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鶴年回憶錄》讀後感:如果想看郭老的經商經驗,這本書可能會讓你失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首先,這本書是郭老先生「回憶錄」,而不是「揭發錄」
文:吳龍杰(一個關心世界政、經、文、教的90後新生代中醫師)
編按:郭鶴年,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香港以及馬來西亞企業家,經營白糖業起家,有「亞洲糖王」之稱,富比士馬來西亞首富、華人富豪榜第四位,目前長居香港。2017年12月出版《郭鶴年回憶錄》。
本文凡談及「我國」,意指馬來西亞。
買了這本書兩個月,終於將書中內容品味一遍。這本書未出版前已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出版後更有不少人舉辦導讀會,可見其魅力。在最近一次書展中,《郭鶴年回憶錄》的中英兩版都陳列在攤位上,看到路過的書友迫不及待地翻閱,相信每個人心裡都不禁懷疑,此書在我國上架前,是否有將書中談論馬來西亞的內容進行刪減呢?
老實說,我已試過很多方式在網絡搜索這問題,甚至用國外虛擬定位「翻牆」到各引擎搜索,依然找不到任何線索。即使當初第一時間翻到馬來西亞的篇章,也看不出什麼可疑之處。讀完一遍後,我對這問題有點想法了;首先,這本書是郭老先生「回憶錄」,而不是「揭發錄」。整本書都是以郭老視角去分享其經歷及想法,再者,他可是一名縱橫商壇70餘年的商人,能在各種事情上圓滑處理的特性也不言而喻。既然郭老很有誠意出版本書,相信也不要因不必要的麻煩阻礙出版。
說到這,不得不佩服郭老的說話藝術。他曾說過商與政不能分開,書中也不難看見郭老對當下的政見與看法,書中則秉持「對事不對人」的態度,表達對某國政策的想法。即使對某個商人或政要人員有意見,也不用太苛刻的字眼,至於關於馬來西亞的黑幕,確實這部分沒有說得很直白,但看到郭老離開馬來西亞多年,509過後仍不辭勞遠返馬當新政府耆老會一員,可見其心裡是有一把尺在關心馬來西亞。假設馬來西亞發售的版本是經過刪減,也恰好是留給讀者一個想像的空間。
另個讓我有感觸的,是郭老的愛國情操。他祖籍福州,生於馬來西亞,立業於新山及新加坡,旅居香港,但在他一生當中卻沒有遺忘自己的根。書中他分享許多為國家當兩國中間人的往事,最為動容的,是他在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後,為維持新馬兩國那微不足道的聯繫,扛下吃力不討好的新馬航空主席一職,任勞任怨主持像喪禮般難過的董事會議的故事。回頭看時下狀況,不乏某地方搞獨立運動的新聞,就連我們國土上,都有人公開發布帶有「脫馬」暗喻的文章,讓網友熱烈討論,在一個年事已高的長者前,我們是多可笑的一群「新生代」啊?
書中的郭老,其實並不像我們對傳奇人物幻想般的神奇,反而是位實實在在樸實的長者。雖然郭老性格較為剛強,甚至用固執來形容也不為過,但一個願謙卑學習、願全面性去看待每一件事,並勇於承認自己種種過失,已稱得上在當今社會「能人所不能」的奇人。我身邊許多朋友,都是希望從書中看郭老的經商經驗和策略而買下此書,閱畢後,我倒覺得這要讓朋友們失望了,畢竟和分享致富的方式相比,本書更著重於分享該如何立己立人。
倒是最讓我意外的,是郭老在書中談的養生之道。作為一個成功商人,他也明白健康的關鍵在於抑制嫉妒和貪念,和《黃帝內經》對養生的一句話「恬淡虛無,精神內收」不謀而合。也許他說這話對一些人來說是諷刺,但他確實很堅持「該前衝時前衝,該收斂時收斂」的原則,不讓自己多賺「不義之財」。反觀處於時下物資氾濫時代的我們,可真的沒有這個覺悟,永遠找不到滿足,對很多事物都埋怨。
說到埋怨,我想到現在我們怨氣最重的,是還沒對傳說中的「MO1」(註一)作出任何法律行動。其實我們都明白MO1所挖出來的坑不是小坑,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中醫一樣。病不是一時半刻說養出來就有的,中醫既然是尋找根本去解決疾病的一種醫學,時間絕對是必須的成本,慢工出細活嘛。要是凡事立竿見影的話,就像在大坑上舖一層薄薄的木板,你確實看不到坑了,但想像一下站在板中央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有些事是欲速則不達,多給一些時間吧,這件事也不例外。
過去出書是一件舉足輕重的事,但現在無論你造詣高低,只要有電腦和網絡,人人都可寫書。然而,這本書卻是一本久違的好書,相對其他和郭老相關的書籍,這本可是郭老自己親口敘述記載,對事情的敘述更為真實。歷史和道德文化的傳承是日益衰退,也許這本書能將與上一輩老人斷層已久的新生代重新連接起來。
註釋:「MO1」意指為「Malaysia Official 1」,也就是指涉及「一馬弊案」的前馬來西亞首相納吉。本週三(4日),納吉已被馬來西亞地方法庭被指控涉嫌3項失信的刑事罪及一項濫權罪,是馬來西亞史上首位被指控的首相,一旦罪名成立,將至少坐牢兩年,還有鞭刑及罰款。
相關評論: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