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再認識(五):庫頁島是被日本「竊佔」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在論證主權問題時,常有(故意的)誤區,那就是佔有一個島嶼的一部分,就認為自己佔有整個島嶼。比如在台灣,中國其實長期以來都只統治西部沿海,但後來就說自己早就對整個台灣行使主權。
- 中日關係再認識(一):中日在歷史上是仇敵嗎?
- 中日關係再認識(二):兩次對日戰爭,中國都是不正義的一方
- 中日關係再認識(三):「倭寇」是日本侵略中國嗎?
- 中日關係再認識(四):萬曆朝鮮之役,豐臣秀吉的權慾
在豐臣秀吉之後到近代前,日本在德川幕府治下,與中國和平相處。這時日本也在南北兩個方向拓殖或擴張。在北邊,日本人(大和人)進入北海道、千島群島與庫頁島;在南邊,日本薩摩藩開始控制琉球國。但這些擴張都沒有引發與中國的衝突。這本來沒有什麽異議。
但在2001年,中國出版了一本鞠德源的著作《日本國竊土源流》,把「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竊土開端,定為庫頁島(見該書上冊第一章)。於是根據這種說法,日本從17世紀就開始「竊占中國領土」,把日本「侵略中國」提早了足足200年。
庫頁島位於北海道島以北,面積約7.6萬平方公里,約等於兩個多台灣,日本稱之為「北蝦夷地」或「樺太」,俄羅斯人稱之為薩哈林島。它是北太平洋最大的島嶼,西望俄羅斯,南面日本北海道,緊扼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Sea of Okhotsk)的出口。
其實,現在的中國政府很不願意提及庫頁島問題,因為庫頁島在俄羅斯手裡。1990年代,中共與俄羅斯簽約,承認中俄之間已經沒有領土爭議。很多人因此指責中共「賣國」。中共對俄羅斯有一種「黃俄」情結,又怕被自己鼓動的民族主義反噬,庫頁島問題就壓下去了。但《日本國竊土源流》把「丟失」庫頁島算到日本人的頭上,不但沒有觸犯中共禁忌,又很符合一些中國人把日本當做「民族主義的出氣袋」的傳統。於是這種說法就不脛而走,在網絡上日漸興盛。
根據中國的說法,不出意外,「庫頁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日本國竊土源流》把中國文獻對庫頁島的最早紀錄上溯到《山海經》、《淮南子》和《三國志》:他引用《山海經・海外東經》裡面有「毛民之國為人身生毛」,認為「長毛」的就是指庫頁島人。顯而易見,這是想像多於實證。
盡管沒有這麼早,最早紀錄庫頁島是是中國文獻,這一點仍然是可信的。在唐朝,庫頁島被稱為窟說(悅),元朝被稱為骨嵬,明朝被稱為苦兀或苦夷,清朝被稱為庫野、庫頁或庫葉。從發音上看,這些名稱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而且,把各路中國專家的論證去蕪存菁,也有充分的證據確認,中國對庫頁島曾有一定的主權關係。以下簡述一下。
中國歷史確實曾對庫頁島有一定主權
中國認為,庫頁島上原居民屬黑水靺鞨(即東北亞核心地區三大主體民族通古斯人的一支)。有稱庫頁島在唐朝已屬中國。這是不對的,唐朝確實在東北設立黑水都督府,但其統治的不過是黑水靺鞨眾多部落中的一部分,而窟說則是屬「不能自通中國」的化外之地(註1)。這分明是否定唐朝主權的證據。
有人認為中國最早統治庫頁島在金朝。其理據主要有二:第一,《金史》中有「金之壤地封疆,東極吉里迷兀的改諸野人之境」,有指這裡的吉里迷是指庫頁島北部的部落;第二,在庫頁島上發現靺鞨人的遺跡及女真名的地名。但這兩條論據都經不起推敲:吉里迷除了用於稱呼庫頁島北部部落外,也是對大陸上黑龍江入海口一帶居住的部落的稱呼,很難確定這裡說的吉里迷到底指哪裡;而至於庫頁人本身就和靺鞨及女真人有關係,有類似的遺跡和地名毫不出奇,與主權無關。
直到蒙古統治的元代開始,才有較確鑿的證據。蒙古在1264年開始入侵庫頁島,到1286年完成對全島的征服。但島民一直反抗,直到1308年,庫頁島人才每年向蒙古進貢皮毛和獵鷹,表示臣服。
到明朝永樂年間,中國在東北地區設立奴兒干都司統治,這個區域已包括庫頁島。1413年,宦官亦失哈在他的第二次出行東北地區時到達庫頁島。據〈永寧寺永樂碑文〉記載:
永樂九年春特遣內官亦失哈等率官軍一千餘人、巨船二十五艘複至其國,開設奴兒幹都司。……(永樂)十年冬,天子覆命內官亦失哈等載至其國。自海西抵奴兒幹及海外苦夷諸民,賜男婦以衣服器用,給以谷米,宴以酒食,皆踴躍歡忻,無一人梗化不率者……莫不朝貢內屬。
奴兒干都司是一個實質性的管治機構而不是一個虛銜,明朝派流官擔任首領並負責收集下轄的各「衛」的土貢。明朝在庫頁島建立了三個「衛」。可惜,僅二十多年後,奴兒干都司就被撤銷。明朝對庫頁島的實質統治又消失了。
到了清朝時,中國才真正建立起對庫頁島的長期有效統治。根據魏源《聖武記》記載,尚在清太祖時期,「庫頁內附」,但沒有記載具體何時。在1709年,康熙皇帝派出三名西洋傳教士到包括庫頁島在内的東北地區測繪,根據此製成《皇輿全覽圖》,内裡把庫頁島分為七個「噶山」,即基層組織。基層長官「均由滿洲官吏任命」(註2)。這時,庫頁島歸甯古塔副都統管理。《盛京通志》記載:庫頁島是甯古塔所屬的海中大洲。
1732年,雍正對庫頁島上的居民重新編戶,即「招撫費雅喀六姓」。費雅喀人居住在庫頁島北部,性格兇暴,與中南部的居民長期衝突。適時又發生島民互相衝突事件。於是清朝為此出動軍隊,先逮捕行兇者伏法,再對庫頁島居民重新編戶為六個姓氏。之後還把庫頁島轉歸三姓副都統管轄。《大清一統志》也記載「(庫頁)此地隸於三姓副都統。」嘉慶時期的《會典》中則記敘了庫頁島的人口和戶籍。這個實例最清晰地表明清朝對庫頁島的統治。此外,清朝每年都收取庫頁島進貢的貂和頒賞烏林,這個制度一直持續到1873年。
如果看中國方面的文獻,自然會承認,中國很早就擁有對庫頁島的主權。但兼聽則明,庫頁島的歷史沒有這麼簡單。
不能簡化中國王朝對庫頁島的主權
首先,庫頁島的原住民是什麽人,這點非常重要。中國認為庫頁島的原住民是黑水靺鞨(即通古斯人)的一支。由於滿族人也是通古斯人,絕大部份的通古斯人現在都成為中國人的一部份,剩下的大多生活在被俄羅斯在19世紀通過條約割去的土地上(在所謂日本竊占庫頁島前還是清朝領土),中國對庫頁島「自古以來」就更理直氣壯。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