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的超級武器殺不死牠?愛吃核能的哥吉拉,其實是一隻「反核怪獸」

為什麼人類的超級武器殺不死牠?愛吃核能的哥吉拉,其實是一隻「反核怪獸」
1984年《哥吉拉》劇照,東寶映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小時候看哥吉拉,最吸引我的是穿插在怪獸與人類戰爭之間緊張刺激的爆破,還有看到都市被破壞的莫名爽快感。長大後看哥吉拉,享受的部分反而是劇情與背後所要傳達的精神。

像我個人雖然滿喜歡2002、2003年《哥吉拉×機械哥吉拉》《哥吉拉・東京SOS》的機龍兩部曲,但市場並不買單。當時找朋友去電影院看,還被朋友抱怨劇情風格太像給小孩子看的正義熱血動畫。最後東寶在2004年推出哥吉拉告別作《哥吉拉最後戰役》後又停拍哥吉拉,新世紀系列結束。

2014年美國重拍美版《哥吉拉》,這次相較於1997年的《酷斯拉》,雖然還是為了能讓歐美觀眾接受而更改設定,讓哥吉拉從核能怪獸變成史前巨獸。但日版哥吉拉大部分的精神跟形象在新版的美國《哥吉拉》中都還是有保留或致敬,美版的票房成績還不錯。東寶大概是又受到鼓舞,決定再次重啟哥吉拉,這次東寶大膽請來因為《新世紀福音戰士》成名的動畫導演庵野秀明來執導2016年的《正宗哥吉拉》。

這次庵野秀明做了風險非常高的嘗試。過去哥吉拉電影多半著重在怪獸與怪獸,或是怪獸與人類的戰鬥。《正宗哥吉拉》反而聚焦在日本政府面對哥吉拉這樣的「災害」會怎麼應對。片中大量的時間都重複著各種會議,以及日本各政府部門、政府與民間、政府與國際的交涉與折衝,戰鬥跟破壞的畫面只佔了很小的比例。但這種走寫實風格的大膽嘗試,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迴響,觀看人次是歷代哥吉拉電影的第五名,超越平成系列以來的所有紀錄。

綜觀哥吉拉一路的發展,可以看到一項有趣的趨勢。在哥吉拉系列中,劇情走向比較寫實,承載思想比較深沉的作品比較受到歡迎。反而是東寶為了迎合市場趨勢,讓劇情開始往低齡路線發展時,通常也是票房崩盤的開端。

最特別的一部「哥吉拉」作品

最後來談一部很特別的哥吉拉作品,那就是1971年的《哥吉拉對黑多拉》(ゴジラ対ヘドラ)。這一部是我小時候唯一一部看到嚇哭,晚上甚至會怕到睡不著的哥吉拉電影。這部電影透過污染怪獸「黑多拉」反思日本在經濟高度發展下對環境的污染。1970年代,也是日本「四大公害」遭到輿論大肆抨擊的年代,這部1971年的作品,也本著哥吉拉電影一貫的精神,對人類面對自然的自大所造成的公害危機進行批判。

但導演坂野義光用了非常前衛的手法來詮釋,整部電影充滿了陰暗詭譎的氣氛。像是在Pub裡跳舞的人跳一跳卻突然變成了魚頭人;或是黑多拉在飛行時會放出強酸,無辜的路人就忽然融化慘死。而哥吉拉在這部作品裡追擊黑多拉時也用了很奇怪的姿勢「飛行」。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整個哥吉拉系列最異色的一部作品。

小時候看這部電影的錄影帶,只留下了很可怕的印象。直到去年看到一篇報導,詳細描述了坂野義光在這部電影中的用心,以及日後哥吉拉在2014年因為黑多拉,促成了好萊塢第二次翻拍哥吉拉的因緣,讓我對這部電影有了跟小時候完全不一樣的認識。也推薦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欣賞這部以現代眼光來看仍是相當前衛的哥吉拉電影。

核稿編輯:翁世航