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藍蛆都是連戰,綠吱都是陳水扁?一碼歸一碼,台灣最不缺的就是二分法

藍蛆都是連戰,綠吱都是陳水扁?一碼歸一碼,台灣最不缺的就是二分法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傳統藍綠二分法最可怕的地方:十個議案裡面,一方七個對你好,另一方三個對你有利,但選邊站後,你不但忽略另一方在那三個議題的努力,甚至還要騙自己,那三件事情是錯誤的。

地方選戰打火熱的時候有人提出一套論述,他們覺得不分藍綠白候選人皆提「蔣經國精神」的理由,是因為許多泛藍支持者都把「節儉」當作價值,崇尚擁有這種態度的官員,馬英九是也,嗡嗡嗡是也。

論述一出,就看到回應中一片訕笑,畢竟在許多人的心目中,「藍」等於「軍功政教」等於「既得利益者」等於「浪費」,看看李來希發出的早餐文,在許多連早餐都沒得吃的人眼裡,說他們崇尚節儉,還沒生氣先笑掉大牙。

每次看到這類的回應,我便想到我爸。

幾個月前,我到眼鏡行為我爸配老花眼鏡,鏡片我堅持選了比較好的,但在挑鏡框的時候,在我看來十分平價的一千三金屬框他覺得太貴,老闆找出八百元的基本款,他只說「我回去想一下」,返家後從抽屜裡翻出一支舊鏡框,「反正只是在家戴,沒差」他說,便拿了那副兩隻鏡腳不同的框回去找眼鏡行老闆,省了八百塊。

對了,我爸是位退役軍人,而那是軍改案還沒過的時候。

和現在畢業生的起薪相比,我爸的退俸高出不少,但也遠遠不及PTT薪資板上面的數字。他平常沒什麼消費,也沒有國外的同學會可以參加,要說最大的開支就是他喜歡請人吃飯,雖然多是親朋好友而無董事長總經理,但人多一點一頓差不多也可以買五副八副鏡框,我覺得他在這一點比較像是儒林外史的杜少卿,或許是從小在眷村裡看著叔伯阿姨養成的習慣。

對了,我爸還很討厭國民黨。

討厭國民黨的外省軍人,沒想到吧!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是國民黨蔣介石的昏庸無能,把他們的家園丟了,讓他們離開出生地,來到台灣,而且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不少。

正因為這個樣子,我爸從來都不投國民黨(但有投過幾次宋楚瑜),到陳水扁當台北市長前還不肯搭黃大洲蓋的捷運,有趣的是,在蔡英文上台執政後,他第一次開始認真的思考是否要投國民黨甚至新黨,難怪有人會說馬英九是台獨教父,蔡英文是統一教母。

馬英九 蔡英文
Photo Credit: 馬英九總統

四條腿好,兩條腿壞的二分法思惟

說了那麼多,我只想表達一件事:你所討厭的那些族群,他們的立場和你所想的可能很不一樣,甚至與你相同。

其實前述的教父教母狀況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在他們討厭的「綠」裡面,其實很多人都真心要對台灣好,為台灣帶來由裡而外的改變;許多被討厭的「藍」其實也只是甘願成為社會中的齒輪螺絲釘,沒有「賣台」的想法,更沒有對應的利益。只因為人們把領導人顏色和支持者連結的習慣,導致他們把馬英九、陳水扁或蔡英文的恨意,直接的灌輸到另一群人的身上。

這樣的結果,就是對立的一方支持哪件事,那事就一定是錯的,雖然陳水扁支持者和陳水扁倡議的,可能根本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反之也亦然,二分法下的結果,就是覺得支持民進黨的全家都是陳水扁,支持國民黨的整厝都住連戰。

我覺得,這就是傳統藍綠二分法最可怕的地方,十個議案裡面,一方七個立場對你比較好,另一方有三個立場對你有利,但因為你選了邊站,不但忽略另一方在那三個議題的努力,甚至還要騙你自己,那三件事情,他們的做法是錯的。

這樣的結果就是讓人們不再關心政策,而只關心自己站在哪一邊,吵的是該投誰不該投誰,而非怎麼做才能達成有利自己的目標。

走出一元思維的台灣,也不過才22年

這種二分法的心態其實不僅限於政治層面,透過老式的教育,早已深深烙印在許多台灣人的思維模式裡。像是看足球賽的時候,若非專業的球迷,很多人總遵照著習慣劈頭就問「誰比較強」,而不是討論哪一隊用什麼打法,哪個國家更適應氣候場地,誰和誰的球風相衝,因為二選一的答案這樣比較快,比較簡單,而且可以不用思考。

這種心態的可惜之處除了會輸錢之外,也可能讓自己錯失許多更珍貴的東西。例如讀一篇文章,因為破題甚至是作者本人的過往立場跟我不一樣,就直接開罵或跳過不讀,卻錯過了那句你真正需要的箴言,或是另外九句你能在未來攻破他人盲點的論述。

我覺得錯過這些東西很可惜,而且原本可以溝通的兩方,常常就因為這種心態,變得越來越遠。

也是啦,畢竟台灣1996年才擺脫了一元的觀念,花22年從二元走向多元好像也不算久,我不祈求人人都能像班尼頓的廣告或是塗鴉男孩(Badly Drawn Boy)的MV情節般擁抱,但有一件事情我們仍然需要認清。

一直以來,許多人都習慣只用四年一次的投票「參與」民主,另用四年中間的另一次投票來給當權者警告,卻忘了在這三個投票日之間,每個政治議題和自己的相關性,以及自己的影響力。正因為少了由下往上的參與,國家的政策總是用「被雷打到」的方式制定,院長想到什麼,交由部長規劃,交由局長執行,就是這樣的體系,才會讓我們不管選了誰,都感覺不到社會的改變。

該發起議題的不該是政黨,而是身為人民的我們

從來就不該是我們選政黨的議題來搭順風車,我們應該主導政黨的議題!不要說誰倒台灣就會好,二分法的觀念打破了,所有事情回到case by case的討論,一碼歸一碼,台灣才是真正的民主,而且那個民主,和投誰一點關係也沒有。

框架藍綠框架公教框架商人框架勞工框架學生框架法官框架警察框架核能框架綠能,想想看我們吵過的這些框架,最後都是誰得利?誰希望我們不停對抗?在這之間,我們又失去了什麼?每每想到這,我都覺得生氣,然後覺得可怕,最後則是沮喪,因為我們總用盡心力維護各種既得利益者設給我們的局,好像戰贏了另一方,迎向我們的就是無盡光明和榮華富貴。

但和他們比起來,我們永遠永遠都只是小資,笑到最後的總是他們。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