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日本想想台灣:敗在官方心態的台灣觀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是極有條件讓各國旅客慕名而來的國度,而不需要只因有包機獎助才為省而來,用浪費資源、消化預算心態來複制貼上一次性景點,只會扼殺台灣觀光產業。
文:高洺塗(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政策發展委員會召集人)
看看日本想想台灣
觀光立國的日本正傾全國之力,將地方創生當做國策般如火如荼的推動,其全方位的策略,將衰落農村改變為藝術重生,讓旅客體驗農民盛情款待,百年溫泉以故事行銷來包裝,把國家公園加入創意自然元素,更將鐵路列車昇改變為豪華郵輪列車,JR西日本限定版的Hello Kitty新幹線列車也已於6月30日首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京都千年古剎仁和寺(にんなじ,Ninna-ji),乘著赴日本遊客大增的潮流,也開始對外提供住宿服務,每晚只招待一組客人,一夜收費100萬日圓(約27.8萬元台幣)。
此外,日本從7月1日起簡化外國旅客退稅措施,遊客只要買滿5000日圓(台幣約1378元)即可退回8%消費稅,不再區分「一般物品」及「消耗品」。種種的跨界實驗,儼然已經是日本觀光產業的全民運動。根據日本政府觀光局公佈資訊,今年5月份台灣赴日人數創下新高,達到44萬人次。由於包機與航空公司座位供給穩定,加上大型遊輪,因此讓赴日的台灣旅客保持穩定。除了台灣之外,排名冠亞軍的中國大陸與韓國,分別較去年增長29.3%、14.6%。
安倍晉三在東京奧運前,原稱要達到每年2,000萬入境人次目標,目前已經提早達標,因此再將目標上修至每年3,000萬。統計到5月止,訪日旅客人數累積就已達1,319萬人次,較2017年成長15.6%,已朝3,000萬人次目標逐漸邁進。日本除了東京、京都之外,九州、四國、北海道的住宿與物價,皆與台灣五星級飯店不相上下,目前以合理的價格切入國際市場,從賣商品到賣體驗,拚觀光而不是複製成功案例,在每個地方找出在地特色,貼近人的生活。
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藝術與自然、傳統與創新,齊心創造出更多地方再生可能;從地方政府到民間上下一心,掀起了觀光立國的運動,加上日本政府投入4.5%預算來積極全球行銷,並鬆綁法規以利商業發展,如今日本儼然已成為亞洲第一大旅遊王國。
相形見絀的台灣觀光政策
反觀我們行政院政官推所謂的觀光「十年兩千萬觀光客整備計畫」,號稱對應整備計畫,要在區域工作圈、旅宿業及景區做通盤檢討,「前瞻規劃」要獲得民眾支持,以求觀光事業大步前進。
然而,先不談看不到通盤檢討在哪,民眾似乎也沒有太過支持所謂前瞻計劃,計畫裡頭說到要針對來源國市場擬定對策,參考鄰國日本及新加坡經驗,階段性開放來台簽證,協助旅行社發展Inbound業務,還要成立區域工作圈來發展深度觀光,號召國外旅客可以分次來台做深度體驗,好讓中央與地方攜手推觀光,利用區域亮點來帶動周邊據點等等。
但平心而論,2025年台灣入境數要年達2,000萬人次,以目前機場、碼頭的設施,以夜市美食、偶像劇老梗式的國外推動觀光來看,實屬令人瞠目結舌的理想口號。
當日本傾全國之力,把發展觀光旅遊當成「戰略」施政的同時,我們不僅要反思政府為我們的觀光旅遊產業做了些什麼「戰略」和「策略」?還只以一部不可思議口號式的「觀光政策白皮書」,號稱10年要有2千萬入境觀光客整備計畫,就能有效推動管理台灣觀光旅遊產業?
不可思議的灑錢救觀光思維
交通部觀光局上月才剛祭出振興南灣旅遊4千萬補助,結果執行率不到50%,灰頭土臉,繼而宣告延長半個月;近期又擬調高境外包機來台獎助金額,看能否刺激外國旅客到中南部觀光。
觀光局國際組長鄭瑛惠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表示:境外來台包機獎助行之有年,這次只是調整部分國家獎助金額。在新的規畫中,加碼境外包機旅客來台獎助,從桃園、松山以外機場進出,韓國地區獎助金額擬從每架750萬韓元(約新台幣20萬)提高到850萬韓元(約新台幣23萬),日港澳陸及菲律賓以外地區,獎助金額更從5,000元美金(約新台幣15萬),大幅提高到8,000元美金(約新台幣24萬)。
政府的包機政策若真能促成中南部不定期包機轉當然很好,但以中南部機場的冷門航線及小規模因素(例如台中國際機場旅運量從2015年234萬人次,至2017年也才增加5萬人次)。一來要轉定期航班難度不低,二來交通部觀光局此次加碼看起來除了刺激中南部觀光以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要配合新南向政策,衝高東南亞旅客人數,然而以東南亞旅客低消費力,能帶來多少實質效益實在令人頗為質疑。

官僚心態讓台灣觀光產業持續雪崩
根據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的統計,2008年的旅遊人數約345萬人次,到2014年飆高到837萬人次,但這樣的榮景很快被打回原形,到2017年已經雪崩到只剩下437萬人次。此情此景情何以堪?何以致之?就是主管機關官員官僚只求自保所致。
舉墾丁後壁湖為例,墾管處在此設有遊艇碼頭,與漁港共用同一港口出入,並可進行多項水上活動,如水上摩托車、帆船、拖曳傘、海釣、香蕉船,是遊客從事海上觀光活動的最佳去處。在此地潛水時進出水及導航十分簡單,底下為一緩緩下降的斜坡,主要底質為細泥沙,所以初學者容易將水攪混致使能見度變差;沙地間夾雜著一塊塊珊瑚礁岩,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雀屏珊瑚群體,藉由各地潛水人員的維護,成為台灣著名的餵魚區,這邊的熱帶魚群也比較不怕潛水客。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