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日本想想台灣:敗在官方心態的台灣觀光

看看日本想想台灣:敗在官方心態的台灣觀光
Photo Credit: berdasovivan CC By SA 3.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是極有條件讓各國旅客慕名而來的國度,而不需要只因有包機獎助才為省而來,用浪費資源、消化預算心態來複制貼上一次性景點,只會扼殺台灣觀光產業。

後壁湖海洋保護示範區的成立以及當地民眾自發的保育活動,使得此區的魚類資源有增加的現象,相關活動也是墾丁的一大賣點,然而,這幾年遊艇業者再三陳情開放夜航,屢遭駁回,從創新角度來看,墾丁夜航從海岸線上觀賞墾丁半島絕對是一大賣點,令人不解的是,難不成墾管處只求將遊客夜間活動都僅綁在墾丁大街?遊艇夜間延岸行駛,只要做好相關配套,又有何安全考量?說穿了,就是主管機關官員自保的考量而已。

也就是這樣的管理心態,新鮮感與可看度遞減,加上物價高、住宿貴,各種批評和負面報導不斷湧出,才導致了墾丁今天的局面。

台灣觀光產業政策要抓對藥方

2017年中國觀光團數量銳減,已經導致臺灣地區2017年旅遊業總收入損失了超過580億台幣。冰冷的兩岸關係讓陸客銳減,從高峰418萬人次驟降至去年的273萬人次。政府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然而東南亞遊客在台灣花錢不如中國客,根據統計數據,較富裕的馬來西亞來客每日花費約4,200台幣,只有陸客的70%不到,同時台灣2017年接待的全球遊客人數號稱創下歷史新高,有超過1,070萬境外遊客來台旅遊。

兩個數字一比照,看出遊客數量與台灣旅遊業收入損失相互矛盾,2017年台灣接待的遊客人數既為有史以來最高,但儘管如此,旅遊業利潤卻受到重創。

2017年台灣觀光產值約2850億台幣,是台積電去年營收的30%。佔台灣GDP的比例不到2%,遠低於世界平均的10%。台灣的自然與人文的多元性、多樣性,對外國人來說,是台灣最大的魅力所在,這在其他亞洲國家找不到的。台灣擁有高山、海洋等變化多端的地理景觀;有著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氣候的豐富自然生態。有幾百年歷史的社會,融合著中、荷、西、日與現代文化;台灣擁有閩、客、中原、原住民、新移民族群等多元社會形態,形成了極其豐富的自然與人文多樣性。這樣的奇特賣點正是台灣觀光旅遊包裝行銷所在。

花蓮_東海岸
Photo Credit: Mark Kao CC BY 2.0

我們看懂了,主管機關和行政院長您們懂不懂?

看看日本想想台灣,目前台灣觀光旅遊產業所需要的,就是務實不打空話。別再不著邊際的拿出漂亮數字與口號,請通盤檢討台灣觀光旅遊資源,務實的整合景點、提升景點品質,不要再一窩蜂的複制同性質的景點。

上自中央下到地方政府,應痛定思痛感悟到,台灣絕對是極有條件讓各國旅客慕名而來的國度,而不需要只因有包機獎助才為省而來,用浪費資源、消化預算心態來複制貼上一次性景點,只會扼殺台灣觀光產業,加上主管機關敷衍了事心態要來救觀光,那就是將台灣觀光旅遊產業推入萬丈深淵萬劫不復最大的兇手,豈能不慎?

學學日本吧!從賣商品到賣體驗,拚觀光而不是複製成功案例,找出在地特色,貼近人的生活,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藝術與自然、傳統與創新,齊心而為才能創造出更多地方再生可能;無宏觀人才的行政院長,交通部部長,觀光主管機關首長,您們都看到了台灣發展觀光旅遊關鍵所在了嗎?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