬勞不高的法扶辯護律師,並曾以「用民意、輿論奪走一條性命,不去探究為什麼,未來社會恐將有更多鄭捷。」一席話引發熱烈討論。
事實上黃致豪曾經接手過的知名案件不只鄭捷隨機殺人案件,還包括北投女童割喉案、小燈泡命案、縱火案、女模性侵殺害案等,黃致豪自己就曾在臉書上說,他所接手的案件太過髮指,可能連母校可能都不歡迎他。
心理學背景的律師,多次為兇手以精神人格原因求「免死」
《蘋果日報》報導,黃致豪是國內極少見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律師,畢業於台大心理學系,他多次為在為社會矚目的殺人犯辯護時,聲請為被告重做精神鑑定或心理衡鑑,尋求對被告有利人格成因求「免死」,呼籲詳查犯罪成因,設法矯治教化,這樣的辯護作風在台灣別具爭議性,黃致豪的知名度也因而大增,除了辯護工作外,他也經常寫專欄文章、開設講座課程,探討司法與人權議題。
黃致豪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自許是「怪物惡魔與人類百姓間的通譯」,面對人人喊打喊殺的重大案件被告人,黃卻主張應該多傾聽、多了解,黃認為,僅只是願意傾聽對方在想什麼,可能就有多一半的機會,能夠免除一場社會悲劇的發生 。
為縱火燒死父母等6人的翁仁賢辯護時,黃主張應查明傷者是否為翁男縱火所致;為三重母女血案殺人犯黃麟凱辯護時,主張滅絕種族類屠殺,才構成《兩公約》情節最嚴重之罪等;為北捷殺人犯鄭捷辯護時,更說鄭捷是「被社會隔離的靈魂」,主張補充心理鑑定。
《聯合新聞網》報導,小燈泡案到高等法院審理時,替王景玉辯護的黃致豪也曾聲稱,這起意外在於「國家的失敗或不作為」,因為王景玉患有有思覺失調症,是「弱者」,檢察官是對弱者苛刻,當時社會上有許多認為「直接判死」的聲音,黃致豪也認為,如果判決只需回應社會意識,那就不需要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了,「社會的氛圍不該是量刑基礎。」
而黃致豪去年獲選司改國是會議分組委員,與同樣因多次在媒體上表示「想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兇手王景玉到底怎麼了?」而受到許多輿論撻伐的小燈泡媽媽王婉諭,兩人同場對面而坐。
黃致豪:沒有人一出生就帶刀槍
因為幫許多重大刑事案件辯護,也讓黃致豪遭受不少人身攻擊,甚至是威脅,不過黃致豪並不因此退縮,黃致豪去年曾接受《中國時報》專訪,談到自己在為鄭捷辯護期間,曾不帶評斷地將受害人的身家背景說給鄭捷聽,將鄭捷殺紅眼時看不見的「人」一一賦與真實生命,結果鄭捷也對他說,「如果我早一點認識你們,也許我就不會這樣做」。讓他非常激動。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可愛的,沒有人一出生就帶著刀槍,為什麼有的人就做出驚天動地駭人的事?在哪個時間點,哪個環節出了錯?如果我們可以對這些人多一些瞭解,如果20個人想去殺人,經由多一些瞭解去設法預防,讓其中10個人打消殺人的念頭,就多了一半的機會防止悲劇再發生。」
面對被告人,黃致豪堅持的是「傾聽」與「不下評判 (no judgement)」的兩大原則,他知道自己收集了台灣近年3大無差別殺人案,外界對他有多少輕蔑與謾罵,不過他卻說「鄭捷其實就是個無比寂寞的孩子」。
聽到這句話,不少人會立刻反擊:寂寞就可以殺人嗎?受害者何其無辜?已經是成年人了,寂寞難道還要怪別人?……這些問號,黃致豪都清楚,也完全認同,只是他更想了解的問題是:到底是怎麼樣的觸因,啟動了犯罪付諸行動的開關,也就是「一個人是怎麼變成這樣的?」
追尋這個答案的迫切與渴望,黃致豪即使背負與這些「殺人魔」畫上連結號的壓力,也仍然無悔的原因,更讓他持續接下一件又一件的殺人案件,「我身為人父,想確保自己不會在教養上走入相類的死胡同,以至於無意間影響了下一代卻不自知。」
律師公會:所有的人都有權請律師為其辯護
這次黃致豪再次接下華山分屍案,除了引發網路輿論熱議外,也有許多媒體報導質疑黃致豪接連為殺人凶嫌辯護的動機,更有其他律師表示,如果是自己遇到這些案件,他寧願脫下律師袍也不會幫這些被告辯護。
對此,台北律師公會發表聲明,指出基於「聯合國於1990年通過的《關於律師作用之基本原則》所有的人都有權請求,由其選擇的一名律師協助保護和確立其權利,並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為其辯護。」保障刑事被告受辯護人協助之權利,是普世對於「人權保障」的基本價值。並譴責部分媒體不瞭解及律師的使命和作用,嚴重侵犯了律師執業的獨立性。
社民黨參選人苗博雅也強調,接下重大刑案的律師,無論是基於什麼動機接案,他的實質有效辯護,所保護的並不只是那位被告本身,而是「正當法律程序」,這位辯護人並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是在保護壞人,而是在維繫一個法治國家所需要的公平法院。
國內資深足球球評石明謹也在臉書上表示,黃致豪律師為多名殺人犯辯護,正是在保障你和我的人權,正因為「連殺人犯都有人辯護」,所以你不用擔心有什麼情形是「沒人要為你辯護」的。
新聞來源:
- 從陳伯謙到鄭捷都指名找他當辯護律師 黃致豪憂心台灣現況(上報)
- 心理學博士當律師自稱「惡魔的通譯」(蘋果日報)
- 華山分屍案律師又是黃致豪 司改曾提議修法「罰媒體」(聯合新聞網)
- 為何要替「人渣」辯護? 集滿台灣3大隨機殺人案 透視律師黃致豪(中國時報)
核稿編輯:楊之瑜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