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印度航空把台灣改成「中華台北」,就在印度總理兩度去見習近平之後

印度航空把台灣改成「中華台北」,就在印度總理兩度去見習近平之後
Photo Credit:Himmat Rathore@ Wikipedia CC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印度航空也把台灣改名,但這次改的不是「中國台灣」,原因在於印度最近調整的外交策略。

印度航空(Air India)最近把官網上的「台灣」改名,雖然不是改成中國要求的「中國台灣」,但改成「中華台北」,印度航空發言人僅表示,這是在印度外交部批准下進行的措施。這次更名或許是因為2019年即將舉行的印度大選,為了穩固選前形勢,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改變與過去與中國對立的外交政策,改為遊走在中、美之間的「不結盟」策略。

(中央社)印度航空最近把飛往台灣的航班,目的地名稱由「台北,桃園國際機場,台灣」(Taipei, Taoyaun International Airport, Taiwan)改為「台北,桃園國際機場,TPE,中華台北」(Taipei, 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TPE, Chinese Taipei)。

4月25日開始,中國官方致函44家外國航空公司,要求修改對台灣的稱呼,而且揚言,將對不照辦的航空公司採取「進一步措施」。美國國務院對中國當局施壓各國航空公司要求更改台灣名稱已表達關切,且不支持這項改名動作。

但包括加拿大航空、阿聯酋航空、新加坡航空、日本航空等都在官網將目的地的「台灣」改成「中國台灣」。但印度航空一直沒有理會中國的要求,直到6月下旬,才在官網把台灣的名稱改為「中華台北」。

對此,印度航空發言人不願多作表示,僅說改名是在印度外交部批准下進行。發言人透露,印度航空接到印度外交部中國註冊局(China Registry)在香港的區域經理寄來的信函,批准印度航空在官網使用「中華台北」名稱。此外,同一封信也批准印度航空在官網使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ong Kong SAR of China)和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Macau SAR of China)等名稱。

至截稿為止,印度外交部未就相關問題做出說明。

印度航空
印度航空官網的出發地空欄中,打上「Taiwan」,不會出現任何可以點選的選項,但打上「Taipei」,就出現中華台北「Chinse Taipei」的選項|Photo Credit:截圖自印度航空

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表示,外交部6月下旬發現印航官網將「台灣」(Taiwan)改為「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即指示駐印度代表處,同時進洽印度外交部與民航局,表達政府嚴正抗議,並要求恢復以「Taiwan」稱呼台灣。

《香港商業電台》報導,對於印度航空更改台灣名稱,北京表示肯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說,印度航空公司的做法,是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此一國際共識的尊重。他也重申,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中國法律、尊重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是任何外國公司在華經營的基礎。

《中央社》報導,《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認為,這是印度航空「遵守中國的要求,不把台灣視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而稱為「中華台北」,這正是北京希望人們所知曉的名稱。不願具名的印度中國議題專家認為,印度航空把名稱改為在許多國際場合都使用的「中華台北」,相信是「較為中性的作法」。

印度大選倒數一年,與中國的和平關係講有助於印度執政黨連任

《中央社》報導,印度金德爾大學(OP Jindal Global University)國際事務學院資深研究員曼尼(Tridivesh Singh Maini)6月27日才告訴中央社記者,由於中國沒有承認「一個印度」,印度歷次與中國的聯合聲明或公報,也都拒絕放入承認與支持「一個中國」的內容。

所謂「一個印度」,是承認印度完整的領土包括與巴基斯坦有主權爭端的克什米爾,及與中國有主權爭端的阿魯納查省(Arunachal Pradesh,中國稱為藏南)。

但印度近期與中國的合作,似乎超出曼尼的預期。印度總理莫迪今年4月和6月,兩次前往中國,與習近平會晤。

印度浦那FLAME大學「南亞暨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劉奇峯於《關鍵評論網》專欄分析,由於印度大選將於2019年4或5月舉行,加上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近來接連在地方受到對手政黨的挑戰,為了穩固選前形勢,和中國和解將是莫迪政府可以宣傳的外交成果。

劉奇峯認為,至2019年大選前,中印雙方所營造出來的合作氣氛將會持續,特別是近來,美國對中國在朝鮮半島及貿易議題逐漸加大壓的情況下,中國也可能逐步增強對印外交。

4月「莫習會」後,印度改走「兩棲外交」

《經濟日報》報導,莫迪4月訪問中國後,調整了印度的外交政策,不再與中國衝突,轉而維持與區域各強權間等距而友好關係,回歸印度傳統的「不結盟」政策。

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方天賜投書《聯合報》解釋,印度傳統的「不結盟」戰略思維,並非是孤立主義,而是依利益遊走於兩大陣營的「兩棲」外交。所以,印度一方面參加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另一方面則是金磚國家的要員。印度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有所保留,卻也是亞投行的第二大股東。印度與美日舉辦年度「馬拉巴」聯合海軍演習,但也加入上海合作組織。近期,印度改變與中國的緊張對立的關係,是為了保有左右逢源的外交機會。

各國為何屈服中國?中國將在四年內成為全球最大航空市場

而從航空公司的角度而言,將「台灣」改為「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或許與中國逐漸崛起的航空市場有關。《CNN》2017年報導,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在最新的預測中指出,未來20年世界航空的重心,將不再是美國和歐洲,而是亞洲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