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約一百人當中,就有一名迷人又善於社交的「病態人格者」

大約一百人當中,就有一名迷人又善於社交的「病態人格者」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說,大約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名病態人格者。日本人口約有一億兩千七百萬人,所以當中就有一百二十萬人是病態人格者。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的人群裡,今天也出沒在你的身邊,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

文:中野信子

  • 本文為《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瘋狂?》前言

腦科學精準解析,讓「你身邊的病態人格者」無所遁形

臉不紅、氣不喘扯著漫天大謊,大行常人難以想像的卑鄙勾當。

即便西洋鏡被揭穿,受到千夫所指,仍能堂而皇之,不見絲毫羞恥。

舉手投足彷彿自己才是受到不當對待的受害者,乃至於悲劇女主角。

犯下殘暴的殺人案、惡質的詐欺案,卻絲毫不見反省。甚至高調公開紀錄主張自己的正當性。

乍看之下,他們迷人又善於社交,談吐、做簡報都可說是鶴立雞群,出色而有趣。

不過,一不小心與他們扯上關係,就會受到蒙騙,進而陷入萬劫不復的窘境!而他們對待性事態度開放,因此也總不乏桃色糾紛。

他們善於偽造自身經歷,會若無其事輕易推翻過去言論。如果遭到質疑,有些人則會以一副死豬不怕滾水燙的嘴臉表示:「我絕對沒說過那種話!」

最近,這類人物屢屢在世間掀起軒然大波。

而且不容忽視的是,他們的擁護者不在少數!

「他(她)一定是交了壞朋友,才會幹出那種事!」

「他(她)人真的不壞,明明是很棒的人啊!」

電視螢幕裡,常有評論家、普羅大眾給予這種人上述的善意評語。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崇拜他(她)們的「粉絲」。

但是大家一定不知道吧?

他(她)們有很大的機率是「病態人格者」!

病態人格者占全美人口的四%

「精神病態」(psychopathy)原本是個診斷上的概念,目的是用來說明連續殺人犯的反社會人格。

但是應該很少有人光看字面,就能夠掌握這種精神病態人格的具體含意吧?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一個譯名,能夠百分之百地闡述其實情。《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是當今精神醫學界奉為圭皋的世界標準,其最新版本「DSM–5」當中,並不存在關於病態人格的敘述。在精神醫學領域,只有名為「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症」的診斷基準,而沒有所謂「病態人格」。有鑑於此,世人對病態人格抱持錯誤而模糊的印象,也在所難免。

相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病態人格」與「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病有什麼差別;或許也有人一聽到「病態人格」這個詞,就會想到湯瑪斯.哈里斯所著小說《沉默的羔羊》當中登場的漢尼拔博士,認為病態人格者就是「擁有高智商的冷血獵奇殺人魔」。除此之外,或許也會有人用「病態人格」一詞來揶揄那些謊話連篇的人。

直到最近幾年,腦科學終於有長足進步,也因此對病態人格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人腦這個器官的性質當中,有某部分功能主掌「體貼」「對他人傷痛感同身受」等領域,而病態人格者這方面的功能與正常人大相逕庭。

不僅如此,專家學者也發現,病態人格並不一定與冷酷殘忍的犯罪者畫上等號。甚至有研究結果指出,某些需要進行大膽決策的職業,譬如大企業CEO、政治家、律師、外科醫師等等,屬於病態人格者的傾向偏高。

流行病學的調查也頗有建樹。以《沒有良知的人:那些讓人不安的精神病態者》一書聞名於世的犯罪心理學家羅伯特.海爾指出,有○.七五%的男性是病態人格者。除此之外,長年任職於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心理學教育中心的心理學家馬沙.史塔德亦表示,病態人格者已占據全美人口的四%之多。兩人所提出的數字有所差異,這也是因為病態人格的診斷基準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亦有研究顯示,病態人格者在個人主義盛行的歐美國家較多,而在奉行群體主義的東亞社會較少,或是男性病態人格者的比例較高等。

不僅如此,專家學者也發現,病態人格的診斷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有大片灰色地帶。也就是說,病態人格亦有症狀輕重之分。說得更專業點,病態人格就是一種發生於情感面、人際關係面、行為面的「複合障礙」(在此說明:本書為方便讀者理解,概括性地將「病態人格傾向較高者」稱做「病態人格者」)。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說,大約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名病態人格者。日本人口約有一億兩千七百萬人,所以當中就有一百二十萬人是病態人格者。

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的人群裡,今天也出沒在你的身邊,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

或許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是一位病態人格者呢。

如何辨識病態人格者

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病態人格者呢?

以下列舉幾個病態人格者的特徵。

  • 外表與談吐過於富有魅力,有自戀傾向。
  • 不易有恐懼、不安、緊張的情緒,能夠堂而皇之地站上大舞臺。
  • 輕易從事一般人因為倫理規範、危險等因素而躊躇不前,乃至於不敢做的事情,乍看像是勇敢的挑戰者。
  • 善於說場面話,讓強者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乃至於擁簇者眾。
  • 慣於透過說謊來豐富自身說話內容。會為了自我表現而不斷改變主張。
  • 口氣很大,卻容易半途而廢。
  • 妄自尊大,即便受到批評也不會感到挫折,或是引以為戒。
  • 交友圈一變再變,會批評過往的交友圈。
  • 善於交際,但是難以對他人處境感同身受。

即便沒有全數吻合,各位是否也能夠想到,自己身邊有幾個人符合其中某些敘述呢?

就像是前面所述,病態人格者為人妄自尊大,會建構充滿自戀以及欺瞞的人際關係,同時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是一種衝動的反社會存在。除此之外,他們也有在生活上不負責任的傾向。

當然,並非所有病態人格者都是壞人、潛在罪犯,畢竟也不是所有非病態人格者都是好人。在病態人格者身上貼上「等於罪犯」標籤,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但若是沒掌握病態人格者的秉性,則可能會被病態人格者惡意利用。時下就有不少人,不知不覺變成擁護病態人格者的旗手。

病態人格者能言善道,且能不畏風險地付諸行動,看起來實在魅力十足,因此有不少不知其本性的人,就這樣成為他們的粉絲。特別是在保守封閉的社會裡,病態人格者的行為彷彿帶來新風氣,讓人備感爽快,人氣因此水漲船高。他們就是這樣精於魅惑人心,巧妙地利用別人。

富有魅力的研究對象

病態人格者是一種「富有吸引力的存在」,而這也是我開始對他們產生興趣的契機。身為腦科學家,他們的生活方式超越世俗規範,實在令我興味盎然。

我本身曾經是門薩國際(MENSA,世上規模最大及歷史最悠久的高智商同好組織,只收智商在人口前二%者的團體)的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