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插畫】用KPI檢視警察辦案績效,什麼神邏輯?

蠢羊與奇怪生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先宣布KPI的辦案方式根本就沒有考核意義,充其量,就只是比賽而已。

不論是青春專案或是酒駕臨檢數,台灣警界的長官們常會訂出一些超高門檻,要求員警達到一定的破案量,為了達到那個數目,基層用盡了各種方式,結果在數字上,反而顯得轄區的案件多,變成「又要破案量比去年多,又要治安比去年好」的詭異狀況。
會有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因為台灣的政府機構長期濫用KPI,和國外「事後調查」,每一階段用績效評估來檢視達成率的KPI運用方式相比,台灣多是先公布你要達到多少,由上而下的傳遞過程中,為了達到設定的「目標」,養案、大案小辦的種種問題就產生了。
先宣布KPI的辦案方式根本就沒有考核意義,充其量,就只是比賽而已。
►當警察想的是「希望轄區內販毒人數第一名」,治安怎麼可能會好?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