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際大風吹】足球場上的衝突,曾經引爆戰爭、催生國家?

【國際大風吹】足球場上的衝突,曾經引爆戰爭、催生國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球場如戰場,從足球流氓的角力到國家民族的尊嚴,都在這裡碰撞起火。

〈國際大風吹〉用生動影音帶你穿越國界,每週探討一個最有意思的國際話題。建議全螢幕觀看!

世界盃進入淘汰賽階段,氣氛越來越瘋狂,萬一球場上出現重大爭議,不難想像現場觀眾可能隨時會暴動。今天我們要看看,足球場上的暴力衝突會釀成什麼樣的後果?

長期關心足球的朋友可能記得,2016年的足球歐洲盃,英格蘭和俄羅斯球迷曾經爆發大規模肢體衝突,造成幾十人輕重傷,差點讓兩隊一起被取消資格。不過如果翻開歷史,曾經有兩個國家在足球場上對決之後,正式開戰;另外也有人說,南斯拉夫解體、巴爾幹半島一堆新國家誕生,竟然也跟一場足球賽很有關係。

英俄衝突-1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2016歐洲盃:血染馬賽

2016年歐洲盃由法國主辦。6月11號,英俄兩國在南部大城馬賽的小組賽強碰,但比賽還沒開始,雙方球迷就在街頭大打出手,當地警方也動用催淚瓦斯鎮壓,現場亂成一團。到了晚上,比賽最終以1比1踢和,但法國檢方表示,看台上有兩百名訓練有素的俄國球迷,先是點燃信號彈,接著衝向隔壁的英國球迷動手打人,看起來是有規模、有組織的「足球流氓」集體行動。最終,造成至少一人死亡、一人昏迷、數十人受傷。歐洲足協(UEFA)警告兩國球迷,如果再不自制就要取消球隊參賽資格。而兩國元首也都出面譴責暴力。

只是普丁還是嘲諷了一句:「我不懂為什麼兩百個俄國人,可以打趴一千個英國人。」

當然,2016歐洲盃的衝突不是史上最嚴重,甚至排不上前十名,只是歐洲足壇已經好一陣子沒有這樣的暴力場面。到底為什麼會打起來?事後才發現,原來是俄國的足球流氓本來就計畫好要給英國人好看,宣示自己才是足球流氓界的老大。有「資深」俄國足球流氓事後受訪時透露,他當年去法國只是為了打架,隔天就走了,但在這場「男生的遊戲」裡,輸贏很重要。

英俄流氓-4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什麼是足球流氓?

足球流氓是在英國「發揚光大」的一種文化現象,歷史超過百年。各球隊球迷組成類似幫派的組織,以言語挑釁或肢體暴力來威嚇、攻擊敵對方的球迷,從賽前到賽後都可能爆發衝突。嚴重的時候,甚至也造成無辜路人或警方的死傷。當國際大賽登場,部分足球流氓會買票出國挑釁外國球迷。到了60年代,英國足球流氓已經臭名遠播,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組織出現。俄國則是在2000到2010年特別風行。

這次世界盃,英國當局事先針對前科累累的足球流氓,暫時扣押他們的護照,不准出國鬧事。而莫斯科當局則宣布實施零容忍制度,事先警告各球迷組織不得輕舉妄動,避免暴力事件重演。

足球戰爭-1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足球戰爭:當國家矛盾碰上世界盃

但有時足球場上的衝突,不只是球迷流血,還可能引發國與國的戰爭,甚至改變世界。台灣在中美洲的友邦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1969年就打了一場「足球戰爭」。

那年,這兩國為了爭奪世界盃參賽資格,短短一個月內對決三次,前兩戰各拿一勝的情況下,最終薩爾瓦多在關鍵第三戰的傷停時間進球,驚險晉級。就在第三場比賽當天,薩爾瓦多宣布與宏都拉斯斷交,兩星期後更揮軍攻打宏都拉斯,雙方交火四天後,各自都有上千人死傷,最終由國際組織出面調停,也因為這場仗只打了四天多一點,又被稱做「100小時戰爭」。

當然,兩國不是真的因為比賽輸贏就發動戰爭,而是早就有薩國農民非法越界到宏都拉斯圈地種田的問題,只是足球賽點燃了這種緊張關係。不過歷史上還有另一場足球衝突,號稱間接導致南斯拉夫解體,催生了一批新國家。

波班踢警察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足球場上這一腳,踢垮南斯拉夫?

二戰後成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到了80年代經濟衰退,各民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而足球比賽往往成為情緒碰撞的前線。

1990年5月13號,代表塞爾維亞人的貝爾格勒紅星隊,以及代表克羅埃西亞人的札格雷布發電機隊,正面對決。結果開賽沒多久,兩隊球迷就爆發衝突,甚至衝進場上開打。混亂中,發電機隊的隊長波班(Zvonimir Boban)據說因為看到一名警察毆打克羅埃西亞球迷,憤而起腳踢向警察的臉部,而球星踢警察的這一幕,點燃了克羅埃西亞人的激情。

他們本來就不滿掌權的塞爾維亞人企圖收回地方政府權力,再加上比賽前一星期,克羅埃西亞才剛剛舉行大選,主張脫離聯邦的政黨上台,更讓建國運動水漲船高。最終,歷經好幾年內戰,克羅埃西亞和其他民族國家在90年代末期紛紛獨立,南斯拉夫終於走入歷史。

事隔20多年,還有很多克羅埃西亞人會在5月13號這天,到球場外的一塊紀念碑前獻花致意。當然,南斯拉夫解體背後,絕對有比一場足球賽更大的背景因素,但這起事件的象徵性實在太濃,也再度提醒我們: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看更多〈國際大風吹〉

監製:李漢威
企劃:丁肇九、彭振宣、李漢威、羅元祺
主持:李漢威
拍攝 / 後製:游子慧、鄭宇軒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