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屍官傳奇》:自金門大橋開放那天起,死亡的列隊開始成形

《驗屍官傳奇》:自金門大橋開放那天起,死亡的列隊開始成形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些人以為從橋上跳下去是輕盈而優美的自殺方式,」霍姆斯說,「但這其實是一種迷思。你從橋上跳下去之後,會重重地撞擊在水面上。毫無美麗可言。」

隨著時間流逝,霍爾漸漸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他為凱西寫詩。他回到職場,繼續擔任舊金山海運國家歷史公園的圖書館管理員。他處理掉凱西的個人物品,包括她的車。每一步都令他感到痛苦萬分。

霍爾也開始和他人談論在金門大橋上建立防治自殺圍欄的必要性。霍爾和另外兩個人──派翠克.海因斯(他的兒子凱文是少數在跳橋後成功生還的倖存者)與保羅.穆勒(他的合夥人的親人因跳橋自殺而死)──一起成立了一個非營利的志工組織:大橋圍欄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只有一個目的:停止發生在金門大橋上的自殺案件。

大橋圍欄基金會沒有任何資金,但有一群非常熱心的志工,許多志工都因為他們所愛的人從橋上跳下去而感到悲痛。霍姆斯在基金會成立沒多久後就成為志工了。雖然他沒有任何親屬是跳橋者,但他的兩名好友是,其中一位是與他合作過數次的警探。

霍姆斯曾經非常反對新聞媒體報導金門大橋的自殺案件──他尤其反對涵蓋了過去自殺案件數量的報導。他覺得這些報導會促使人們跳橋自殺。他認為只要不公布自殺人數,想要尋死的人就比較不會因為受到刺激,而到橋上自殺。在當地的心理衛生專業人員以避免感染效應為由,成功遊說媒體停止報導跳橋自殺案件後,連續十五年媒體都不再報導相關新聞,然而跳橋自殺的人數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

霍姆斯發現,限制媒體報導對於挽救生命毫無幫助,只是把問題隱藏起來而已。他決定更換方針。若靜默無效,那麼或許是該大聲疾呼的時候了。

二○○七年,霍姆斯與大橋圍欄基金會一起發表了一份報告,在其中提到了至今為止被記錄在案的自殺人數:將近一千五百人,這個數字還不包含其他數百個未確認的自殺案件──也就是沒有找到屍體的案件,或者陳屍位置遠到無法確認自殺者是否是從橋上跳下去的案件。這個數字使他們面臨了極大的外界壓力,因為在媒體停止報導自殺案件的這段期間,許多人都不知道自殺案件其實還在持續發生,也不知道自殺人數竟然這麼多。

霍姆斯的報告對過去十年以來的金門大橋自殺者做了統計。在金門大橋跳橋的大多都是住在當地的白人男性,年紀在四十歲以下(較美國的平均自殺年齡還要年輕)。眾人都以為金門大橋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跳橋自殺者,但事實上,有百分之八十五的自殺者都住在灣區,百分之九十五的自殺者都住在加州。只有少於百分之五的人是從別的州或者國外來的。

霍姆斯發表報告的日期剛好是金門大橋開放的七十週年,開放大橋那天也正是金門大橋上第一次有人自殺,自殺的人是一名四十七歲的一戰退役軍人,名叫哈羅德.瓦伯。他走到橋的中段後,轉身對一名路人說道:「我就走到這裡為止了。」接著往橋下跳去。在這之後沒多久,又有三名男子跳橋身亡,死亡的列隊自此開始成形。

霍姆斯在二○○八年發表了第二篇報告。這篇報告列出了過去五十年內的許多資料,其中也包含了跳橋自殺者的職業。報告中沒有提到特定的名字,但光是列出職業就能讓讀者了解跳橋自殺造成的社會影響。自殺者有醫師、護理師、工程師、藝術家、照護人員、家庭主婦等各行各業都有。最常見的是學生,第二則是老師。

兩篇報告都使金門大橋管區承受了莫大壓力,迫使他們必須從根本解決金門大橋的自殺問題。霍姆斯的報告使得社會大眾注意到了金門大橋的自殺問題,因此在隔年於美國自殺學協會舉辦的年會上受到表揚,該年年會恰巧在舊金山舉行。

二○○八年十月,金門大橋管區委員會投票決定,要在橋下加建一張航海級別的不鏽鋼網,以預防自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委員會第一次同意要在橋上裝設自殺防治裝置,但這只是個開始,委員會在准許加建不鏽鋼網的同時,也投票決定他們不會用大橋的收益來架設網子。因此,自殺案件還是繼續發生。

諷刺的是,在建造金門大橋時,橋下就有架設一張與橋同長的防護網,以預防建築工人掉落。那張防護網建造於一九三七年,花了十二萬美金(大約是現今的兩百萬美金),先後挽救了十九名意外跌落的工人的性命。在金門大橋完工的四個月前,一段鷹架斷裂並掉落,砸破了網子,有十名工人在這次意外中喪命。政府又花了十二萬美金架設一張新的防護網。然而等到大橋正式開放時,防護網就被移除了。

霍姆斯和其他大橋圍欄基金會的志工(也包括我在內)開始從各方面遊說大橋管區的職員出資。二○一四年,他們終於湊齊了資金,委員會改變了過去六年都未曾變過的決定,一致同意用金門大橋的收益來補齊自殺防治計畫不足的資金,另外三個資金來源是都會交通委員會、加州交通部以及州立心理健康衛生法案。

「我們做到了!」蘇.史多瑞在最後的投票結束後大聲喊道。她是大橋圍欄基金會的志工,她二十八歲的兒子在二○一○年時從橋上跳了下去。

出席的跳橋自殺者家屬站在一旁拍手稱讚,委員會成員也站起身對家屬回以鼓掌喝采。人人都知道,委員會之所以改變情勢並促成此結果,必須歸功於死者家屬願意將自己的傷痛過往公諸於世。

這是霍姆斯一生中最滿足的時刻之一。他知道,這些因金門大橋缺乏保護措施而受害的家屬,都做了很大的犧牲。從金門大橋於一九三七年開放以來,已超過七十五年,非必要的死亡案件從沒有間斷過。一旦把網子架設好,就不會再有悲劇發生,未來的世世代代也將免受其害。世上最知名的自殺地點將不再散發致命的吸引力,心懷憂慮的人將逃過一劫,但他們的親友不會知道。他們不會知道其他人(多為匿名的自殺者親屬)曾感到多麼悲痛,也不會知道若能輕易從橋上跳下去,他們所愛的人可能自殺的風險有多高。他們不會察覺,金門大橋如今已沒有自殺的危險性了,更不會對當初促成此事的人心懷感激。但這一切都沒關係。只要知道金門大橋再也不會發生悲劇,人人都能無憂無慮地欣賞這座宏偉的建物,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